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磊说得没错,这是个见了鬼的星球。

两个太阳远比官方介绍中来得凶猛。这让整个康氏星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白天,清晨和黄昏也长得令人抓狂。这些泛滥的阳光对星象师来说,简直就是灾难。而低于标准时间的自转速度,又将一切放大了好几倍。公司应该等上五六十个本地年,两星分离后再做文化建设。如果一直是交汇期的话,哪怕多给一倍的时间,也很难完成任务。

同时,这里还有大量的地质改造工程尚未完工。尽管康氏集团宣称现在是大规模改造的间歇期,但对全球性的走访性活动来说仍是危险重重。不过最大的威胁还是来自天空,双日挥动火鞭,将整个星球烘烤。一旦离开聚集地的穹顶,即使有空调车和隔热衣,长时间在外也让人难以忍受。就算昼伏夜出,能去的地方也只限于聚集地的附近。这使观星极为受限,能看到的只是这个半球恒显圈里的星星。

要不是和常磊赌气,又不想被他们笑话,张动肯定已经放弃,去寻找别的星球了。可现在只能埋怨自己被丰厚的报酬迷了心智,兴冲冲地跃迁过来,却未做好前期的调查了解工作。

他断断续续地写了一些文字,但都只是片段,难成体系。其实在早期时,不同星象故事间的关联性并不强,而且根据观型习惯、写作方式,还有些流派的区分。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也可能是行业的没落),星象师的方法越来越趋于同质化:大同小异的观测设备,标准化的测绘工具,以及仅有的那两三款专业的星图处理软件。另外,故事也越来越史诗化,把整个星空都囊括进去,成为一体。所以保存在脑电波记录仪里的苦思冥想,只能算作碎片。而对应的星座中的星星也多有重复,大部分还都集中在黄道带上。

但如果想把黄道带作为主脉络,就别放太多的星座,因为还要兼顾另外的半球。

这是第几条规矩来着?说实话,对于老一辈的金科玉律,他尽管不像是星盟那样彻底无视,却也不觉得必不可少。随着入行愈久,敬畏感愈淡。而之所以还在坚持,除了系统学习、训练后的习惯使然,更多地是其中一些确实能激发灵感,比如实地走访。不仅仅能观遍天球,还可以了解到殖民星已有的雏形星象。也许那是只是哄孩子入睡的故事,又或者是为了纪念当地的什么人物,但多少都能打开新思路。而且如何将原有的星象完美融合,也是对星象师技能的考验。

不过在聚集地却很难感受到这些,这里几乎全是在一两个标准年内跃迁过来的外来人。他们被庞大的资本吸引过来,就像投入巨型星系中心的黑洞。然而,一切都来去匆匆,等负责的项目完成后,又像被抛出的霍金辐射,永不回头。

而康氏星上的本地人则一直守着曾经的旧基地,远离这个半球,仿佛在另一个世界。在聚集地传言里,他们更像是信奉某种邪恶宗教的乡下人,愚昧、排外且危险。因利益分配问题,对康氏集团的改造计划颇为抵触,甚至是破坏。官方的通告里并没有提及具体的冲突、破坏次数,但从行文间能看得出肯定是不少,且曾一度十分激烈。张动对此倒不觉意外,毕竟改造这里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它推向太阳,予以毁灭。而且公司也有反制手段,正不断往旧基地所在的那片平原下方注水,说是要在最后阶段将那里变成一片大海。

但还有报道说集团已与部分本地人达成了协议,并解决就业。而且好像还有个自媒体账号,每日更新些本地人的快乐生活。不过他在聚集地里,一个都没遇到。想来也不会是真的。就算集团挑拨利益,让本地人不再抱团,但也不会有什么快乐直播,因为那两个太阳会将一切快乐蒸发干净。

张动最后决定还要去找本地人聊聊。因为他已被这里恶劣的环境折磨得毫无灵感,急需一些能拓展思路的东西。于是,他租来一辆车,备了一些自认为充足的水和物品,等到一个大晴天便出发了。

出发前,他还特意拜访了几个有过户外作业经验的人。可没人去过那么远,也没人觉得到本地人那里多么有必要,所以大家都挤在聚集地附近活动。他只能靠租来的磁浮车长途跋涉,而没有其他更为方便快捷的方式了。这或许也是集团对付本地人的手段之一,孤立、隔绝。

他原以为保全各种地质改造机器人的维修公司,会有相应的设备和经验,但实际上他们只是利用更为小巧的机器人远程临场来进行机修。这使他远远低估了这里的狠毒。

前期因心情兴奋,并没觉得多么不适,反倒有了种出游般的兴致。可惜行星现在近乎荒芜,之前的几次大规模改造引起的环境巨变几乎让所有本地生物在短时间内灭绝了。即使偶尔还能路过一两株垂死的植物,或是有一闪而过的某种穴居动物,都让荒凉感越发凸显,甚至多了一层死气。当然,据说集团采集过灭绝物种的遗传信息,正在跃迁站旁的方舟实验室里进行基因改良实验,使其能彻底适应改造后的星球。

不过那些只是预想,目前能看到最多的景色还是各式各样的机器人。其中,个头最大的是行走式建筑模块机器人,看起来就像座小山,光是履带上的支重轮都比他租来的车子大。它们沿着设定好的路线游走,就地取材,啃食经过的地表和石头,然后在肚子里消化一番,吐出一块块建筑用的标准模块。这些模块将被搭建成星球改造后的城市道路和建筑。越远离聚集地,模块机器人便越多,就像这些巨人用踏起的扬尘赶跑了其他机器。但一种宛如大老鼠的地址布局机器人还在。它们靠卫星的指引,钻入板块下层的指定位置。待命令发布后,便掀起一场场移山造海的运动。

然而,新鲜感逐渐退去,一切便索然无味。且随着主伴星双双跃上中天,到处都变得亮闪闪的。天地间仿佛都镀了金,连那些扬尘也不例外。大把的阳光不要钱似的洒满各处,晃得他眼球发胀。而这带来的还有攀升的热量,尽管有空调和隔热保护,又将车窗调黑至低透光状态,可车内还是宛若烤箱。他不断地喝水,也不停地出汗。整个人都晕乎乎的,眼底残留着光照后的亮斑,看什么都像打了块银补丁。

但更让他不安的是磁浮车,里面的电磁机已发出好几次过热报警了。他不得不时不时停下来,却找不到阴凉。最后,他只好躲进偶遇的模块机器人的影子里,伴着它们扬起的粉尘,一同缓慢前行。这算是饮鸩止渴,因为冲进车内的沙尘同样会损伤空调系统和电磁机。已有个别机组在切换工作、调整磁极时开始偷停,让原本平稳的行驶变得起伏不定。而他能做的只是目不转睛地盯着操作板,生怕某个指标突破阈值而造成抛锚。

这样的双重折磨让他心力交瘁。大量饮水冲淡了他的味觉,只留下满嘴的苦味,苦得令人恶心。他觉得自己像是被塞进了一台剧烈旋转的离心机,还正在被不断加热。他舔着嘴唇,瞪大双眼,强打精神。可最后只坚持到将车停在一台趴窝的机器人旁,便昏睡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