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我做起

(一)青年学生与中国梦

中国梦的实现,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考验同在。中国的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是确实遇到很多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实现中国梦,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广大青年学生现在是后备军,不日会是生力军,将来更会成为主力军。在这种情况下,青年学生需要中国梦来激励和引领。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中国梦是成才之梦、报国之梦、创新之梦、世界之梦。

1.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中国梦首先应该是成才之梦

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这其实是青年学生最朴素的理想和追求。有了这个理想和追求,青年学生才可能真正地建立起与中国梦的对接。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从价值维度来看,就是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更好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青年学生要有责任意识,要勇于担当,自觉地把个人成才和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联系在一起;还要注重多元复合的知识积累,将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结合起来,真正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将基础知识的广博与专业知识的精深结合起来,不仅掌握本学科基本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兼修其他学科的知识,并且形成综合性的知识结构体系;要自觉接受系统严格的实践训练,注重将实践经验积累与理论升华结合起来,到西部,到基层,到艰苦的地方去,“增益其所不能”,让青春和生命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光。让知识通过实践的作用,外化为卓越的事业和成就,内化为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在人生奋斗的历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2.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中国梦更是报国之梦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中华民族在实践中形成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中华民族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阶段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历史告诉我们,青年学生的命运时刻都同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要自觉树立和坚持崇高的理想信念,将个人发展与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心有国家,不畏艰难,锐意进取,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在报效国家的过程中成就事业。“一个大国,绝不可能指望只在掌声中前进”,一个大国的青年学生也不能在没有掌声的时候迷失了方向,能否正确地应对前进中的喧嚣和挫折,是对我们青年学生把握中国梦的内涵,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培养大局意识和理性智慧的考验。

3.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中国梦也是创新之梦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创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在对青年学生的教育进程中逐步培育。中国梦的实现需要迎接世界科技革命的严峻挑战,需要大批具有开拓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不仅仅表现为智力或创造性思维的突出,更表现为创造性人格的卓越。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对诺贝尔奖获得者青少年时代智商资料的研究表明,诺贝尔奖获得者大多数不是高智商,而是中等或中上等智商,但他们的人格与一般人有很大区别。所以,广大青年在学习成长中,不仅要重视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且要特别关注创造性人格的养成,不仅要有推陈出新、和而不同的智慧与才能,也要着力培养敢于创新、善于成事、勇于面对困难和失败的进取精神与探索精神。

4.从历史的纵轴上看,中国梦就是青年学生渴望的强国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想抱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对于青年学生来说,中国梦还是世界之梦。民族复兴不是简单的大国崛起,它是民族文化与世界文明的高度结合。中国梦的实现,不仅有利于中华民族,同样有利于国际社会。中国人做中国梦不是关起门来自说自话,而是与世界一道共同追梦,实现互利共赢。这需要越来越多的青年成长为国际化人才,在国际话语体系中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要求广大青年要放眼世界,着力在急剧变化的国际竞争中培养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广泛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适应科学技术综合化的发展趋势、终身学习的能力,培养沟通协调和进行国际交往的能力。

(二)青年学生如何实现“我的中国梦”

1.青年学生必须把“我的梦”融入“中国梦”之中。“中国梦”既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每个青年学生的梦。只有把“我的梦”融入“中国梦”之中,“中国梦”“我的梦”才能实现,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任何时代,青年学生都是最富有理想追求的群体。梦想能否实现,关键是看能否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结合起来。每个青年学生都应把个人梦想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中。离开了这个大事业来谈自己的梦想、自己的成才,就失去了最重要的根基。同时,青年学生还要处理好“我的梦”和“别人的梦”的关系,在实现自己的梦想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帮助别人去实现梦想,使一个个“小梦”汇成“大梦”。

2.青年学生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美好目标能不能实现,路径选择很重要,精神状态也很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特别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这条道路是无数先辈艰辛探索才找到的实现“中国梦”的唯一正确道路。离开这条道路,实现“中国梦”是不可能的,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核心归结为一点,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实现“中国梦”,还要有好的“精气神”。青年学生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朝着“中国梦”奋勇前进。

3.实现“中国梦”,需要亿万青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的成就令中国人自豪,令全世界瞩目,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三个“没有变”的国情现实仍然摆在面前。2012年,我国GDP总量接近52万亿人民币,而美国为15.7万亿美元。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9左右。同时,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问题还很突出。以西藏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在中央和全国各地大力支持下,实现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巨变。但横向比较,西藏的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里只有5.4公里,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8左右,二级以上公路仅占1.5%,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也很大。因此,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距离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中国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一代又一代的青年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青年人应懂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要刻苦学习,踏实工作,把自己的每一件“小事”做得更好、更出色,在本职岗位上为实现“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读一读

给大学生的回信

2013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回信,肯定他们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和追求,勉励当代青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回信全文如下: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

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

来信收悉。得知你们近一年来不仅校园学习取得新的进步,而且在野外考古实习中很有收获,甚为欣慰。从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你们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决心和信心。

你们在信中写到,中国梦让你们感受到了一份同心奋进的深沉力量,让你们更加懂得了当代青年所肩负的历史责任。说得很好。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希望你们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努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建设的有用之才、栋梁之材,为实现中国梦奉献智慧和力量。

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我向你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习近平

2013年5月2日

思考与练习

1.中国梦的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2.中国梦的核心目标是什么?

3.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应该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