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梦的内涵

中国梦,是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正式提出于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表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称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具体说来,中国梦就是现代化之梦,社会主义之梦,民族复兴之梦。这三个含义,在十八大报告中表述得很清楚。中国道路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道路的现状是:已经“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中国道路的前景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中国梦的三重含义里,现代化是形态,社会主义是灵魂,民族复兴是主体。

1.中国梦的核心目标

中国梦的核心目标也可以概括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具体来说就是: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实施手段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建设。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勾勒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成为实现中国梦的里程碑式的标志。中国梦的提出,进一步强化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自觉意识,表明了我们党对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建设道路所蕴含的价值方向的坚守,同时进一步强化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恪守的发展道路和奋斗目标。

2.如何准确理解中国梦

第一,中国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梦想,而是一种特定的、整体性的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是思想意识和目标指向的高度融合统一,是中华民族正在万众一心、努力奋斗的共同理想。

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梦想,但梦想并不一定都能成为现实。梦想只有成为一种清晰的思想意识和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走上向现实转化的道路。梦想一旦成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共识和具体行动,就决定和引领着社会发展的方向。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梦想,一旦付诸行动,就会成为一种神圣的国家意志、民族意志,就会成为不可抗拒的伟大力量,并创造出让世界景仰和称颂的人间奇迹。

在当代中国,中国梦具体的实现形式,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任务,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奋斗目标。

第二,中国梦不只是简单的大国崛起,而是以中华民族兼济天下的博大情怀和与世界其他民族包容共生的民族文化心理为基础,表达的是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所贡献的雄心壮志。

对人类有所贡献是中国梦的要义和基本内涵。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心理,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德。这种传统基于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和谐共生、相互包容、互为一体的整体性思维和世界观。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和世界观,中华民族从来不敢忘记对世界发展的责任;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维和世界观,在过去2000年的绝大部分岁月里,中国的综合国力一直是世界的领先者,中华民族一直对世界其他民族做着自己巨大的、独有的贡献。

中国梦,不应仅理解为中国自身利益的实现和中国的强大崛起,而忽略了中华民族要对人类有所贡献、已经对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在为人类做着巨大贡献和未来将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深刻内涵。基于这样的认识,才能进一步形成中华民族自尊自信、理性科学、务实进取、开放宽容的健康的国民心态,才能进一步形成令世界其他民族仰慕的成熟的大国心态,使每一个中华儿女享受到做中国人的荣耀和尊严。

第三,中国梦不是他国梦的翻版,而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基于中华民族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价值追求,基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实践,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事实上,“中国梦”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有自己的“中国梦”。因为我们从事的现代化事业,是一项极为宏伟的事业,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优秀人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共同理想。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民众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表述略显抽象和意识形态化。现代传播理论与实践都表明,意识形态的内容不一定非要用意识形态的方式表达,非意识形态的话语更能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用可亲可近、可感可触的话语表达出来,让人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人生的出彩、进步、成功从来没有离自己如此之近,非中国梦莫属。“中国梦”在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实质与科学价值的同时,从话语体系上对其进行了创造性转换,给全社会和全体中国人一个既能憧憬,超越,又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目标,一个既崇高又乐见的理想,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亲和,更加清晰,更加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