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会议反响

作为社教社的第一届年会,其召开的积极意义被广泛认可,无论政府及教育行政机关,还是普通社友,抑或理事会成员,均给予高度肯定。中央党部代表杨栋林、教育部代表彭百川先后训词,浙江省党部代表胡健中、浙江省教育厅代表钱家志、福建省教育厅代表钟道赞、江苏省教育厅代表相菊潭先后发言,纷纷肯定社教社以及年会对全国社会教育发展的重要价值。尤以彭百川的演说最具代表性。

研究社会教育的机关,在中国也有不少,惟事业之成功,实有赖于群策群力。今集诸君于一堂,治许多卓见于一炉,将来事业之发扬光大,定可想见。过去教育没有良好的成绩,他的原因,大概可以归纳为下列几项:(一)政界与教育界不合作,政界往往无学识为根据,以致难有贡献;教育界无实行其意见的机会,徒尚空言。在这种情况之下,贵社乃能使之满足,以贵社研究所得,献诸政府,而政府即据依而行,如此可以沟通二者矣。(二)过去学术界往往意见分歧,各成派别,致学术研究之力量减小,而贵社集思广益,治纷歧之学识于一炉,诚佳事也。(三)在过去中国政府,往往不与人民合作,二者恒互相非难,实则在政府因有不顾及人民,人民亦不督促政府,有以致之。此何故与?人民知识之贫乏。……而贵社乃能补此缺憾,提高全民智识。最后希望贵社能从如何能使政府与教育界合作,如何能使人民智识之总和提高等等之方面着想为幸。[23]

彭百川训词中,将社教社“全国社教之枢纽”定位诠释得极为准确,要沟通教育界与政府之间、学术界之间以及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实现政学两界、学界内部和官民之间的联络和合作。浙江省教育厅以东道主身份佐给与会代表茶话会之邀。面对教育部的橄榄枝和浙江省教育厅的盛情,理事相菊潭、高践四予以热情回应,相菊潭称“昨日教育部代表谓官厅须与社教机关合作,社教方易于进展,今贵厅已首先接近民众团体,并款以名茶细点,使同人一面佩服,一面感激,深望此种精神推行于全国”。高践四更是详述官厅提倡民众教育之易于收效,盼主席转达厅长,同人热烈盼望陈厅长(陈布雷,笔者注)在浙教厅及在中央多多予以提倡,使民众教育臻于光大之域。[24]这种“政教合一”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也奠定了社教界推进社会教育的路径,专家们不仅写下大量理论文章,还将其运用到社会教育实践中去,第三届年会后社教社与河南省教育厅、洛阳市政府合办的洛阳社会教育实验区,便是实验“政教合一”的社会教育实验办法。

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对年会的互相联络最感兴趣。福建省教育厅代表钟道赞认为:“以经济异常拮据,宣传能力薄弱之私人组织团体的第一次年会,而能号召此众多之人士,自不能不视为相当成功,同时亦可证明社会对于社会教育之注意”,他直言:“此次参加大会的目的,在希望多与各方面接触,多多交换意见……”他就福建省社会教育现状发展带来四个问题[25],请教与会诸位专家,并希望能得到适当解决办法。[26]广西省教育厅社会教育科科员李邦权持相类观点:“值兹初秋时节,集多数教育者于一室,相与讨论关于社会教育之问题,交换关于社会教育之意见,此诚为吾国社会教育界未有之盛事!”他认为近年社会教育作为一种新力量,已初步取得一定的地位,社教界不能以此为满足,不仅要进一步使其地位与力量普遍发展、增长,更重要的是,社会教育界本身应有“整个之团结,全体之动员,此实为主要之枢纽。社会教育社组织之始,即尝以此义郑重昭示于国人,今后其能集全国之力量,为推进之中心也”[27]。实际上,他们不仅作为个人社员与会,还代表供职机关共襄盛举,希望借助社教社这个平台,“与各方面接触,多多交换意见”,希望从中汲取他处经验,为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寻求适当解决办法,将年会讨论应用到地方社教工作中,并寻求一种集体认同感,实现全国社教界的大团结,这也正是社教社成立之初社教界精英们所期待的。

社教社事务所总干事俞庆棠深谙与会代表的期望,以个人身份对本届年会提出六点希望。[28]如何建立社会教育完整系统,谋求学制中的地位,摆脱其“学校教育是粮食,社会教育是点心”[29]的现状;如何确定社会教育实施标准,以实际绩效回击“社会教育是假场面,养老机关”[30]的言论;如何开展以救国教育为目的的社会教育,切实担负起唤起全体民众民族意识的使命;等等。现实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都一一出现在第一届年会的决议案中。且不论解决方法是否有效,但从关注现实这一点上,社教社第一届年会的确“言实相符”,赢得各界代表,特别是地方社教机关代表的拥护自是情理之中,会后以地方社教机关为主体的社员不断增多就是佐证。

当然,社教社第一届年会,亦招致了不少参会社友的批评。如事先未成立提案审查组、讨论议案时大会讨论过多、接洽学术讲演计划不够周详、提案无系统、无各地社教概况报告、议案过多、过于关注理论问题等,这些意见的产生,一是因组会经验不足,如提案审查组、分组会议、提前接洽学术讲演、设立中心议案、增加各地社教概况报告等,均为临时增设,在之后的年会中逐一修正;二是地方社会教育行政机关代表与理事会观念不一致所致,特别是“社会教育理论问题”。对于地方工作在第一线的代表,他们更看重实际问题的解决,“惟目前我们所应共同研究,以收集思广益之效者,为各种切要之实际问题”。他们希望多注重实际问题,“如各地民众学校如何使学生众多、如何能使学生发生求学兴味、如何能使学生继续肄业,各地民教馆如何能吸引民众、如何能使民众获得利益、如何能使陈列室生动而有趣味、如何能使图书馆对于民众增加阅览上便利、如何能使民众愿意参加通俗讲演、如何调查民众生活状况、如何改良戏剧,一切一切都是专门问题,值得我们注意与研究”。钟道赞认为最没有必要的,是各种刊物研究何谓民众、民众教育之对象、意义等理论问题,“我们觉得今后方针,应少说些理论多做点事业,少讨论原理,多研究实际”[31]。显而易见,地方社教机关代表更希望将年会开成一个工作讨论会。这种观点,与理事会“研究社会教育学术,促进社会教育事业”并重的理念相悖。北平市民众教育馆馆长戚彬如参加第二届年会归来,向北平市社会局报告年会召开情形,坦露心声:“因四组起草者之见解不同,经一日半之会议,均为理论之发表”[32]。有研究者曾指出“中心议案的设置,使讨论重点日渐转向乡村建设及自治问题,理论化倾向日渐严重”是造成基层代表态度疏离、参与年会热情消退的主要原因,与“年会讨论的中心转换有关”。[33]实际上,是地方基层代表与专家们理念差异所致,早在第一届年会就埋下种子,日渐日彰,不可调和,与年会讨论中心转换无太大关系。

年会筹备委员会负责整理社友提案,由此届年会形成定例。“此次各地社员提出的提案极多,其中关于社会教育在学制系统上的地位一案,极为各方所注意,该项大宗提案,现筹备委员会正在从事整理,以便提交第二次理事会审查,交大会讨论。”[34]该大宗提案的涌现,与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决议有直接关系,面对理事提出“拟具改进我国学制系统,确立社会教育地位案”,理事会决议如下:“推举孟宪承(召集人)、赵冕、陈礼江、俞庆棠、尚仲衣五人拟具草案,提交下次理事会讨论”。[35]会后,理事会向各地社友发出号召,希望研究者出谋划策。召集人孟宪承还专门发文[36],为该议题造势。开会前夕,筹备委员会“为谋大会讨论便利起见,故先期提请郑宗海先生整理,分别编定号数,印刷分发”。8月24日年会开幕,第一次会议讨论各方所提案件,分组逐案审查,具列意见,提交次日大会详细讨论。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三次会议上,因为社员们对于“关于实施救国教育案办法”(雷沛鸿、赵冕、俞庆棠联袂提案)一案意见分歧较大,长时间讨论后决定“办法重付审查,当即决定陈叔谅、俞庆棠、高践四、甘导伯、刘述尼五人为审查员,由陈叔谅负责召集审查,提交下次会议讨论”。随后的第四次会议上,“社员中又有新提案多件,故会议时间较长,会场空气亦较紧张”,“分别讨论设施、社务各组案件,计通过设施组案件十五件,社务组十三件,新提案、临时动议七件”。[37]原定的“实施救国教育办法”案却没了下文。会议中临时组织提案审查委员会、对分歧大的提案专设审查员以及会议中社员新增提案等,都说明社教社的第一届年会准备得比较仓促。会后社员钟道赞对提案问题专门发表意见:指出提案要有系统,“向来各种会议,事前都没有充分准备,提案亦无一定范围与准的,往往意想所到,任性提出,或意义甚少,不值得大家注意,或过于空泛,无从讨论,甚有只提理由,而无办法者,不特不合提案法则,且失却提案意义,致讨论时徒费时间,无关社务之进行。今后似应事前由社规定范围,或指明中心问题,如教材、组织、行政、经费等等,总使每次年会,能产生一种合理而适用方案,俾各地能参考试办,共图事业之前进。最忌每次会议临时提案很多,而所提之案,又多属锦上添花,事实上徒然多组织各个无能的委员会而已”。[38]言辞犀利,直面年会提案所存在的弊端。

社教社对于年会决议案的执行,有个渐进的过程。第一届年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由雷沛鸿、赵冕、俞庆棠提案,陈训慈、俞庆棠、高践四、甘豫源、刘绍桢修订的“本社应请全国社会教育机关一致实施救国教育案”。8月26日召开的理事会第三次决定,将此案与“本社于本年度内注重乡村建设运动案”作“通告全体社员”,以求决议案能落到实处。10月,事务所向全体社员发出两份通告,通告一称“查本社第一届年会,关于‘本社于本年度内,注重乡村建设’一案,经决议办法四项,其第二项:‘本社全体社员,应于本年度内,努力于乡村建设运动’,由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决议:‘通告全体社员’。兹除将全案登入年会会刊外,敬希一致起来,努力进行”。并交付团体社员江苏省立教育学院负责联络事宜。通告二则要全体社员执行大会决议案,[39]第一届年会由雷沛鸿、俞庆棠与赵冕等人联合提出《本社应请全国各社会教育机关一致实施救国教育案》特别议案,号召各社教机关要灌输救国教育精神,并确定救国教育的目标与方法。经大会审查、修订案通过,并递交教育部。教育部几乎全文采纳,以《社会教育机关实施救国教育方案》为名颁布,要求各省市教育厅局转饬遵行。[40]通过这些活动,社教社的影响力日渐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