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基本情况
一、地理特征
湖南省辖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122个县(市、区)。地级市有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邵阳、岳阳、常德、张家界、益阳、郴州、永州、怀化、娄底;另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省会为长沙市。湖南省土地面积21.18×104km2。到2009年年底,全省农用地1790.72×104hm2,建设用地137.36×104hm2,未利用地190.45×104hm2。全省现有耕地378.94×104hm2,林业用地1280×104hm2,有林地面积1029.6×104hm2,森林覆盖率57.3%,活立木蓄积量4.29×108m3。
湖南境内丘陵、山地广布,山地占全省总面积的51.2%,盆地占13.9%,平原占13.1%,丘陵占15.4%,水面占6.4%。全省三面环山,形成从东南西三面向北倾斜开口的马蹄形盆地。东有幕阜山脉和罗霄山脉,南有南岭山脉,西有武陵山脉和雪峰山脉,海拔多在500~1500m。湘北为洞庭湖平原,海拔多在50m以下。湘中则丘陵与河谷相间。省内河网密布,水系发达,水域面积达1.35×104km2。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湘江、资水、沅水和澧水为湖南四大水系,分别从西南向东北流入洞庭湖,再经城陵矶注入长江。全省5km以上的河流共计5341条,河流可通航里程11968km,内河航线贯通全省95%的县市和30%以上的乡镇,兼有灌溉舟楫之利。
湖南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光热充足,雨量丰沛。全省年平均气温18.2℃;年日照时数1521h,年降水量1215mm。湖南的气候特征可概括为:气候温暖,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水集中;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寒期短,暑热期长。土壤以红壤、黄壤为主,占全省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二、物产
湖南动植物品种资源丰富,全省现有种子植物5000多种,占全国1/7强,其中木本植物2380种,国家列为一、二、三级重点保护的植物43种,占全国的1/9。按用途分,有药用植物1700多种、纤维类植物157种、油料类植物189种、淀粉类植物109种、化工原料类植物41种、果类植物41种、青饲料类植物349种,用材林、经济林、果树和农作物品种繁多。现有家畜、家禽270多种,经济鱼类160余种,其中许多为优良品种。
湖南素称“鱼米之乡”,唐代湖南被誉为“九州粮仓”,当时稻谷是国家重要的税源,曾有“今天下江淮为国命”的说法。明末棉花成为湖南重要的农作物,“江花出楚中”,江花系湖南一带所生产的棉花。自宋代起,湖南农业在我国就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是著名的农业大省,号称“湖广熟,天下足”。湖南生产的稻米、油料、苎麻、烤烟、猪肉、水产等皆位居全国前茅。湖南稻米产量多年为全国之冠,2012年产量达2631.6×104t。湖南的苎麻和茶叶产量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2位,柑橘、油料、烤烟、黄红麻等产量居全国前10位。出栏生猪和淡水产品产量分别居全国第2位和第4位。湖南还盛产湘莲、黄花菜、辣椒、生姜、竹笋、香菇、苡米、猕猴桃等。湖南农产品不仅有数量优势,更具质量特色。通道县的“粳八”米质优良,江永县的“香稻”闻名遐迩,有“此稻花开,香气袭人,煮饭熬粥馥溢四邻”的美誉,历史上皆为著名贡品。近些年来,湖南出产的“湖南丝苗”、“湖南猫牙”、“湖南珍珠米”、“湖南香米”等优质稻米多次荣获国家大奖和省部级名优产品称号。湖南的柑橘、茶叶、烟叶、苎麻等农产品,以其良好品质蜚声国内外。
湖南畜牧水产业发展迅速。猪肉、牛肉、羊肉、禽肉、禽蛋、蜂蜜及水产品产量持续增长。湖南出产的瘦肉型猪、湘西黄牛、武冈铜鹅、临武鸭、螃蟹、乌鳢、白鳝、中华鳖等,都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湖南特色物产
图1-1 苎麻
苎麻是我国特有的以纺织为主要用途的农作物(图1-1),我国苎麻产量占全世界的90%以上,在国际上称为“中国草”。苎麻属荨麻科苎麻属,是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纺织纤维作物。苎麻纤维长、强度高,透气吸湿性能好,可单独纺织,也可与棉、丝、毛、化纤等混纺。苎麻植株高1~2m,茎直立分枝,绿色有毛,叶互生,呈阔卵形,花期5~8月,果期8~10月。苎麻茎皮为优良纺织原料;根供药用,为利尿、解热、安胎药;茎、叶可提取苎麻浸膏,止血效果较好。湖南是我国苎麻最大产地,以益阳、岳阳等地为多。浏阳夏布是用苎麻纤维纺织而成。苎麻适宜种植在亚热带地区,土壤以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含量高、保水保肥和排水性好、pH在5.5~6.5为宜。在洞庭湖区,苎麻栽培已有悠久历史。由于苎麻枝繁叶茂,根系发达,大量种植可有效治理水土流失。1957年长沙出土的战国时期的麻布和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苎麻布,质地优良,精细程度相当于现在的府绸。明清时对湖南苎麻均有记载,“苎麻精者无逾比,居人服之,商贾不可得也”。
湘莲粒大饱满,洁白圆润,质地细腻,清香鲜甜,具有降血压、健脾胃、安神固清、润肺清心之功。湘莲在历史上被称为“贡莲”,迄今已有两三千年的种植历史,是湖南传统的土特产品。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在湖南主产于祁东、衡阳两县。古称“忘忧”或“谖草”,属百合科萱草属宿根多年生草本植物,每年生叶两次。当黄花含苞欲放时,就采其花蕾经蒸制晒干即为黄花菜。黄花菜营养丰富,经济实惠,干湿可食,味道鲜美,还有医药价值,具有养血、平肝、利尿、健胃、生津等功效。祁东种植黄花菜历史悠久,以量大质优而著称海内外市场。
中国三大瓷都之一——湖南醴陵
醴陵市位于湖南东部,罗霄山脉北段西侧,邻湘江支流渌水流域,西邻长株潭城市群,因盛产陶瓷和烟花鞭炮而享有“瓷城”和“花炮之乡”的美名,与江西景德镇、福建德化并称为我国三大瓷都。醴陵是釉下五彩瓷的原产地,陶瓷生产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清代我国就有“天下名瓷出醴陵”之说,精美的醴陵陶瓷长期畅销海内外,被赞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
醴陵生产的釉下五彩瓷先后荣获意大利都郎博览会最优奖、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质奖,为毛泽东主席特制的“主席瓷”名扬天下,还生产过馈赠外国首脑的精美礼品瓷。近20年来,醴陵推出的炻器系列产品,千姿百态的造型与五颜六色的釉彩相结合,风靡欧美,占据出口创汇的大半壁江山。目前,醴陵已经发展成为集日用陶瓷、特种陶瓷、建筑卫生陶瓷三大类、4000多个品种的特大型陶瓷生产和出口基地。
三、基础设施
全省交通运输便利,现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主要铁路有京广线、浙赣线、湘黔线、湘桂线、枝柳线、石长线、洛湛线等。到2012年年末,营运里程3825km,其中电气化线路占到铁路营运里程的一半左右。株洲和怀化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铁路枢纽,株洲北站是特大型火车编组站。长沙为我国高速铁路运网新兴的枢纽站,北京—广州、上海—昆明两大高铁线路在此交汇。
2012年年末,全省公路里程23.41×104km,高速公路里程3968km。预计“十二五”期间,湖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超过6000km。目前,湖南14个市州均修通了高速公路。
湖南水运相对发达,2012年内河航道11968km,建成千吨级以上泊位68个,基本形成了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湘资沅澧四水干流为主干的航道网,通过岳阳城陵矶港可通江达海。
湖南现有长沙黄花、张家界荷花、常德桃花源和怀化芷江等机场,与国内主要城市保持着密切联系。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开通了直达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泰国、韩国、新加坡和欧洲等地的国际航班,能够起降包括波音747在内的特大型民航客机。
湘江航电枢纽
湘江发源于广西北部,流贯湖南省,河流落差小,径流变化大,枯水期水量严重不足,直接影响到正常航运和两岸用水。因此,在湘江中下游干流修建了大源渡、株洲、蔡家洲等水利枢纽工程,以改善航运条件和供水状况。
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位于衡阳市境湘江干流之上,工程包括大坝、船闸、电厂、坝顶公路桥四大部分。船闸可通行千吨级轮船,大坝设23个泄水闸孔,有4个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2×104kW,年平均发电5.8×108kW·h。该工程于1995年动工,2000年建成,工程总投资20.9×108元。
株洲航电枢纽位于株洲市境湘江干流之上,是一个以航运为主,兼有发电、交通、供水、养殖等综合效益的水利工程。水库库容12.45×108m3,船闸为千吨级,属低水头径流式电站,装有水轮发电机组5台,合计14×104kW,每年可发电6×108kW·h。
长沙湘江航电枢纽选址于望城县蔡家洲,是湘江干流九级开发的最下游一个梯级,包括电站、泄水闸、双线船闸、坝顶公路桥、水库等,集蓄水、发电、航运、旅游休闲等功能于一体。工程于2009年10月动工,到2014年完工。航电枢纽大坝西接高塘岭镇,东靠丁字镇,长1500m,高40m,正常蓄水位29.7m,建成后将形成128km长的库区,在长株潭形成一个带状滨水区域。工程建成后,可确保长株潭在枯水期的用水需求,湘江航运随之受益,可全年达到二级航道标准。电站装机容量8.4×104kW,年发电量3.64×108kW·h。湘江长株潭段有8个自然洲岛,以橘子洲、月亮岛最为知名,该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湘江风光带的开发。
近年来,湖南的邮电通信业发展迅猛。以光纤电缆、短波和微波等构成的电信网四通八达,遍布全省,所有乡镇都开通了程控电话。2012年,全省拥有移动电话用户4262.0×104户,拥有本地电话用户953.9×104户,全省互联网上网用户619.6×104户,同年,全省电信业务总量442.6×108元。
四、旅游资源
湖南山川秀丽,名胜古迹众多,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大省,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十分丰富(表1.1),素以名山名水、名楼名寺、名城名人著称于世。
湘北原属云梦古泽,曾广植木芙蓉和水芙蓉。毛泽东在《答友人》中颂曰:“芙蓉国里尽朝晖”。目前,全省登记在册的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有2万多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湖南拥有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陵寝(株洲炎陵)、舜帝有虞氏陵寝(永州宁远)、屈原怀沙沉江之地(岳阳汨罗江)。长沙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其马王堆出土文物、走马楼三国吴简是湖湘考古大发现。湘西少数民族的传统习俗保存完好,其独特的风物风情闻名遐迩,令人陶醉。
表1.1 湖南省旅游资源
续表
潇湘八景
古“潇湘八景”为旧时湖南八处风景名胜。新“潇湘八景”由湖南省旅游学会于2005~2007年评选确定,包括山水文化、人文景观、生态休闲三大类。
古“潇湘八景”(括号内为米芾咏“潇湘八景”诗)
潇湘夜雨——永州城东(大王长啸起雄风,又逐行云入梦中。想象瑶台环佩湿,令人魂断楚江东。)
平沙落雁——衡阳市回雁峰(阵断衡阳暂此回,沙明水碧岸莓苔。相呼正喜无征徼,又被孤城画角催。)
烟寺晚钟——衡山县城北清凉寺(绝顶高僧未易逢,禅林常被白云封。残钟已罢廖天远,杖锡时过盖紫峰。)
山市晴岚——湘潭与长沙接壤处的昭山(乱峰空翠晴还湿,山市岚昏近觉遥。正值微寒堪索醉,酒旗从此不须招。)
江天暮雪——橘子洲(蓑笠无踪失钓船,彤云暗淡混江天。湘妃独对君山老,镜里修眉已皓然。)
远浦归帆——湘阴县城江边(汉江游女石榴裙,一道菱歌两岸闻。贾客归帆休怅望,闺中红粉正思君。)
洞庭秋月——洞庭湖(李白曾移月下仙,烟波秋醉洞庭船。我来更欲乘黄鹤,直上高楼一醉眠。)
渔村夕照——桃源桃花源对岸白鳞洲(晒网柴门返照新,桃花落水认前津。买鱼沽酒湘江去,远吊怀沙作赋人。)
新“潇湘八景”
山水文化类:张家界景区(张家界市);崀山景区(邵阳市);南岳衡山景区(衡阳市、湘潭市、长沙市);梅山紫鹊界景区(娄底市);莽山景区(郴州市);壶瓶山景区(常德市);酉水景区(含红石林、猛洞河、五溪湖,湘西州、怀化市)。
人文景观类:伟人故里(含韶山与花明楼,湘潭市、长沙市);中华始祖炎帝陵(株洲市);凤凰古城(湘西州);长沙古迹(含马王堆汉墓、岳麓山、岳麓书院,长沙市);潇湘文脉(含祁阳浯溪碑林、宁远舜陵镇舜帝陵、江永女书园,永州市),辰州古韵(含洪江古商城、溆水思蒙民俗风情,怀化市);隆回花瑶古寨(含魏源故居,邵阳市);桃花源(含柳叶湖常德诗墙,常德市)。
生态休闲类:湘江风光带(含橘子洲,长沙市);东江湖(郴州市);湘电灰汤温泉山庄(长沙市);千龙湖(长沙市);苏仙天堂(含苏仙岭天堂温泉,郴州市);阳明山公园(永州市);梓山湖健身休闲度假区(益阳市);天下水府(娄底市)。
武陵源包括张家界、索溪峪、天子山等景区,千峰竞秀,宛如仙境,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岳阳楼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驰誉天下。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充满湖湘文化的书卷气息。静卧湘江中的橘子洲,“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爱晚亭,色彩缤纷的桃花源,佛道圣地南岳衡山,钟灵毓秀的洞庭君山等,都闻名遐迩。马王堆汉墓更是饮誉中外。一大批新的旅游区,如郴州东江、邵阳崀山、湘西凤凰、娄底紫鹊界等,都已迅速成长起来。结合当地特色,湖南还举办了十大旅游节庆,诸如张家界国际森林节、岳阳—汨罗国际龙舟节、炎帝陵公祭、南岳庙会等。
五、人口
2012年年末,湖南省人口数为7179.87×104,约占全国总人口的5.2%。湖南属于人口稠密地区,人口密度为339人/km2,比全国平均人口密度高出一倍多。同年,湖南人口出生率为13.58‰,死亡率为7.01‰,自然增长率为6.57‰。从同年城乡结构来看,湖南市镇人口3349.41×104,乡村人口3830.46×104,城市化率46.7%,低于同期全国平均城市化水平。
湖南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白族、回族、维吾尔族等41个民族。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在全省人口中,汉族占89.1%,少数民族占10.9%。湖南少数民族主要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白族、回族、壮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畲族、满族,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99%以上,大多数居住在湘西、湘南和湘东山区。
湖南人口众多,新中国成立以来又有大幅度增长。1949年湖南人口2987×104,1958年为3673×104,1970年为4481×104,1980年为5281×104,1990年为6111×104,2000年为6562×104,2010年达7090×104。尽管湖南人口已进入了低生育率阶段,但由于青年人口比重大,加之人口惯性的作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湖南人口仍将以年均40×104的速度持续增长。庞大的人口数量对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可提供充足的劳动力资源;另一方面也给劳动就业、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带来沉重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