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装的基本礼仪规则
20世纪60年代,日本人提出了社交场合着装的“TOP”原则(时间:Time;场合:Object;地点:Place),其基本含义就是穿衣打扮要有章法,弄清着装的时间、地点及目的,着装要因这些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使自己的形象与周围的环境、气氛相协调,达到整体美和协调美的效果。也有人把“TOP”原则称为“魔力原则”,虽然它对着装原则的总结并不全面,但直到今天,它仍是各国人士在着装时遵循的基本规则。
概括地说,在国际交往活动中,应遵循以下基本的着装规则。
第一,穿着整洁。在国际交往中的着装不必过于高档华贵,但必须要保持清洁,熨烫平整,这样才能给人衣冠整洁、庄重大方的感觉。整洁并不完全为了自己,更是尊重他人的需要,这是着装礼仪的基本要求。
第二,着装要与年龄、身份相符。国际交往活动中,如果忽略自己的社会角色而着装不当,很容易造成别人对你的错误判断,甚至会引来误解。比如艺术家和作家,即使在正式场合,其穿衣着装也可以尽显自己独特的风格,在选择衬衫和领带的色彩时可以不拘一格,而官方人员代表国家出席某些正规场合时,就应该穿得传统或保守些,以示庄重。
第三,着装要适应场合。无论穿戴多么亮丽,如果不考虑场合,也会被人耻笑。国际交往的各种具体场合,大体可以分为三类,即公务场合、社交场合和休闲场合。公务场合指上班处理公务的时间,公务场合的着装应当重点突出庄重保守的风格,主要是深色毛料的套装、套裙或制服。具体而言,男士最好是身着藏蓝色、灰色的西装套装或中山装,内穿白色衬衫,脚穿深色袜子、黑色皮鞋;穿西装套装时,务必要系领带。女士的最佳衣着是单一色彩的西服套裙,内穿白色衬衫,脚穿肉色长筒丝袜和黑色高跟皮鞋;有时穿单一色彩的连衣裙亦可,但是尽量不要选择以长裤为下装的套装。社交场合是指公务活动之余的交往应酬的时间,社交场合的着装应当重点突出时尚个性的风格,既不必过于保守从众,也不宜过分随便。男士宜穿黑色的中山套装或西装套装,女士则可穿着单色旗袍或下摆长于膝部的连衣裙,其中黑色中山装套装与单色旗袍最具中国特色,穿着也最为广泛。在社交场合最好不要穿制服或便装。休闲场合泛指公务活动之余的个人自由活动时间,如居家、健身、游览、逛街、购物等。休闲场合的穿着打扮,应以舒适、自然为总体风格,往往可以由人们自行其是,运动装、牛仔装、夹克衫、T恤衫等,都是适当的选择。
第四,根据不同时段,应景着装。这一点对女士而言尤其重要。男士出席各类活动,只要有一套质地上乘的深色西装或中山装就足够了,而女士的着装则要随一天时间的变化而变换。出席白天的活动,女士可着职业正装;而出席晚上5点到7点的鸡尾酒会,就须多加一些修饰,如换一双高跟鞋,戴上有光泽的佩饰,围一条漂亮的丝巾;出席晚7点以后的正式晚宴或晚会,则应穿中国的传统旗袍或西方的晚礼服——长裙。
第五,入室更衣。参加各种国际交往活动,进入室内均应摘帽,脱掉大衣、风衣等,并送存衣处。男士在室内任何时候都不得戴帽子、手套;女士的纱手套、纱面罩、帽子、披肩、短外套等,可作为服装的一部分允许在室内穿戴。在家中或旅馆房间内接待来客,如来不及更衣,应请客人稍坐,立即换上服装、穿上鞋袜,不得赤脚或只穿着内衣、睡衣、短裤接待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