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企业群众文化、校园群众文化和家庭群众文化
一、企业群众文化
(一)企业文化与企业群众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是企业的群体精神、文化素质、文化行为、人际关系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它与企业的政治素质、科技素质构成整个企业要素[7]。从企业文化的内在本质,即“内隐”而言,企业文化是指企业职工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道德规范和工作态度等;就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即“外显”而言,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各种文化教育、技术培训、福利安排、群众文化活动等。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一种方式,企业文化的“柔性控制”较企业经营管理系统有形的“硬件控制”更具有激励能力和持久力,它能使由员工个人行为构成的整体企业行为产生最大的功效。
企业群众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创造的,以文化艺术活动为主要内容,反映企业精神的一种社会性文化。它是随着企业文化的产生而形成的,是企业文化的一个要素,一种文化类型,是企业文化的表现形式。企业群众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文化艺术活动,如企业内的文化设施,企业开展的各种文化体育活动,带有文化艺术内容的庆典活动和传统民俗风情活动,由企业员工组成的各类文化艺术团体等;二是思想教育活动,如有关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经营原则、目标宗旨、历史传统等内容的观点宣传活动,有关科学文化、法律法规、专业技术、经济形势等文化学习活动,企业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的宣传学习活动等。企业群众文化集知识性、思想性、娱乐性于一体,发挥着宣传、教化、审美、健身、休闲等综合性作用。
(二)企业群众文化的功效性
企业群众文化往往把与企业根本利益紧密相关的企业文化精髓作为自身的主要内容,有目的地激发职工生产积极性,展示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有很强的功效性特征。
企业群众文化具有引导企业职工,实现企业目标;激励企业职工,促进生产、工作;增强职工团结,提高企业向心力;陶冶职工情操,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等作用。因此,企业群众文化也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是激励企业求生存图发展的精神源泉。
企业要把员工的文化享受与企业的凝聚力结合起来,企业群众文化通过各种活动让员工在享受文化生活的同时,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企业职工的思想情操,增进职工间友谊,使他们凝聚成一种较大的向心力,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社会展示企业的良好形象,从而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企业要把满足员工的文化需求与企业核心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从战略的高度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精神融入员工文化活动的内容,在满足员工文化需求的同时塑造企业精神,推动企业健康发展。企业要把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与企业长远发展结合起来,企业群众文化不仅仅是娱乐型的,也是学习型的,通过群众文化活动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激发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才能,使员工的成长与企业长远发展结合在一起。
(三)企业群众文化与文化馆(站)
企业群众文化是群众文化的一种形态,是群众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文化馆(站)也承担着指导和推动企业群众文化的职能。
第一,指导企业开展群众文化工作。文化馆(站)干部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和企业员工的文化需求,把握不同企业的文化特点,和企业工会、共青团组织建立联系,做好企业群众文化建设的参谋,帮助和指导企业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把企业内部的文化设施纳入基层群众文化设施体系。
第二,组织开展企业群众文化活动。要把企业的群众文化活动纳入社会群众文化活动体系,引导企业参与社区和村的群众文化建设,鼓励企业主办或承办社会群众文化活动,策划和组织企业之间的群众文化活动等。
第三,辅导培养企业文艺骨干。要把企业文艺骨干纳入基层群众文化骨干的培训范围,加强对企业文艺骨干的培训。帮助企业组建业余文艺团队,并对其进行培训和辅导,提高其艺术水平,组织企业业余文艺团队参加社会群众文化活动。
第四,提供企业员工群众文化服务。把企业纳入文化馆(站)的服务对象,吸引企业员工到文化馆站参加活动,建立企业流动服务点,为企业职工提供公益性服务。
第五,搭建企业文化的展示平台。在文化馆(站)搭建企业文化的展示平台,如举办企业文化展览,企业员工的文艺作品展示,企业业余文艺团队的演出等,展示企业文化的风采。
案例:飞翔的翅膀——宁波飞翔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坐落在慈溪市的宁波飞翔集团公司坚持企业文化建设,弘扬企业精神,推动企业向高品位发展,在全市、全省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飞翔集团公司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有:一年一度的有公司员工参加的文艺大奖赛,成立“九厂学社”、“方太文学社”、“职工之家”、“职工俱乐部”、图书室、文艺创作小组、演唱小组,出版《飞翔报》,并成立企业文联,资助社会群众文化,与省艺术馆、慈溪市文化局联合举办“方太杯”青年歌手邀请赛等。
飞翔集团公司把“敬业、真诚、开拓、创新”作为企业精神。在培养企业精神过程中,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引导职工参与,在参与中受教育。每年春节前夕举行的文艺大奖赛,节目大都是员工自编、自导、自演的。常年开展“争做英模”评选和员工培训,外出参观学习;每月还与社会各界联合举办开展各种公益活动,如“迎国庆企业文化联谊会”、“慈溪市方太杯戏曲大奖赛”等。既推动城市社区文化,又使企业员工受到教育,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员工竞争意识。以环境为载体,绿化、美化厂区,建设职工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室等。企业文化的发展,使飞翔集团公司走上了一条经济与文化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二、校园群众文化
(一)校园文化与校园群众文化
校园群众文化是指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满足师生员工文化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艺术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社会性文化。校园群众文化既是群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精神生活的总和,包括长期形成的校园精神、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观念、价值标准、道德规范、文化艺术活动等,校园群众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要素。校园群众文化是综合性的文化形态,包括校园的文化设施、校园文化艺术团队、校园群众文化活动等,一般以文学艺术为主体内容,又涉及学生文化生活的许多方面,如体育、游艺、做好人好事等。
校园群众文化的主体包括学生、教师、管理人员等,学生的文化活动是校园群众文化的核心,教师、员工在校园群众文化活动中发挥指导作用。师生共为主体,既能避免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单一主体的自发性与盲目性,也能使教师在文化活动中发现自我,表现自我,使主观能动意识得以充分发挥。
校园精神是校园群众文化的灵魂,树立鲜明的校园精神是开展校园群众文化建设的前提。学校应努力培养校园文化个性,展现校园精神风貌。
开展校园群众文化的目的,既是为了满足学校师生员工文化生活的需求,又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群众文化活动对学生品性的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影响,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二)校园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第一,校园群众文化要紧扣素质教育主题,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校园群众文化与课堂的思想教育、品德生活教育、艺术教育相辅相成,是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与课堂教育不同,校园群众文化具有自主性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活动类别,主动吸取知识,施展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个性特长,展现学生的智慧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热情及想象力和创新精神。如开展体育竞赛、种植活动、手抄报比赛、科技作品展示赛、美文诵读比赛、演讲、美术展演等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并在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中发现人、培养人、锻炼人、陶冶人。
第二,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群众文化活动,满足师生的文化需求。校园群众文化是丰富多彩的,既有校园团队建设(合唱团、乐队、诗社、戏曲团队等),又有文化艺术活动(校园艺术节、诗会、研讨会、文艺比赛等),还有学生自发组织的活动(如英语角、诗歌角等)。校园群众文化多数为打破班级、学科、学系之间界限的大型活动,同时也存在学系、学科、班级内开展的小型活动,还有学校之间的大型群众文化活动。师生们可以通过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具有丰富内涵的各类文化活动展示他们的才华和能力,陶冶他们的情操,同时获得精神享受。
第三,重视校园群众文化活动的群众性和阵地化、精品化,打造具有地域和传统文化特色的群众文化品牌。如江西省于都县的一所学校,根据本地区独特的红军长征遗迹和丰厚的长征文化土壤,打造具有长征特色的校园群众文化。学校围绕“弘扬长征精神”,成功开展了“游长征旧址、访长征人物、看长征电影、读长征故事、唱长征歌曲、诵长征诗词、研长征课题、做长征传人”为主题的八个方面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了特有的校园群众文化品牌。
第四,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校园的传承保护工作,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参加各种群众文化交流,组织学校的学生艺术团队参加文化广场演出活动,组织有艺术才能的师生指导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广泛接触社会,为社会服务,为广大学生健康成才提供广阔的舞台。如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利用校园阵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活动,走进天津大学、南开大学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天大行、南大行活动。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到校园现场手把手教同学们制作并展示全过程。
第五,校园群众文化是群众文化的一种形态,也是群众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文化馆(站)也承担着指导和推动校园群众文化的职能。指导企业群众文化的各种方式也适用于校园群众文化,只是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
案例:用陶笛鸣奏校园文化
陶笛起源于数千年前的嘉兴市南湖,有竹刻、黑陶两种,是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其制作工艺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嘉兴市迈尔工艺制品有限公司是陶笛的生产企业,其出产的“风雅”陶笛被一些演奏大师选为录音师的专用乐器。
2007年,由南湖区文化馆牵头,迈尔工艺制品有限公司向凤桥镇中心小学捐赠了800只陶笛。在文化馆的指导下,学校把陶笛作为创建“传承民间艺术”的一个项目,在三至五年级开设了课程,进行普及教育,现在已有1000名学生会吹奏陶笛。公司在此基础上,成立了“陶笛社”,从而培养了一群能走上舞台的“小演奏家”。“传承民间艺术”不仅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而且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素质教育。独具特色的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学习吹奏陶笛,既传承文化,又陶冶情操,也让民间艺术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在凤桥的土地上遍地开花。
三、家庭群众文化
(一)家庭群众文化及其发展变化
家庭群众文化是指以单个家庭构成的,或以一个家庭成员与另一个家庭成员之间在自由时间里从事的,具有群体性文化娱乐活动特征的一种社会性文化。城乡家庭群众文化的发展既有其家庭的文化传统因素,又是小康社会人民群众为满足自身文化生活需要,自发营造的一种群众文化的家庭模式。
家庭群众文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传承性,许多民间艺术就是以家庭的方式世代传承的,如泥人世家、风筝世家、唢呐世家等;二是时代性,文化艺术家庭的形成需要家庭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素养、艺术爱好和从事艺术活动的基础,艺术不仅是个别家庭谋生的方式,而且还是更多家庭的一种文化生活享受方式,这是进入小康社会家庭的时代要求;三是多样性,各个家庭的艺术爱好不同,文化艺术的表现方式也不同,多姿多彩。
家庭群众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家庭群众文化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以下几点。
家庭群众文化由单一转向多元化。在过去较长的时期内,家庭群众文化由于受不发达的社会物质条件的影响,大多是作为家庭谋生的手段,它的传承是纵向的,大多局限在民间艺术和个别家庭活动上。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小康社会建设,家庭群众文化艺术从个别家庭的谋生手段,向众多家庭的文化追求和文化享受发展,其内容和形式上都与社会发展的进程日益贴近,新的文化艺术形式和技艺逐渐进入家庭,使家庭内部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并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家庭群众文化由低层次转向高层次。一方面,现代化传媒设备进入普通家庭,家庭成员利用移动传媒可以随时随地检索信息,进行艺术欣赏,从事网络娱乐活动,扩大了家庭成员的视野和学习文化知识的渠道;另一方面,现代传媒教育手段,文化馆(站)的免费培训、社会艺术教育的发展,为家庭成员学习文化艺术技能提供了方便。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对家庭群众文化的兴趣爱好,逐渐从一般的娱乐性需要转变到知识性的需要,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艺术素养和技能,来满足自己文化生活的需要,也促使家庭群众文化向高层次发展。
家庭群众文化从观赏性活动为主转向参与性活动为主。移动传媒使艺术欣赏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越来越多的家庭成员不再满足于一般的视听效果的享受。他们的欣赏意识逐渐转向能够充分表现自己个性的群众文化活动。闲暇时间的增加和文化术素质的提高,更使他们产生了直接从事文化艺术活动和文化艺术创造的愿望,这对城乡家庭群体主动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家庭群众文化的规模由单家独户转向社会。社会交往的需要,以及展现自己家庭风貌的需要,使得家庭内部形成的群众文化活动向创造性、竞技性、社交性、表演性、自娱性的社会性文化活动发展,家庭群众文化的规模向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与社区之间扩展。家庭群众文化成为社区和村群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繁荣现代家庭群众文化
现代家庭群众文化是城市社区和村落群众文化的细胞,家庭群众文化能够寓教于乐,使家庭成员在自娱自乐、活跃家庭文化生活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塑造家庭美德的目的,也能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加强家庭的凝聚力和稳定性,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挥重要基础作用。同时,发展家庭群众文化对促进社区和村落群众文化建设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要使社区和村落群众文化渗透到家庭,发展特色文化家庭,促进家庭群众文化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社区和村落群众文化要搭建家庭群众文化展示的平台,促进家庭群众文化参与社区和村落文化活动,带动社区、村落群众文化的发展。
繁荣家庭群众文化,发展特色家庭群众文化,是群众文化工作,特别是社区和村落群众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一,文化部门要把发展特色家庭群众文化纳入群众文化发展的总体规划,把发展文化户作为群众文化网络的一个组成部分,给予扶助和支持。北京市在奥运期间给特色文化家庭投入设备,浙江省余姚市为全市200户特色村落文化中心户配备乐器和活动设备,支持家庭群众文化的发展。
第二,文化馆(站)要提供家庭群众文化服务。包括利用馆舍提供家庭群众文化的活动场地;加强对家庭特色文化的辅导培训,提高其素质和技艺水平;为家庭特色文化提供展示的平台等。
第三,组织丰富多彩的家庭群众文化活动。如家庭才艺比赛、文化户才艺展示、优秀家庭艺术团队演出等。引导家庭群众文化参与社区、村的群众文化活动,为社会提供服务。
第四,典型示范,促进整体发展。特色文化家庭的形成有一个过程,要选择一些有基础有热心公益事业的家庭重点进行培育和辅导,使其成为地区家庭群众文化的典范,通过对特色文化家庭的命名、表彰、展示,增加其荣誉感和责任感,用以推动家庭群众文化的整体发展。宁波市泗门镇举办过一场别开生面的音乐会——家庭民间乐器大赛,许多文化示范户一家三代共同演出,扩大了家庭群众文化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形成浓厚的家庭文化建设氛围。
【本章小结】
本章涵盖的主要内容包括:城市、农村、集镇、社区、村落、家庭、企业、校园等不同形态群众文化的概念、基本特征、作用、发展趋势及与其他群众文化形态的关系,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城市群众文化与农村群众文化的关系,城市(或农村)群众文化与企业、校园、家庭群众文化的关系,并列举部分省市群众文化的案例加以说明。
不同形态的群众文化都是群众文化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都应纳入群众文化工作的范围,都属于群众文化服务的对象。要在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格局中推动城市、农村、社区、集镇、村落,以及企业、校园、家庭群众文化的发展。文化馆(站)等群众文化机构要把各种形态的群众文化纳入自己的服务范围,发挥群众文化中心的作用。
【思考题】
1.结合实际,谈谈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城市群众文化与农村群众文化的关系。
2.结合实际,谈谈城市(或农村)群众文化与企业、校园、家庭群众文化的关系。
3.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镇、村落群众文化有哪些发展变化?
【推荐阅读】
1.郑永富.群众文化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
2.浙江省文化厅.新农村文化建设试用教材[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9.
3.常泊.中国群众文化辞典[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
4.罗争玉.文化事业的改革与发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成都市文化馆.公共文化馆作为与发展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
[1] 郑永富.群众文化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
[2]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
[3] 张宝峰.社区管理[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2.
[4] 郑永富.群众文化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
[5] 郑永富.群众文化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
[6] 郑永富.群众文化学[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3.
[7] 常泊.中国群众文化辞典[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