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企业动态能力自从被提出以来,受到了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但企业动态能力到底是什么(What),是用来干什么的(Why),如何识别、激活与构建(How),以及企业家到底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等问题依然不是很清晰,这些问题一直在我的头脑中萦回。为了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以“企业动态能力”为研究主题,阅读梳理了大量与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相关的文献,同时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针对企业动态能力问题开展了五年多来的跟踪研究,在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Journal of Enterprising Communities、Journal of Chinese Entrepreneurship、Frontiers of Business Research in China、《管理世界》、《科研管理》、《科学学研究》、《外国经济与管理》等国际SSCI和国内CSSCI学术期刊上也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在研究过程中,我逐步发现现有企业动态能力研究往往只注重企业动态能力与竞争优势的关系,或者说对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要么停留在概念的解释与甄别阶段,要么就是把企业动态能力当作影响因变量的一个因素,企业动态能力研究必须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补充和完善。也就是说,①在研究内容上,研究者需要更多地关注企业动态能力的要素维度分析与影响要素、企业动态能力的指标体系、企业动态能力的激活与形成机制、企业动态能力的绩效机制、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机制等方面的研究;②在研究方法上,应基于文献分析、逻辑推理、案例研究方法和定量研究设计的规范逻辑分析和实证统计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基于这样的判断,本书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进行改进,对企业动态能力进一步研究。
同时,由于处在动**、复杂、多变环境中的企业随着环境在不断的演变和进化中,企业家对企业发展起着领头人的作用,其认知思维模式和具体行为路径直接决定着企业生存发展与否。企业家通过其置身的网络不断以线性学习和非线性学习方式和外界交互作用,从而获取知识、存储知识,并对自身以及他人经验进行解剖、反应以及行为改变,最终通过代理机制使企业整体获得这种能力,最终实现企业原有状态的改变和现有能力的飞跃。也就是说,在企业成长的过程中,企业家会不断地创新学习理念和经营方式,并且使之在企业内部传播和扩散,从而使个体层面的学习在组织层面得到收益。企业中企业家的思维和认知模式是否创新以及如何创新对企业动态能力影响重大。因此,本书引入企业家这个关键的因素,从企业家的创新视角研究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必须研究:企业动态能力到底是什么以及如何测量(What)?企业动态能力到底对企业“有什么用”(Why)?如何在企业家创新视角下识别、激活和构建企业动态能力(How)?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书以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试图从企业家的创新视角出发,对上述问题进行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分析。因此,本书的研究具有探索性研究的性质,在写作过程中,以实证调查作为切入点,以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研究框架的提出和分析作为重点,强调把企业动态能力理论和具体商业运作实践结合起来,构建了“企业动态能力是什么(What)、企业动态能力是干什么的(Why),以及从企业家的创新视角研究企业动态能力如何识别、激活与构建(How)”的理论分析体系。具体研究框架包括企业动态能力的理论研究背景分析,基于本土模型的企业动态能力度量研究,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企业动态能力识别体系研究,基于企业家决策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激活机理研究,基于创新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与绩效间的中介效应机制研究,基于交互效应的企业动态能力多层次的影响模型研究,基于组织学习视角的企业家精神导向驱动的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机制研究,以及基于政府、企业和企业家三个层次的政策建议。本书对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主要是围绕以上内容展开。依据以上所述的企业动态能力的理论研究分析框架,本书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采用实地访谈和企业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得了翔实的实证资料
深入浙江省民营企业对企业老总和中高级管理人员进行深度访谈,以此获得对企业动态能力的进一步认识,随后结合文献研究和访谈结果设计企业调查问卷,并对一些企业进行试调查,在这个过程中,剔除了一些与企业实际情况不是十分符合的企业调查问卷题项。接着在调查问卷修改完善后,依托EMBA班、MBA班,同时以其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主要调查对象,通过个人私人网络采用滚动法发放,以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台州、宁波以及开封等地的企业为研究样本,问卷由在进修EMBA和MBA学位的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作者借助个人与学习团队的人际网络所覆盖的企业高层人员填写,这为本研究的实证统计分析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材料。
(2)融合多学科知识从企业家的创新视角构建了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研究分析框架
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书从演化经济学理论、企业家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等经典理论出发,梳理总结了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研究分析框架。也就是说,本书基于企业家的创新视角构建起了“企业动态能力是什么(What)、企业动态能力是干什么的(Why),以及企业动态能力如何识别、激活与构建(How)”的理论分析框架,将企业家——这个企业发展与成长最为关键的因素引入,认为企业家会依靠有效企业家决策能力激活企业动态能力,并可以通过积极进行内、外部的组织学习来构建企业动态能力,最终构建了基于“动力机制-基础机制-路径机制”分析框架的企业家精神导向背景下的企业动态能力构建机制。
(3)运用模糊数学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除了运用企业家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对企业动态能力理论进行解释之外,本书还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企业动态能力的识别体系,以及采用修正后项目总相关系数、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方差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基于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建模等定量统计方法,检验了企业动态能力的指标体系测量体系的实证研究。此外,还检验了基于创新视角的企业动态能力与绩效间的中介效应机制和基于交互效应的企业动态能力多层次影响模型的实证研究。最后,在梳理企业家精神导向、组织学习与企业动态能力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企业家精神导向背景下以组织学习作为企业动态能力的关键驱动要素来构建企业动态能力的实施机制。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的实践发展和理论探索主要发生在最近十年内,无论理论体系还是研究方法都还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企业动态能力理论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受到时间、人力和物力等因素的限制与困扰,以及研究对象和相应调查对象的特殊性,本书的研究还只是初步的,肯定存在不成熟的地方,还有许多不足需要克服与完善,恳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同时,在本书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企业动态能力的研究框架,从企业家理论、创新理论和组织学习理论角度之外的如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视角探讨企业动态能力理论,都是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