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德尔的盛宴
《弥赛亚》世人皆知,英美国家每到圣诞节,每个城市、每个小镇都要上演,这已经是圣诞节的保留项目。亨德尔也因为《弥赛亚》而闻名于世,然而最集大成、艺术水准最高、但长期以来也最为人忽略的是亨德尔的歌剧创作。几百年来,仅仅几首最为动听的咏叹调如《让我哭泣吧》或者《绿叶青葱》广泛流传,但也被改头换面,被19世纪和20世纪早期的歌剧明星们用唱威尔第一样的味道唱出来。庞大的艺术宝库被人们遗忘,只有音乐史学家会注意到曾经有这么多歌剧珍宝。
幸而今天我们已经有许多严肃的音乐学者、指挥家、音乐家和歌唱家,他们复兴了伟大的亨德尔歌剧。从此亨德尔不仅仅以《弥赛亚》闻名,他更是一个全能的歌剧作曲家,他的歌剧唱片风靡全球,他的歌剧在全世界各大歌剧院上演。哪怕是以保守著称的纽约大都会歌剧院,近年来也不断上演亨德尔的歌剧:从《朱利奥·凯撒》到《罗德琳达》,当今的人们重新发现古老的亨德尔歌剧的魅力。当今世界一流的歌剧院,如果拿不出相当分量的亨德尔歌剧,就算不上一个一流的歌剧院,舞台上所有正在发生的故事都印证着亨德尔的复兴,也给21世纪的我们绝妙的机会去欣赏歌剧史上难得的瑰宝。
威廉·克里斯蒂在Erato公司有一个很好的亨德尔歌剧录音,阿西斯是由著名的巴洛克男高音歌唱家保罗·阿格纽(Paul Agnew)扮演,加拉蒂亚由索菲·达尼曼(Sophie Daneman)扮演。这次香榭丽舍剧院演的亨德尔所谓的“假面剧”主角还是保罗·阿格纽,乐团是大名鼎鼎的英国加布里耶里古乐团,指挥保罗·麦克克雷什。我还没有现场听过这个古乐团,这么好的曲目不去听岂不可惜?
国内有人说这是歌剧,有人将其归入清唱剧范畴,其实都不正确。这出剧创作于1718年,应属于“假面剧”,虽然已经深受意大利歌剧的影响。保罗·麦克克雷什的加布里耶里古乐团只有十六人,四名第一小提琴手,四名第二小提琴手(其中有一位兼任竖笛和短笛独奏),两位大提琴手,一位低音提琴手;另有五人演奏两把古双簧管,一架羽管键琴,一把琉特琴,一支大管。歌手也只有六人,完全是里夫金式的布局……这样的好处,是任何部分都能听得极其仔细和清楚,但同时和前不久听到的马克·明科夫斯基的卢浮宫古乐团(Musiciens du Louvre)相比,弦乐就没有那种丝绸一般的质感。保罗·麦克克雷什似乎更习惯录音室,还是他的古乐团在现场演出时不容易找到好的平衡?
歌手很值得大写特写。我一直认为很难评价明星保罗·阿格纽的声音。一方面有衰退的迹象,但同时他的声音非常美,属于那种有自己的气质、辨识度很高的音色。同时他的乐感好,富有表现力,这是一般的歌手所不具备的能力。男低音克里斯托弗·普尔弗斯(Christopher Purves)处于上升期,以前玩摇滚,1988年才开始转学正宗的歌剧声乐……他的声音非常稳定和漂亮,当属不可多得的优秀男低音,可惜缺乏明星气质,窃以为跨越到顶级的机会不是很大,当晚他漂亮的咏叹调赢得了满堂掌声,这可是大明星保罗·阿格纽都没有得到的待遇!保罗唯一一次凭咏叹调大出风头,观众正开始鼓掌喝彩,就被指挥保罗·麦克克雷什大手一挥乐队继续演奏给压住了。另外一名处于上升期、前途不可限量的,是男高音罗伯特·穆瑞(Robert Murray),他属于典型的英国男高音。
最近几年全世界都一直很“热”亨德尔。几乎每个剧场都有亨德尔的歌剧或者清唱剧;每个大牌古乐团都持续推出亨德尔的新制作。亨德尔并不仅仅是《弥赛亚》和《水上音乐》、《焰火音乐》,亨德尔是一位巨人,就如同巴赫不仅仅是《布兰登堡协奏曲》和《马太受难曲》,而是丰富地如同一个世界一样。亨德尔也赢得了“正名”,虽然晚了巴赫几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