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胡适与史沫特莱
大概是忍受不了夹在几个女人中的踌躇纠结,胡适终于决定从终日无所事事、借酒浇愁的状态中走出来,1926年,他出发去了欧洲,然后再到美国。
树挪死人挪活,胡先生在大洋彼岸终于爆发了自己的小宇宙,学术、工作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绩,很快成为驰名欧美的人物。就这样在外面待了差不多一年,回到中国的胡适与之前简直判若两人。用一位学者的话讲:“他已经成为一个在国际舞台上摘星弄月的高松。”初一听,以为“摘星弄月”是个很厉害的形容,以为适之先生果真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稍知内情的人就明白,“摘星弄月”其实是说他在男女情感方面已修炼成了一个高手。“高”到什么地步呢?他居然与来自美国的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有过一段情,这确实有点儿颠覆三观。
史沫特莱是美国人,比胡适小一岁,出身贫困,自力更生,后来到旧金山与她的第一任丈夫结婚,逐渐成为一个女权主义者,一个社会主义者,同时她又对印度独立充满了热情,她的很多工作,都与女权、印度革命有关。
1928年,她经过前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进入中国的东北。那时,她的公开身份是一家报社的特派员,实际却在为共产国际做事。根据史沫特莱传记作者的说法,她先是在北平认识徐志摩,再由徐把她介绍给了上海的胡适。这样一推测,两人相见的时间大概在1929年1月。当时梁启超刚逝世,而对胡适来说,梁启超是一个很重要的人,既帮助过他,也在学术上对他有过提携。而另一边,梁启超则是徐志摩的老师,同时也是他与陆小曼的证婚人,所以胡适和徐志摩的关系很近,相互介绍朋友很正常。
在北平的这段时间,徐志摩带着史沫特莱到处游玩。史沫特莱当时37岁,比徐志摩大5岁,在写给朋友的信里,史沫特莱说,她跟徐志摩并没有发展出长期的交情,因为徐志摩曾经毫不遮掩地告诉她,他更喜欢年轻漂亮的女性,那么如史沫特莱这样的大龄女子,就不是徐志摩的“菜”,不过这并不妨碍两人的相处。史沫特莱说,徐志摩把她当闺蜜,她则向徐志摩介绍一些她觉得漂亮的女孩子。徐志摩曾对史沫特莱说:“可惜你不是男的,否则可以帮你介绍一些在北平的交际花。”
这里面所有的内容,都来自史沫特莱留下的书信,以及人物传记。这本传记是一个美国人写的,2005年曾经出版过。不过,这些内容也仅是一面之词。
与徐志摩认识后不久,史沫特莱于1929年5月到达上海。除了胡适,她还认识了宋庆龄、陈翰笙。
1930年,史沫特莱给在美国的一个女性朋友写信,介绍自己在上海的生活,用词非常大胆,她列举了很多在上海跟她发生过关系的人,其中有法国的军火走私商,有德国破落的皇室贵族,还有一位中国高官,据说是一位国民党左派人士。在史沫特莱的笔下,胡适也不能幸免,她形容胡适“有强烈的生物冲动”,也就是说她眼中的胡适是一个性欲极其旺盛的人,同时又超级风流。史沫特莱对朋友说:“告诉你一个秘密,如果我想要的话,我可以把他搞得家庭破碎。”当然,这只是玩笑话。
很快,史沫特莱与胡适的关系结束了,至于是谁先提出的分手,个中情由就不太明白了。很快,史沫特莱又回过头来,倒撩徐志摩,据说颇有斩获。
现在,我们来分析胡适与史沫特莱分手的原因,除了出身、长相、风度、性情等方面的不一致,二人最大的不同是:史沫特莱是一个左派,一个共产国际分子,一个社会主义的支持者,而且还是一个开明的实干家;胡适则是一个孤独的保守主义者,他们俩的意识形态有着很深的冲突。若胡适真能跟一个看上去与自己完全不合拍的女性发生这样一段关系,这当然是一个很有趣的话题,而从出版的《史沫特莱传记》看,我们感觉这件事的确并非捏造。
在这本书里,史沫特莱通过很多书信和对话,透露了不少重要的异性名字,包括徐志摩、胡适、陈翰笙在内,还有其他几位,都是新月派的重要人员。
不过正如前面提到的,史沫特莱不可能把胡适搞得家庭破碎。正如江勇振说过的一句调侃的话:“胡适不但是一个在公私领域都要求自己能紧守理性法制有序的人,而且还是一个经过感情的风浪,而能掌握船舵,不使船沉没的过来人。”言下之意,就是形容胡适在男女关系上是一位老手高手,纵然是史沫特莱这样的“过江龙”,也没有能力一定将胡适搞垮搞臭。
大约从20世纪30年开始,胡适和史沫特莱的关系几乎就结束了。在这一年的春天,史沫特莱曾经写过一封信,邀请胡适和蔡元培一同去拜访一位印度教授。在这封邀请信的后半段,话锋一转,成了一封控诉信,她调侃胡适作为中国的圣人,说他“往来的都是王公贵妇和一堆社会上的垃圾,你为什么要跟这些人来往?大概就是你做‘中国圣人’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接着,她又攻击胡适乃至整个中国的上流社会:“我注意到你们这个时代的圣人,成天吃喝,吃喝会影响体型,体型会影响脑袋,脑满肠肥的圣人,对中国一点儿用处也没有;艳瘾不断的‘圣人’请注意,我一点儿都不觉得你是‘圣人’。你的气息一点儿都感动不了我,我把你留在我这里的上衣穿起来,发现那颈圈是超大号的!”
这也许是史沫特莱恼羞成怒的一个讽刺的说法,可谓挖苦到极致。也就是这封信,让二人的关系降到了冰点。到了1942年,胡适被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开除,因为史沫特莱和胡适都是这个同盟的成员,胡适是北平分会的主席,史沫特莱是上海总会的负责人,把胡适开除,也就标志着他们所有关系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