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常之谜

2019年7月,我选编的“日常之谜”推理小说精选集《给孩子的推理故事》出版,该书以“无犯罪推理”和“日常之谜”为切入点,收录了十篇适合“亲子共读”的短篇“日常推理”小说。

从那时起,我一直都想再选编一本“日常之谜”主题合集,就只是单纯地以“日常之谜”为卖点,而不是打着“给孩子”的旗号。如今,终于得偿所愿,就是摆在诸位面前的这本主题向推理MOOK《谜托邦》的第二辑,我为之取名《我的日常之谜》。

日常之谜,也称“日常推理”。藤本纪子和EZ Japan编辑部编纂的《日本悬疑物语100谈》一书对此有如下定义:这类作品写的不是杀人事件等涉及法律的犯罪,而是针对在日常生活中偶然看见的怪奇现象,去寻找其理由和真相的作品。

日本推理作家岛田庄司也说过:“杀人事件并非百分之百必要的(当然,有也可以)。和杀人共存的谜题,对读者来说冲击性一定非常高,因此也最能让看书的人感受到魅力,但如果能写出没有杀人事件却仍然不输给有杀人事件的作品的话,那这本小说就可说是非常新颖了。”

近年来,我对国产日常之谜作品还是比较偏爱的,于是借着每年选编《中国悬疑小说精选》的契机,也收录了不少短篇日常之谜精品,如中生礼《时钟不会撒谎》、许言《你一生的魔术》、无盐城《埋下硬币之后》和柳荐棉《地球上最后的名侦探》等。

据我个人观察,有的作者本身比较偏爱这一类型,有的则可能是为了规避一些血腥暴力的元素,好让作品能够顺利发表。“日常之谜”作品可以摆脱“谋杀”“犯罪”等负面标签,以传播正能量的姿态成为一种受众更加广泛的推理(解谜)读物。

所以,我一直觉得“日常之谜”也是少儿推理创作中一条比较可行的路子。

在这本《我的日常之谜》中,我打破上一辑MOOK的栏目限制,划分了“小学篇”“中学篇”“大学篇”“工作篇”四个板块,按照小说主角的身份(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及已经工作的人)将九篇作品对号入座。乍看上去,这些作品串联在一起,好似主人公“我”从小到大经历的一系列日常之谜,读来可能也颇有些趣味吧!

在“小学篇”和“中学篇”中,我特地选了两篇少年向的作品:一篇是时晨的《红漆之谜》,作为《给孩子的推理故事》中那篇《弄脏衣服的人》的续篇,也是数学家陈爝小学时代的故事;另一篇是鸡丁(孙沁文)的《魔法少年的谎言》,乃其笔下名侦探赫子飞初中时代的故事。

日常之谜中有一类作品,所要探究的并非制造谜团的人的身份(Who)及其手法(How),而是要推测出其种种怪异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动机(Why),即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种“为什么”类型的日常之谜,可以说是最接近“日常之谜”本质的推理小说。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经常会发生一些看似极其不合理的小事,但事出必有因,在其背后肯定隐藏了我们不了解的合理动机。很多时候,由于好奇心的驱使,我们很想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在“日常之谜”流派的开创者北村薰的“圆紫大师与我”系列中,就有一篇题为《砂糖大战》(收录于《空中飞马》)的短篇,被很多读者视为“为什么”类型的代表—— 为什么咖啡馆里的三个女生一直不断重复着“加砂糖、喝一小口红茶”的动作?这样不会觉得太甜吗?

里卡多的“吃货”系列第一篇《摩天轮与在摩天轮底下狂奔的男人》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它最主要的“日常”谜团是:为什么一个男人要一路狂奔到摩天轮下,并在乘坐一圈摩天轮后再狂奔回去?而且这一怪异的行为还做了两次!

另外,本辑中的其他作品也都有着各不相同的“日常谜团”,读者诸君可以跟随主人公们一起,开启一场“我的日常之谜”之旅。

华斯比

2022年9月22日于上海

华斯比,独立书评人,类型文学研究者,中国首个私人推理小说奖“华斯比推理小说奖”创办人,连续多年担任《中国悬疑小说精选》主编,曾选编主题推理小说集《给孩子的推理故事》《品脱猫:密室》。目前专注于晚清民国原创侦探小说的搜集与整理,并主编“中国近现代侦探小说拾遗”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