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神话是有关神祇、始祖、文化英雄或神圣动物及其活动的叙事(narrative),它解释宇宙、人类(包括神祇与特定族群)和文化的最初起源,以及现时世间秩序的最初奠定。”杨利慧:《神话与神话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第5页。但神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流逝,神话一次又一次地被其讲述者加工与修改,并深深地打上当时社会的烙印。因此,神话是远古的,也是现代的,作为传统的文化资源,神话不可避免地被赋予当下的生活意义与时间节点,它是当代生活语境的镜像与显现。这也就是我们重述神话的意义之所在。
当下中国生态与环境问题突出,雾霾如幽灵般与人们的生活如影相随,甚至随时有被其吞噬之感。而宁静的校园、静谧的岳麓山却是另一景致:花儿会为你展示甜美的微笑;小鸟会唧唧地和你讲话;安安、扭扭(两只小狗)随时随地爱你、懂你,水灵灵的大眼睛蕴含着对你的深情与依恋;咪咪(小猫)平时有几分高傲,一旦被狗咬伤或眼睛发炎,它会可怜兮兮地黏着你;甚至家中的老鼠和蟑螂都能听懂你的好言相劝,会为你乖乖地搬家。这一切是现实的存在,却又如神话般美好。或许,神话就是远古的真实存在,它真真实实地存在过,只是时间久远,后人读不懂先民“意象”的表述方式与他们“一体化”的思维表达,只好说神话是虚假的。如果我们拥有强大的智慧与足够的勇气,就一定能破译神话,找到神话意象背后那个真实存在的世界和人与自然的原初秩序。
重述中国神话生态伦理意象,探求人与自然的原初秩序,是一项既艰难又充满神奇探险的工作。首先,必须剔除神话中神奇、神秘、超自然等因素,使其回复或是接近历史生活本身;其次,神话的意义和生机不仅在于它是对远古历史的反映,而是民众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能够运用神话。这就要求对神话的要素予以创造性地组合与建构,使之适应当下社会和文化语境下的特定需求。或者说,重述中国神话很大程度就是从远古文化血液中,从人与自然的印证与互动中,找寻与重新建构人的价值,让人类作为“人”真正地站立与挺立。
史怀哲曾说:“作为一种与世界有积极联系的存在者,他与这个世界有一种灵性的关联,并不是靠单单为他自己活着这个事实,而是靠他自己与他的存在领域的所有生命是一体的这一感情。他将所有生命体验感受为他自己的体验,他尽己之所能给这个一体以帮助,他感受到……生存对于他来说要比他只为自己而活着要艰难得多,但同时,这又是一种更丰盛、更美妙、更幸福的生存。”确实,在“无”的世界,人类只是“活着”;而在“联系”的世界中,人类才能作为有价值的“人”真正意义上“生存”。重述中国神话生态伦理意象就是为人类从“活着”走向“生存”,并将生命的意义消融、转化成为与自然一体化的生活实践,从而实现生活世界向规范世界和意义世界的终极贯通。
神话的生态传统与秩序意义赖于现实的、当下的、鲜活的生活而存在。故此,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历史、历史的语境中,重新阐释神话,既是学者的学术责任,也是学者的学术宿命。愿为此尽一点点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