利害第六

建法陈术,以利国家,

及其弊也,害归于己。

项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在识人用人方面,项羽与刘邦有着天壤之别,其为人刚愎自用又好面子,在楚汉战争中屡失良机,结果被刘邦所败,落得个乌江(今安徽和县)自刎。

盖人业之流,各有利害。(流渐失源,故利害生。)夫清节之业,著于仪容,发于德行;(心清意正,则德容外著。)未用而章,其道顺而有化。(德辉昭著,故不试而效。效理于人,故物无不化。)

一般来说,不同的人才所成就的事业不同,各有优点和不足。那么清节者的事业,彰显在他的容貌上,表露在他的德行上。德行在没有被人所知的时候,就显得十分地清节雅俗;德行充分发扬的时候,就能够教化四方。

故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进;(理顺则众人乐进之。)既达也,为上下之所敬。(德和理顺,谁能慢之。)其功足以激浊扬清,师范僚友。其为业也,无弊而常显,(非徒不弊,存而有显。)故为世之所贵。(德信有常,人不能贱。)

所以当他还没有成为达官显贵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众人推举的对象;当他成为达官显贵的时候,就被所有的人敬仰。他所建立的功绩事业足以激浊扬清,成为朋友同僚的模范。他成就的这种伟大事业没有弊端而经久传扬,被世人所尊崇。

法家之业,本于制度,待乎成功而效。(法以禁奸,奸止乃效。)其道前苦而后治,严而为众。(初布威严,是以劳苦;终以道化,是以民治。)故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忌;(奸党乐乱,忌法者众。)已试也,为上下之所惮。(宪防肃然,内外振悚。)

法家的事业是以法度规则作为纲领,这些法度规则一旦成功施行就会得到很好的效果。这种事业前期的道路十分坎坷,最终却能收到很好的结果,其间的严苛都是为了大众的事业。所以当事业还没有成功的时候,会被众人所忌惮;开始试用的时候被更多的人畏惧。

其功足以立法成治。(民不为非,治道乃成。)其弊也,为群枉之所仇。(法行宠贵,终受其害。)其为业也,有敝而不常用,(明君乃能用之强,明不继世,故法不常用。)故功大而不终。(是以商君车裂,吴起支解。)

这种人的事业一旦建立,则足以安定国家,教化子民;它的弊端是经常被一些理解偏颇的人所仇视。这种事业虽然功德无量,但因为有弊端,所以不经常使用,尽管这种事业有时候可以成功,但最后往往得不到很好的结果。

术家之业,出于聪思,待于谋得而章。(断于未行,人无信者,功成事效而后乃彰也。)其道先微而后著,精而且玄。(计谋微妙,其始至精,终始合符,是以道著。)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不识。(谋在功前,众何由识。)其用也,为明主之所珍。(暗主昧然,岂能贵之。)

术家为官从政,主要靠聪慧明智,等到计谋策略成功的时候才被世人所认知。其施政的措施开始的时候隐藏得很微妙,精深充满悬疑。在没有成功的时候不被众人察觉,无法彰显他的价值;一旦被采纳,明达的君王则会非常珍爱。

其功足以运筹通变。(变以求通,故能成其功。)其退也,藏于隐微。(计出微密,是以不露。)其为业也,奇而希用,(其为业也,奇而希用,主计神奇,用之者希也。)故或沉微而不章。(世希能用,道何由章。)

他可以将事情运筹帷幄,灵活变通。功成身退后则隐藏得很深。这种人为官从政,很少被重用,有时候会被埋没,无法发挥它的能量。

韩信(约前231~前196),“汉初三杰”之一,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功劳,后因遭刘邦的疑忌,被安上谋反的罪名处死。韩信是我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

智意之业,本于度原,其道顺而不忤。(将顺时宜,何忤之有。)故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容矣;(庶事不逆,善者来亲。)已达也,为宠爱之所嘉。(与众同和,内外美之。)

智慧家的特点是以推崇原本详实的知识为基础的,遵循适时而从不违背客观真理。所以当事业还没有达成的时候就被众人所容纳,事业达成的时候,更加得到人们的赞扬和嘉许。

其功足以赞明计虑。(媚顺于时,言计是信也。)其敝也,知进而不退,(不见忌害,是以慕进也。)或离正以自全。(用心多媚,故违于正。)其为业也,谞(音许)而难持,(韬情谞智,非雅正之伦也。)故或先利而后害。(知进忘退,取悔之道。)

他的优点在于能够辅佐或促成明智的决策;他的弊端是只用来进取向上,却不知道适时缓退,或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违背正道。他对于事业,虽然有智慧却难以长久维持,所以往往先得到利益然后遭到祸害。

臧否之业,本乎是非,其道廉而且砭。(清而混杂,砭去纤芥。)故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识;(清洁不污,在幽而明。)已达也,为众人之所称。(业常明白,出则受誉。)

批评督查型人才的特点是明辨是非曲直,其治理之道是宣扬清廉并能够很好地针砭时弊。当他还没有成功的时候就能够被众人所认识了解,当他已经成功的时候,更加被众人所称道。

其功足以变察是非。(理清道洁,是非不乱。)其敝也,为诋诃之所怨。(诋诃之徒,不乐闻过。)其为业也,峭而不裕,(峭察于物,何能宽裕。)故或先得而后离众。(清亮为时所称,理峭为众所惮。)

他的功业在于能很好地辨别是非,滤清杂漏。他的弊端是经常被批评者们怨恨。对于事业严厉而不宽容,所以有的时候一开始获得美誉而后又就被众人所摒弃。

伎俩之业,本于事能,其道辨而且速。(伎计如神,是以速辨。)其未达也,为众人之所异;(伎能出众,故虽微而显。)已达也,为官司之所任。(遂事成功,政之所务。)

技巧型人才的特点在于他有极强的处理事物的能力。他的方法成效显著而且速度很快。当还没有施行成功的时候,就已经被众人称奇,当施行成功的时候,就被上司委以很好的重任。

其功足以理烦纠邪。(释烦理邪,亦须伎俩。)其敝也,民劳而下困。(上不端而下困。)其为业也,细而不泰,故为治之末也。(道不平弘,其能太乎。)

他的功业完全能够理清烦琐,纠正邪杂。他的弊端是其措施如果施行得不到位,就会使百姓劳顿、下属困乏。这种人为官从政,只重视细枝末节而无法长治久安,因而将其排于治理之道的末位。

【释评】

《利害》之篇重在论述六种不同人才的事业在不同时候、不同程度的得与失、利与弊。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才也不例外。

人才在从事某个事业的时候,总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程度的得失,对事业和自身产生不同程度的利弊。能够在人才事业中最大程度地做到得与失的平衡,才可以让事业成功而没有大的弊端。这六种人才,只有清节家的事业是从始至终都没有弊端的,原因在于清节家注重道德品行的修养。虽然对人才的鉴别是社会性的务实行为,但从作者对道德品行兼备的清节家的尊崇上不难看出作者也是一个维护传统道德的人。

“万事之行始于德”,德行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事品位的高低。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作者也存在不客观的因素在里面,但并没有影响到观点的阐述。这种对道德标榜式的颂扬,也很好地展现了作为君王如何去鉴别不同事业的人才。历史上的王道,也就是君王以德治天下。一个领导者需要具备很好的道德修养才可以选贤任能,成就事业。本篇为选才提供了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人才本身也应该根据事业的不同阶段去权衡利弊,以求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