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尔本印象
下午的行程是参观墨尔本市容市貌。
澳大利亚最古老壮观的圣伯禄(也许就是圣保罗)大教堂,大约有200多年的历史,比起欧洲旅游景点的那些大教堂中川流不息的人群来,这座教堂显得非常静谧,参观和前来祈祷的人都很少。在中午阳光的直射下,我们很难拍到理想的照片。
在墨尔本舒芬金矿体验淘金
圣伯禄教堂大厅
墨尔本的皇家植物园,是全球数一数二的植物园,一块块绿色草坪,一棵棵参天大树,一簇簇似锦繁花,一个个家庭,一对对情侣,或坐或卧于园中的阳光下,小鸟和孩子们嬉戏于草坪之上,只有我们这些游客匆匆走过,手眼并用忙着把这少见的美景收于镜头之中。
幽深洁净人流稀少的街道,有轨电车遍布全城,不紧不慢地载着悠闲的乘客,此情此景和北京的紧张、喧嚣、拥挤,形成强烈的反差。在美丽迷人的亚拉河畔,太子桥上风光无限,河道两边绿树成荫,远处的游乐场上,摩天轮正在缓慢地旋转。桥下是热闹繁华的维多利亚市场,精美的艺术品、纪念品琳琅满目,桥北侧造型各异的高层建筑群所在地,是墨尔本最繁华的斯旺斯顿商业步行街,桥的西侧是南门休闲区,还有由剧院、音乐厅、国家美术馆组成的维多利亚文化艺术中心。
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是澳大利亚的国家艺术馆。
刘导介绍说,从空中俯瞰,美术馆是一个平行六面体的灰色建筑。为了防火防盗,临街的部分设计成没有窗户的封闭式城堡,使人感觉非常沉闷。好在建筑师们巧妙地在临街的地方建起了大型喷泉水池,让温柔的水花和粼粼的波光来缓解封闭式建筑带来的沉闷感。
墨尔本皇家植物园
墨尔本整洁的市区几乎看不到行人
澳大利亚的国家艺术馆
这个美术馆因为内部装修已经整整闭馆3年,前不久才对公众开放,我们来得正是时候。
在导游带领下进入展馆后,我们开始自行参观。馆内珍藏着1800年以来的欧洲、美洲、亚洲的珍品,我们重点参观了欧洲、亚洲馆藏,还特意与抽象派大师凡·高的人物画合影留念。
馆内展出许多18、19世纪的欧洲油画、素描,都是大师级的杰作。文艺复兴时期的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近代的米勒、达维特、列宾,现代的毕加索、摩尔等人的绘画或雕塑作品真迹齐聚一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参观者。由于时间紧迫,我们来不及细细品味大师们的旷世杰作,只好将这些杰作一一拍入相机,以期带回国后慢慢回味。
澳大利亚的国家艺术馆展厅
抽象派大师凡·高的人物画
国家艺术馆内的展品
美术馆展出的中国艺术品
大概只有中国的游客们会以这样的方式参观。急匆匆的步伐与高雅的展品有些不相匹配,但为了更多地领略墨尔本的艺术作品,也就顾不了这么多了。我们以急行军的速度边跑边拍,也只是看了3个展馆。虽然我们来自中国,但中国艺术展馆是必去的。在那里,我们看到了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等人的作品,面对这些出自中国大师之手的传世之作,内心还是充满了自豪感。
站在太子桥的中心,刘导指着酷似芭蕾少女舞裙的建筑说:“这是维多利亚艺术中心,剧场全部建在地下,设计精巧别致。”这个音乐厅拥有全澳州最出色的音响效果,舞台位于最底层,与亚拉河床一样深。座椅由吸音的纯羊毛制成,墙壁全是水牛皮,每一个方块只用一张水牛的皮,一共用了1000多张水牛皮。剧院主要举行歌剧、芭蕾舞、音乐剧等表演;这里还可以看到关于原住民民族的艺术品展览。
维多利亚艺术中心建筑高达162米,始建于1973年,耗时11年之久,是著名设计师罗依·格郎的杰作。如今,这条“芭蕾舞裙”不仅是维多利亚艺术中心的醒目标志,也成为墨尔本以及整个澳大利亚建筑艺术的标志。夜晚来临时,这座高塔不断地变换颜色,是墨尔本夜空中最灿烂夺目的建筑。
只在周日开放的维多利亚艺术中心市场,从墨尔本的时尚地标“维多利亚艺术中心”一直延伸到亚拉河畔。我们绕到桥下,在市场中逛了一圈。导游告诉我们,这个市场共有100多家摊铺,卖家大多是墨尔本当地和澳洲其他地方的艺术家、工匠、主妇和其他人士。他们将自己在家中制作的工艺品,包括家具饰物、花草香料、陶艺、手制画框、珠宝和手绘的丝质衣物等拿到这里出售。这些商品大多新颖别致,手工制作,价格也不是特别昂贵。因为这里是墨尔本文艺活动集中地,所以这个市场也以销售艺术品而著称。这里也常能欣赏到来自各国艺术家的现场表演,他们不是单纯地为挣钱而来,更多的是表达对艺术的追求或享受在众人面前自娱自乐的愉悦。
美术馆展出的中国年画主题作品
墨尔本的维多利亚艺术中心
墨尔本亚拉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