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自控能力与成长

自胜者强。

——《道德经》

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苏联]高尔基

所谓自控力,就是控制自己的注意力、情绪和欲望的能力。我们知道自控力会影响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经济安全、人际关系和事业成败。我们也知道,应该掌控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吃什么,做什么,说什么,买什么。[1]

尽管孟子云人性本善,但荀子持不同观点:“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圣经》不断提醒我们,一生都要时刻警惕心中的邪念。人性中的恶表现为自私、贪婪、执着、恐惧、欲望等,但同时我们身上还存在着理性,即世界观、方法论、逻辑、专业知识等。这二者同时存在,于人性中相互矛盾。

我们必须时刻用理性克服人本性中恶的一面。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作为感官会收集信息,再通过大脑处理将之转化为行动。如果大脑处理这一过程是按照科学规则完成的,那么这一过程就符合逻辑思维,这个过程就是具有理性意义的。如此一来,我们犯错误的概率就会降低;反之就会引发诸多问题。你对一个事物的认识程度将会影响你的自我约束力。想想吧,当你知道高压电可以致人死亡便不会去随意触摸电线,而你若不知道高压电可以致人死亡,很可能在有意无意中去触碰它!

青年人在成长过程中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花样翻新的世界有各式各样的风景,丰富着我们的生活,也干扰了我们的意志力。不知从何时起,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已成为大学新生入学必备的“三件套”。这些高科技产品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了便利,同时也成为青年自制力的巨大挑战。在我父母读大学的时代,学生们没有任何电子设备,所有精力都在用功读书上。可如今,有了“三件套”的大学生们往往上课时玩手机,下课就躲在宿舍玩游戏、看影视剧。且不说这会耽误学习,如此的生活方式对身体发育也有百害而无一利。

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这个时代有更多的便利与**,同时也有更多的机遇与挑战。我父母大学毕业时只能服从分配,现在我已可以选择尝试各种不同的工作,甚至创办一个(非政府组织)NGO组织。在我们这个时代里,要实现理想,实现愿景或计划,最大的挑战莫过于自己。心情不好就可以不上班了吗?责任太重就能够扔下不管吗?目标太远就可以放慢脚步吗?青年们,我们不能为自己的任性和冲动找任何借口。我们,随时需要自控。如引文里那些名人所说,做好自控我们将获得强大的力量。面对**与躁动的世界,请时刻记住,“性情中人”从不是放弃自控的理由。

凯利·麦格尼格尔(Kelly McGonigal)在《自控力》(The Willpower Instinct)一书中这样写道:“有些神经学家甚至认为,我们只有一个大脑,但我们的脑袋里有两个自我。一个自我任意妄为,及时行乐,另一个自我则克服冲动,深谋远虑。”[2]无须担心那个任意妄为的我会吞噬自我克制的我,只要你真心愿意增强自控力,我们已进化万年的大脑自会相助。“人脑像一个求知欲很强的学生,对经验有着超乎大家想象的反应。如果每天都让大脑学数学,它就会越来越擅长数学。如果你让它忧虑,它就会越来越忧虑。如果你让它专注,它就会越来越专注。”[3]所以放轻松,加强自控力并非是要你把自己的一切非理性情绪与欲望都关进笼子,只要反复练习,使自控成为如一日三餐的习惯就好。

印度国父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堪称自控的典范。他禁欲,食素,每周有一天不言一字,只在纸上写字交流。他甚至用抵御各种**来磨炼自己的自控力。我们或许无须人人做到如甘地一般节制,但他的确向我们证明了人类自控力可能到达的效果。于是我们没有理由再对自己说“我做不到”。正如甘地所言,“我们做了什么和我们有能力做什么之间的差别足以解决世界上的大部分问题”。用自控力调控好自己的行为,无疑将缩小这种差别。

改善你的自控能力其实并不是一件大刀阔斧的工程,无须背上“洗心革面”的重负。放轻松,我们可以从一些小习惯的改变开始。与自己约定,试着去控制一些以前你不会用心为之的小事。比如每天坚持清扫房间,散步三十分钟,记录自己的开支等。想想你的目标是什么,然后每天坚持做一些与之相关的事情。这些小事未必立竿见影,但却终将产生惊人的效果。

不要小看这些坚持,它会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改变你整个人生。在读大学期间,为了提高英语口语能力,我默默与学校里的小树林做了个“我与小树林的一千天”约定:每天来这里读3小时的外文,做到一千天为止。在那一千天里,我每天清晨都在小树林里大声朗读英文、日文、德文,无论严寒酷暑,风雨冰雪,从未间断,以至于大家路过小树林看到我即使不看表也会知道那时是几点,甚至送给我“定时闹钟”的外号。很多记者在采访我的过程中,都会问到这一问题:“张萌,你这一千天是怎么过来的?”现在,我也与你,我亲爱的小伙伴们,分享一下我的回答。

“在这一千天,我每天早上5点起床,迅速吃早餐,悄声走出寝室来到北师大第九教学楼前的那片小树林里。如果早上第一节课有课,我就读到8点;如果没有课,我就读到10点。冬天的北京,天寒地坼。即使穿得再厚,也禁不住刺骨的寒风……我经常手捧一书,为了方便翻页,就没法戴手套。3个小时、5个小时……朗读完来到教室,我的全身就像“冰棍儿”一样,硬邦邦的,几乎失去知觉。夏天北京多雨水,常常整个小树林就我一个人,一手撑伞,一手捧书,有时候要给书翻页,还需颇具技巧地完成一系列动作。滴答的雨水声伴随着琅琅的读书声,别具一番风味……

图2-10 北师大小树林

2008年,我终于准备好了!我报名参加第一届全国APEC未来之声选拔赛,凭着一千天里磨炼出的语言能力,经过一轮轮的角逐,我获得了冠军,也获得了赴秘鲁参加APEC会议的机会。在这次会议上,我崭露头角,此后又赴新加坡、美国、印度尼西亚参加APEC会议,并有幸与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女士、英国首相卡梅伦先生对话。如今,借助这些平台,我建立了“全球青年领导力工作室”,带着自己的团队参加国际会议,与世界各国政界领袖、著名学者、工商领袖建立联系,共同为培养青年的领导力做出贡献。我现在还很年轻,就能有如此多的机会参与到国际事务中,有时候连自己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如今想来,这一切机遇的获得,其实都源自于我那未曾间断的一千天朗读!其实在我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并不知道会有什么比赛,也未曾想过与小树林的约定会为我带来如此大的收获。我用有效的自控战胜了恶劣的天气,战胜了自己曾出现的慵懒情绪。这份排除干扰因素坚持到底的自控能力,为我获得了“快进”机遇。

[1] [美]凯利·麦格尼格尔:《自控力》,王岑卉译,1页,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2。

[2] [美]凯利·麦格尼格尔:《自控力》,王岑卉译,18页,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2012。

[3] 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