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继续引向深入

第一,在全党深入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把保持党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作为改进作风、反腐倡廉的核心内容,组织教育党员干部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在服务群众、服务发展、服务基层中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自觉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腐蚀,在全党进一步构筑起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从而进一步扫除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因长期执政而形成的精神懈怠的危险。

第二,反腐倡廉制度法规建设日趋完善,有力保障廉洁政治建设健康发展,制度高压线触线即“亡”,制度低压线违规成本巨大,以往权力寻租、权钱交易的腐败漏洞得到有效弥补,腐败犯罪从高发频发转向低发偶发态势。同时,尽管已经在决策和社会层面上一致形成了“人才是最好的红利,改革开放是最大的红利,新型城镇化是最红的红利”的判断和共识,但在重点突破推进新型城市化过程中,由于政策法规还处于新一轮创新推动的初创阶段,经济和民生资源要素领域极有可能成为新型腐败犯罪的重灾区,因此十分有必要加以科学预判、综合防治。反腐倡廉制度法规建设的重点领域与信息化网络化社会发展和高科技手段相适应,“建立完善反腐倡廉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处置、引导机制”,网络监督得到科学有序的利用,综合发挥其特殊优势作用。

第三,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不同权力层级的信息公开成为消除消极腐败现象、铲除其滋生蔓延土壤的有力武器。待以条件成熟,官员财产申报并面向社会公开全面推行。在之前已经建成全国社会法人单位和公民个人信用联网核查、全国公职人员动产不动产登记联网备查的基础上,抽查核查制度对腐败犯罪形成强有力的威慑。从十六大开始创立的党内巡视制度在改革创新中深入推行,党内民主、党内监督向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方向全面推进。

第四,经济领域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为重点,新一轮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政府清廉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行政权力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干预“非从法出即为非法”,行政审批项目绝大部分应能变成登记备案项目。财税体制改革平衡兼顾中央、地方和基层利益,形成事权与财权协调匹配的征收与转移支付体制。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日趋健全完善,重大项目投放招标竞争,权力寻租空间被大幅压缩,政府公信力将在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得到有力提升。

第五,坚持施行依法治国方略,在认真汲取我国历史优秀廉政文化遗产,立足国情实际借鉴人类社会一切有益的反腐倡廉思想文化经验,从而提高现代化社会反腐倡廉软实力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最稳定、最根本、最高效的法制手段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是取得反腐斗争决定性胜利的必由之路。从四个重点环节下大力气解决好遵行落实问题:一是树立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法治思维,坚决反对党内外、权力各层级主体中残余的特权思想、特权意识,党内法规体系规范化、标准化推行。二是通过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大力弘扬法治精神,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与时俱进强化,“潜规则”和“人情社会”滋生的消极腐败现象被降低到最低程度。三是司法公开、司法民主、司法监督、司法廉洁、司法公正等一系列改革配套措施出台,法制领域曾经存在的司法公信力不高的全局性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四是党领导全国人大加强科学立法工作,坚持民主立法拓展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部门法律体系修订完善回应社会关切,法治在表达、平衡、调整社会利益、实现公平正义方面发挥着有力保障的作用。

思考与练习

1.收集反腐倡廉相关新闻报道,谈谈腐败造成的社会影响有哪些。

2.反腐倡廉我们青年学生能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