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科成绩在研究生选拔中的应用
本科阶段的成绩是绝大多数研究生招生机构考查研究生申请人认知因素的最重要的方式之一[3,25,41]。大量已有研究几乎一致表明,本科成绩对于多种研究生绩效标准具有良好的预测效度[5,42,43]。
(一)本科成绩的预测效度
大量研究表明,本科GPA是研究生GPA的有效预测变量,而且其预测效度往往大于GRE、GMAT、MCAT等标准化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Zwick[44]考查了本科GPA对管理学研究生一年级及整个研究生阶段GPA的预测效度;该研究收集了来自36个研究生机构共5219名管理学专业研究生的数据;结果发现,与GMAT的语言和数学分数相比,本科GPA对研究生GPA的预测更准确。Truell等[45]以GPA作为研究生学业绩效的效标变量,对179名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的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GMAT等其他预测变量相比,本科GPA是研究生GPA最为显著的预测变量,而且本科GPA对研究生GPA预测的贡献效果量大于GMAT分数。Reisig等[6]的研究考查了本科GPA和GRE对研究生GPA、低分科目数以及未完成科目数的预测效度,通过对279名理学硕士学业成绩的分析、研究发现,与GRE分数相比,本科GPA与研究生GPA等上述三种研究生学业绩效效标之间的相关都更高;在包含本科GPA和GRE的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中,本科GPA对研究生GPA等上述三种绩效效标变异的解释贡献率都大于GRE。Evans等[5]考查了本科GPA和MCAT对研究生GPA等研究生学业绩效效标的预测效度;基于434名医学院研究生的数据,该研究发现,与MCAT及其分项成绩相比,本科GPA是研究生GPA等研究生学业绩效效标最重要、最显著的预测变量。Rubio等[46]的研究表明,GRE并不总是能够成功预测所有学科研究生的绩效,而本科GPA却是所有学科研究生GPA最好的预测变量。
大量研究还表明,本科GPA对研究生学业成绩年级排名、获得学位所需时间以及职业资格考试成绩等研究生学业绩效效标也有良好的预测效度。Christensen[47]对157名法学院研究生进行了调查,考查了本科GPA和LSAT分数等预测变量与研究生学业成绩年级排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本科GPA是法学院研究生学业绩效更好的预测变量,本科GPA与年级排名之间呈中等程度的相关(r=0.46),而LSAT与年级排名仅微弱相关(r=0.23)。Onasch[48]的研究考查了本科GPA和GRE成绩对研究生获得理学硕士学位所需时间的预测效度;数据来自获得理学硕士学位的100名学生的档案;结果发现,具有较高本科GPA的学生完成硕士学位所需的时间更短,而GRE分数却不能预测学生能否按期完成学业。Kulatunga等[49]考查了本科GPA、MCAT等录取变量对研究生在加拿大医学委员会职业资格考试(Medical Council of Canada’s Licensing Examinations,LMCC)中所得成绩的预测效度;基于97名医学院研究生的数据,该研究发现,与MCAT等其他变量相比,本科GPA对于预测LMCC中的学术和临床测验分数都是最为有效的;特别地,MCAT与LMCC临床测验分数的相关并不显著(r=0.07),而本科GPA与其相关为0.25且在0.05水平上显著。
尽管国外研究生选拔实践中往往以本科总体GPA作为录取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但也有不少研究者考查了大学三四年级GPA、科学课程GPA以及专业课程GPA等其他类型的本科成绩作为研究生绩效预测变量的有效性。Paolillo[50]考查了大学三、四年级GPA、GMAT、全脱产/在职、本科专业、年龄等多种录取变量对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GPA的预测效度;基于220名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的数据所做的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大学三、四年级GPA是最早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且在0.01水平上显著。Ragothaman等[51]考查了大学三、四年级GPA、GMAT、年龄等预测变量与研究生GPA之间的关系;基于163名会计专业研究生的数据,该研究发现,以上预测变量中大学三、四年级GPA与研究生GPA之间的相关最高。Brown-Hendershott[52]考查了本科GPA和MCAT等录取变量对研究生学业绩效的预测效度;基于对789名医学院研究生数据的分析,该研究发现,本科GPA是比MCAT分数更好的医学院研究生学业绩效的预测变量。Jongdae等[53]研究了本科会计课程GPA和GMAT分数等会计专业研究生录取变量与研究生GPA之间的关系;基于对108名会计专业研究生数据的分析,该研究发现,本科会计课程GPA是比GMAT更好的会计专业研究生学业绩效的预测变量。
(二)本科成绩与本科院校的竞争性水平
本科成绩用于研究生录取决策,人们往往考虑到的一个问题是来自不同学校的研究生申请人的本科成绩是否具有可比性,因为不同院校的教学要求与质量以及学生整体水平等方面的差异可能会使得直接对不同学校的本科成绩进行比较缺乏共同的基础和标准。国外研究生选拔的实践和研究中,往往采用本科院校竞争性水平这一概念来衡量学校之间在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差异。以美国为例,主要有三种本科院校竞争性水平指标:第一种是基于每年各大学所录取本科生的平均入学考试成绩而构建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指数,也被称为奥斯汀指数(Astin Index)[54];第二种是基于每年各大学所录取本科生的入学考试成绩中位数、高中阶段年级排名以及报录比等信息而构建的综合反映各大学竞争性程度的巴恩选择性指数(Barron’s Selectivity Index)[55];第三种是根据各院校学位授予项目的范围和类型以及每年所获联邦资助等而对各高校进行分类的卡耐基分类体系(Carnegie Classification)[56]。
对于是否应该在研究生录取决策中考虑申请人本科院校的竞争性水平,研究者之间尚未达成一致。有的学者认为,本科院校的竞争性水平应当作为研究生录取决策的依据。研究发现,当依据本科院校的竞争性水平对大学机构进行分类后,竞争性水平较低的学校科学课程的平均GPA更高,而竞争性水平较高的学校科学课程的平均GPA更低[23]。Hall等[57]的研究则发现,科学课程GPA的变异中70%都可以归于学校的竞争性水平。因此,有研究者认为,在研究生录取环节中引入本科院校的竞争性水平方面的数据有助于控制不同院校之间在教学要求和质量等方面的差异。以本科院校的竞争性水平作为权重因素,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本科GPA的预测价值[58,59]。
然而,研究发现,即使本科院校竞争性水平对研究生绩效具有预测作用,但它却缺乏相对于MCAT等标准化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增益效度。Clapp等[60]基于对某医学院连续两年录取的各110名研究生数据的分析,结果发现,尽管经过本科院校竞争性水平校正之后的本科GPA对研究生学业绩效的预测效度显著高于原始本科GPA,但是当增加了MCAT成绩之后,研究生期间考试成绩和教师主观评价等大多数研究生绩效效标回归模型的预测效度并未显著增加;基于此,研究者指出,本科院校的竞争性水平对于大部分研究生绩效效标的预测作用或许等同于MCAT。Blue等[61]考查了高等教育研究机构指数、巴恩选择性指数以及卡耐基分类体系这三种主要的本科院校竞争性水平指标对医学院研究生GPA以及职业资格考试成绩等研究生绩效效标的预测程度;通过对405名研究生的上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采用原始本科GPA和MCAT对研究生学业绩效效标进行预测时,任何一种本科院校竞争性水平指标以及相应的本科GPA校正对于模型的预测效度都没有贡献。该研究得出结论,采用本科院校竞争性水平指标作为研究生录取决策的变量可能是没有必要的;而且,采用这类指标可能还会对来自较低竞争性水平院校的研究生申请人造成歧视。
以上研究结果启示我们,如果录取决策仅仅是基于本科GPA,那么通过本科院校竞争性水平指标对原始GPA进行校正是有必要的,因为不同竞争性水平的院校之间其本科GPA可能的确存在差异。但是,如果录取决策是同时基于本科GPA和标准化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那么再通过本科院校竞争性水平对本科GPA进行校正或许就是没有必要的,因为申请人之间在本科院校竞争性水平上的差异已经表现在了申请人之间在标准化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上的变异,即在本科GPA的基础上加入标准化入学考试成绩或许就已经实现了与加入本科院校竞争性水平指标类似的校正功能。
(三)关于本科成绩的小结
通过系统梳理本科成绩应用于研究生选拔的相关文献,我们发现,大量研究表明本科成绩是研究生GPA、学业成绩年级排名、获得学位所需时间以及职业资格考试成绩等多种研究生绩效效标的有效预测变量,而且其预测效度往往大于标准化研究生入学考试成绩。关于本科三、四年级GPA、科学课程GPA以及专业课程GPA的研究考查了不同形式本科成绩的预测价值,为进一步提高本科成绩在研究生选拔中的效用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方向。此外,有关本科成绩与本科院校竞争性水平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研究生选拔中直接使用申请人的本科GPA消除了疑虑,鉴于研究生招生机构往往同时采用本科GPA和标准化入学考试成绩对申请人的认知因素进行评估,而已有研究表明标准化入学考试成绩或许已实现了与加入本科院校竞争性水平指标类似的校正功能,因此,再加入本科院校竞争性水平的因素或许是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