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市场营销理论的产生是美国20世纪初社会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的产物。市场营销思想及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对美国而且对所有市场经济国家的社会和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指导着成千上万的企业,有力地推动了企业的市场营销实践的发展乃至企业市场地位的提高;市场营销思想及理论还改变了人们对社会、市场和消费的看法,形成了人们新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因此,各国的商学院都重视市场营销思想及理论的研究,并进而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即市场营销学,该学科后来逐渐成为所有商学院培养方案的中心课程,对培养企业的管理精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随着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和深入发展,市场营销学也开始由西方引进并得到了迅速的传播,逐渐成为适应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需要的最重要的管理学科之一。同时,市场营销学也被引入了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中,它对我国企业的成长、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繁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甚至对政府的经济决策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任何理论的发展都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都是对实践的不断总结、提升和发扬的过程。中国特色的市场营销学理论的建设也是如此。虽然中国的营销学者们对市场营销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对于西方的市场营销学理论基本上是以引进和解释为主,吸收和消化不够,还没有完全把西方的营销理论中国化;又如营销学教材建设滞后,专业教材大部分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可操作性。但是,中国的市场营销学从孕育、生长到发展,其营销思想都在不断地创新与丰富,因为营销思想的创新正是营销领域前进的动力和知识源泉。本套“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营销学核心课系列教材”正顺应了国内营销学的发展和这种创新的需求,力图弥补国内教材的不足,成为国内市场营销系列教材的代表之作。
本套书定位于管理学本科生的基础教材。对于本科生教学,人们往往认为:本科生的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只需要学习一些最基本的理论与方法就可以了;更深入的理论与方法和实践操作,应在研究生阶段或在以后的职业培训中学习。从我们的教学经验来看,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本科生的可塑性和接受能力是相当强的,尤其是一些知名高等院校的本科生。另外,由于以往本科生教学中理论体系的不完整,导致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困难,也会使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最终导致本科教育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效果。
鉴于这种情况,我们考虑开创一种全新的本科生教材体系。这种教材既要突出理论性、科学性,又要强调应用性、操作性,并且在介绍基础理论的同时保持一定深度。具体来看,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体系完整。教材站在营销学理论发展的前沿,内容涵盖了国际、国内营销研究领域中已经形成的理论体系以及营销学科的最新发展,并按照营销理论的体系框架形成了条理清晰的分析结构。
2.本土化和操作性。强调营销理论与中国企业实践的结合,充分考虑中国宏观、微观环境对企业营销战略和行为的影响,注重采用中国企业本土化事例讲解,采用本土化案例分析;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出发,通过大量的实战案例和练习,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调科学性。强调营销的科学性和营销技术的运用,在定量数据分析方法方面加以突出;注重学科发展的新理念与传统理论的有机结合;不仅介绍了营销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融入了营销工程、网络营销、数据库营销等营销新理论。
4.编写体例完善。每一章的开始设有本章学习目标、内容结构图表、导读案例,引导学生渐渐深入到课程内容中;每章的内容中根据教学需要,穿插学科背景知识、学术争论、经典案例、最新进展等,增加可读性;每章结尾有本章小结或者本章精要、复习思考题、案例分析等,便于学生很好地总结、复习,并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体例设计也便于授课教师的备课、讲授以及测评授课效果。另外,在写作上,力求文笔生动,表达活泼,提高可读性。
成思危先生百忙之中审阅肯定了本套书的编写大纲,并嘱咐在内容和体例方面力争创新,力求本土化。编写指导委员会各位成员对本套书的体系、内容定位、编写要求等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此,我代表编写委员会对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参与本套教材编写的作者均出自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大学商学院、武汉大学商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等著名高校的营销科学领域的教师和学者。这几所大学的营销学专业在我国高校同专业排名中名列前茅。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的营销专业实力超群,吕巍副院长、国内最早研究公共关系学的专家之一余明阳等著名教授均担任本丛书多部教材的主编;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的黄沛教授、武汉大学商学院的景奉杰教授、对外经贸大学的王永贵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的陈信康教授等也担任了重要教材的主编。
经过各位作者的努力,本套教材终于能和各位读者见面了,我们热忱期待各位专家和读者提出批评建议,以便重印和再版时日臻完善!
中国市场学会副会长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王方华
2007年1月记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