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与君初相遇

对于平民百姓而言,活在乱世是不幸的,但对于英雄而言,乱世才是他们挥洒热血与梦想的舞台,他们的韬略与梦想,在乱世里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变现。

韩信正在迎来这样一个乱世。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渡过淮河北上,韩信也带着一腔抱负投奔了项梁,做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官。项梁死后,韩信又成了项羽手下,他觉得,两个年轻人总能惺惺相惜,大概发挥自己才能的时机到了。结果,韩信多次给项羽写意见信,项羽都当完全没看到。在这里,韩信还是个站岗的角色。

他想跳槽了。放眼天下,领导力比较好的,大概还要属刘邦的创业团队。他们人才聘用很灵活,虽然团队规模尚小,眼下的发展遇到了困难,但发展潜力很大。韩信决定从项羽集团辞职,加入了刘邦的创业团队。

结果,老天给韩信的人生配方还是一样的模式,在刘邦军营,韩信从站岗人员坐进了办公室——管理仓库。还没来得及抱怨他们不开眼,更要命的是,对工作提不起**的韩信还违反了刘氏集团的法律法规,要被砍脑袋。

十几个人跪成一排,前面的人一个个被手起刀落杀了,轮到韩信的时候,韩信一抬头,正好看到刘邦的铁哥们儿、司机夏侯婴从旁边经过,说时迟那时快,韩信用尽全力吼了一嗓子:“汉王不是要一统天下吗,为啥要杀壮士?”

夏侯婴听到一个死刑犯的呼救,觉得此人不同凡响,仔细打量了了一番,看韩信长得不错,私下叫停了行刑队。夏侯婴把韩信带到一边,对他进行了初步的面试。俩人一聊,夏侯婴发现此人对行军布阵确实很有研究,确实是个人才,于是把他推荐给了老大刘邦。

刘邦在听完夏侯婴对韩信的介绍后,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轻轻地“哦”了一声。在刘邦眼里,每天等在门口求职的人太多了,这些人都只有嘴上功夫,实际办事能力还要打个问号。既然是司机推荐的,那就给他升个官,封他做个治粟都尉,去管粮食吧!

韩信当然不甘心当个粮仓管理员,很快,他又认识了刘邦的得力助手——萧何。作为刘邦团队最优秀的HR,萧何的本职工作就是为公司发现人才,招揽人才。俩人聊了几次,萧何发现韩信对兵法韬略有非常独到的见解,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便极力向刘邦推荐。

后来的故事耳熟能详,所谓“成也萧何”,因为萧何的多次推荐,因为萧何月下狂追,刘邦终于沐浴斋戒把韩信封为了大将军。

刘邦为什么那么大方?信任萧何是一方面,自己很惨,还有人离开项羽来投奔,是另外一面。在被项羽封为汉王,前往巴蜀的路上,刘邦的革命队伍斗志涣散,谁都想回家,不断有人开小差跑路。你用麻辣香锅**他?不好意思,老子吃不了辣,只想回家乡吃阳澄湖大闸蟹!

闹革命,什么最重要?信心最重要!刘邦封韩信为大将军,目的在于帮助大家重拾信心:只要跟我干,下一个一步登天的说不定就是你!你们要对自己有信心哟!

既然萧何和夏侯婴都说韩信有才华,那就试试,不行就换,反正公司老子说了算。

事实证明,萧何的眼光非常准,这是刘邦一生中最正确的一次风险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