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民族文化形成中的大众艺术

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大众艺术一直被忽视,甚至被认为是一种应该被批判的审美情趣。但是,几乎所有居住在布宜诺斯艾利斯[1]和蒙得维的亚[2]的居民所能听到和消费的音乐,以及给我们带来**与忧愁的音乐,都正是来源于大众。

不用去辨别这种想法是对是错,或对它的真实性进行评价。可以肯定的是电台所广播的或唱片所收录的音乐,其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地吸引听众。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大众音乐是一个具有持续性的文化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

这是一种有趣的文化现象。如今已经出现了解释这种现象最有说服力的言论,但这也给言论的提出者带来了不小的麻烦,或者说他已经超越了一切:

我们的文化审美水平偏低,不足以欣赏和分辨大部分音乐的表现形式。所以,我们被挡在了严肃音乐的大门之外,只能去接触其他一些无足轻重的音乐。

我们只赞同这个问题的核心,而不掺和其他概念,这种解释似乎是可行的,并且还可以扩展到其他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大众音乐的初期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超前。当欧洲文化在我们的脑海里根深蒂固的时候,大众音乐才刚刚开始被传播开来,从学生时代开始,帕莱斯特里纳、巴赫、贝多芬和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就已经在我们的心中燃烧起了熊熊的火焰。

这种欧洲文化的移植是无可置疑的,从我们的中等教育大纲中就可以看到欧洲文化传播的印迹,但遗憾的是,南美本土的大众音乐却未能被纳入其中。

我们自然会对真理产生兴趣,并且对真理其实并没有产生过怀疑,久而久之,所谓真理也就出现了。这意味着我们在一个固定的制度里进行精神训练,一个我们接纳、容忍的制度;同时我们又能通过在真理之外的其他方式满足我们真正的需要。但是除此之外还能自然地保持一种创新的姿态。

由此产生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人们还会坚持去追随它。但是问题却不仅限于此,当我们在享受欧洲高水平音乐的同时,还需要我们具备欧洲大陆的乐评人在音乐氛围中的鉴赏能力。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套言论,早期的美洲移民对音乐已具备自己的鉴赏力与创新力。而且这种思想导向是无可厚非的,移民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们想要的正是大众音乐。

从这个新的起点来思考我们的音乐文化,其未来的可行性与不可行性会出现非常不同的结果。大众音乐的**世界并不是通过教学,而是通过创新形成的。它已经有了自己的目标,自己的方向,甚至自己的重点。

我们可以看到的只有一点和上述提到的言论有关:拉丁美洲音乐的发展实际上是源于欧洲音乐,采纳了欧洲音乐成熟的和声、复调、配器、曲式以及逻辑、框架、经验与规则。但我们在音乐创新和鉴赏上的进步不仅仅在于大量地吸纳欧洲音乐的精华,而是得益于我们对大众音乐的沉淀、改进与突破。实际上是一种无可抗击的力量在推动这种进步。

这种力量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它是一种完全依靠外在共鸣而产生的力量。因为这是一系列多元文化因素的紧密结合,是一个杂交形成的产物,从而让我们真正地进入大众音乐世界。

一个人在享受音乐的时候,往往会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在现实生活中,艺术作品往往会被扭曲,因为艺术作品是一种无声的、内在的思想解读。

美洲大陆的大众音乐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表达方式,并在20世纪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很多音乐作品至今依然具有相当强的吸引听众的能力。无论是积极的、真诚的,还是昙花一现的(这里囊括了几乎所有的音乐种类)。随着拉丁美洲大众音乐的推广而被广泛接纳,它甚至成为广播电台和唱片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没有一家电台或唱片公司因为推广古典音乐而能够生存下来。也没有一家唱片公司能够通过录制交响音乐(既投资建设录音棚又制作唱片)而发展壮大。相反,广播和唱片领域最佳的资本投资是在其节目和曲目制作上大力推广大众音乐,以此才能寻得突破,大众音乐已经成为最受青睐的投资方向。

当然,这些并不能满足作曲家和演奏家创作的期许,同样也不能满足广大民众的口味。所以有时经纪公司会与专门从事音乐出版的出版社进行合作,将社会上广为流传的著名作品制作成乐谱进行出售,这也是大众音乐传播的一个有效的途径,并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这些条件足以包装出一个艺术家,甚至让其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但并非所有被包装的人都能成名。除了包装艺术家,这个行业还有其他成员组成。例如大众音乐杂志编辑、编曲者、广播节目制作人、乐评人、音乐播放者(DJ),这些都是整个体制内不可或缺的成员。

大众音乐的创作者和消费者之间往往会有很多矛盾,但并没必要太多地加以评论,也没必要对这种干扰添加过多的看法。有些作品已经没有了它原有的清澈,丧失了它的真实性,失去了力量、韵味和生命。非法倒卖,无法控制的翻录,音乐方式随心所欲地搭配,最后导致大众音乐变得更加模糊,并且无法控制。音乐工业产能过剩是非常明显的,导致大量的音乐作品只能被低价贱卖,大众艺术工业已经患上了非常严重的疾病,但还不至于死去。这个工业制度已经制造了许多混乱,也导致民众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也在逐渐地衰退。

但从另外一个侧面,由于营利机构的不受限,使得这个不断扩张的行业也出现了一些可喜的现象。大量的大众音乐通过唱片和纸质出版物被展现出来,民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审美标准去评判音乐的真实性和其美学价值,解读其中的内涵与历史。

美洲大陆上的大众音乐(尤其是拉丁美洲地区)具有共同的普遍性,但拉普拉塔河流域的大众音乐显得更为独特,因为它具有代表性和持续性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贯穿在每个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特别是我们将谈到的那些重要的历史时期。他们非常明确地将艺术生产过程的界限进行了划分,特别是那些最具代表性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出现。

从我们具有争议性的历史时期可以看出,许多探戈作品的产生都源于社会生活,因为艺术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为什么说具有争议性,因为那些具备一定能力的能够对我们的艺术进行研究并对公众给予指导的人,他们并没有立足于本身,而是站在另一个角度,给自己打开一扇浪漫的窗口。

但无论如何,拉普拉塔河流域的大众音乐还是来源于欧洲,正是缘于一大批欧洲移民的涌入,才使得我们的大众艺术得以繁荣发展。

译者注

探戈艺术的主题表达

探戈艺术的主题表达有很多分类,主要可以分为九种。

第一种:描述地点

探戈起源于城郊,这里的城郊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大布宜诺斯艾利斯地区,在当时,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北区以外的地方都可以称为城郊,通常是指劳动阶层工作生活的地区。探戈作为一种城郊音乐,表达居民生活的一种艺术,这类主题非常突出,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我亲爱的布宜诺斯艾利斯》(Mi buenos aires querido)、《探戈的社区》(Barrio de tango)、《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咖啡馆》(Cafetin de Buenos Aires)、《半明半暗》(A media luz)、《一个疯子写的叙述曲》(Balada para un loco)、《南方》(Sur)等。

第二种:感情欺骗

这是探戈中最为常见的主题,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在被欺骗之后可以在探戈歌词中放声大哭,表达绝望,而在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如此直白地表达。这类主题的代表有《手拉手》(mano a mano)、《一》(uno)、《思念》(Nostalgia)、《醉在今夜》(Esta noche me emborracho)等。

第三种:性欲和悲伤

这类主要是描述早期移民在拉普拉塔河流域的痛苦生活,移民中的男人大多年轻气盛,对生活的无奈和性欲的宣泄让他们一直处在痛苦的境地。代表作有《多愁善感的流浪者》(Patotero semtimental)。

第四种:时间的流逝

在探戈的歌词中,有很多作品将过去时作为创作的重点。创作者们对生活、事物以及一切和时间一去不复返相关的因素,都会融入到探戈歌词中。在探戈诗人心里,时间是一种回不去的痛。过去的回忆五味杂陈,诗人通过对过去的思考,用简短的诗句概括人生哲学。这类主题的代表作有《回归》(Volver)、《小路》(Caminito)等。

第五种:日常生活

探戈本身就是一种记录日常生活的艺术。

第六种:爱情

如《你爱我的那一天》(El dia que me quiera)、《学生的情人们》(Amores de estudiante)等。

第七种:死亡

代表作有《永别了伙伴们》(Adios muchachos)、《他的双眼已经合上》(Sus ojos se cerraron)、《再见诺尼诺》(Adios Nonino)。

第八种:社会问题

如《大杂院》(Cambalache)、《多明戈斯的咖啡馆》(Cafe de dominguez)等。

第九种:描写探戈本身

如《马蕾娜》《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歌曲》(La canción de Buenos Aires)、《就这样跳探戈》(Asi se baila el tango)等。

图1-1 1920年的探戈明信片

[1] 布宜诺斯艾利斯(西班牙语:Buenos Aires,意为“好空气”或“顺风”)简称BA,华人常略称为布宜诺斯或布宜诺。阿根廷政治、经济中心,也是阿根廷最大的城市、首都及第一大港。

[2] 蒙得维的亚(Montevideo)是乌拉圭东岸共和国首都,位于拉普拉塔河下游,濒临南大西洋。它是乌拉圭全国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的中心,乌拉圭的最大海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