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客观性的制约因素

国际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主要体现在内容的客观和报道形式的客观。内容客观要求报道必同事物本身一致,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报道形式的客观,是指在表述形式上要避免随意性,避免作主观的猜测、推断或结论。在这里,报道内容的客观是首要的,内容的客观是基石;报道形式只是基石上的建筑物。

由于国际新闻报道面对的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它的报道对象包括自然灾害、发明创造、动乱和战争、社会变革、政府更迭等。上述报道的对象大体可以分为两类:自然现象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矛盾和变革。一般而言,在前一类新闻报道中体现客观性尚易做到,而能否在后一类新闻的报道中体现客观性,则要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

一、客观的隐蔽性

从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客观世界是可知的,同时,认识过程又是艰巨和复杂的。这种复杂性和艰巨性是由人类认识的对象——客体,即自然界、人类社会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的。如前所述,国际新闻报道的对象是一个纷繁复杂的世界。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着的,同时又是永恒发展的,有其内在规律。但是,国际新闻报道对象的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状态,并不是直接显露出来的。事物的本质往往隐蔽在无数的现象之中,这就是客体——报道对象的隐蔽性。这是因为,事物的发展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而且,这些因素有时往往以互相矛盾、互相排斥或互不关联的表象出现在人们面前,造成了人们在认识过程中的障碍。例如,20世纪90年代末期,亚洲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因金融危机的冲击受到很大的影响。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是经济和政治制度,还是整个国际局势对这些地区影响的结果?要得出反映事物本质的结论,就必须克服由客体隐蔽性造成的障碍,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然而,客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决定了这种障碍的克服不是轻而易举的。

二、“思维偏移”现象

“思维偏移”现象是从主体角度而言的,指实践上的局限性影响了思维的正确性,从而造成了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形而上学。在国际新闻报道中,记者是认识的主体。由于主体的认识受到客体和主体本身状况的制约,因此,从主体的个体角度看,“思维偏移”是存在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例如,某国发生政变,记者要全面、深入地了解内情是很困难的,因为当时没有进行实践上深入考察的可能性。因此,记者必须通过间接了解和判断进行报道。在这样的认识过程中,必然会出现“思维偏移”,即在有限的时间内,由间接和部分直接的事实以及合理的推断,得出或多或少偏移事物本质的结论。这种“思维偏移”是由于认识过程中的“脱节”而引起的,而这种“脱节”又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因为事物的本质需要时间才能显露出来。恩格斯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由于国际新闻时效等因素的影响,主体对所报道的事物本身总是存在一定差距的,因此克服“思维偏移”现象的过程只能是螺旋式上升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体的认识才能不断接近事物的本质。

三、“价值取向障碍”

“价值取向障碍”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对客观性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由于“价值取向障碍”的影响,国际新闻界对“科索沃战争”看法截然不同。北约国家的大多数媒体认为,北约的军事行动是有理的,是为了科索沃人民。而其他一些国家的媒体则认为北约的军事打击违反了国际法,干涉了别国内政。

这种价值取向的差异是由文化、教育、个人信仰、政治制度等诸多因素造成的。这种差异决定了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去筛选材料,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益和要求,提炼主题进行报道。进入主体认识范围的客体是多样的,具有多方面的属性。但是,并不是客体的各种属性都会成为主体的报道的对象,即使对同一客观事件,由于价值取向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会不一样。

价值取向的形成是一个复杂和长期的过程,其表现往往是不自觉的。一种价值取向,有时表现在对一个事物认识的全过程,有时只表现在这一过程中的某些环节。同时,对作为个体的主体而言,这种价值取向也是变化的。就孤立的事件看,事物本质的逐渐显露,会使客观报道国际新闻的“价值取向障碍”不断减少。但是,由于今天的世界存在着两种主要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不一,政治、法律、道德等标准不同,所以“价值取向障碍”将会在很长时间内存在。

四、理性因素

目前,新闻分析、综述、背景介绍、深度新闻,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新闻的报道中。在上述报道体裁中,主体不可避免地在其新闻中注入理性色彩,即记者的思维活动主要运用分析的方法,企图挖掘所报道事实背后或深一层的东西。这类新闻体裁由于渗入理性因素,从报道形式上看是非客观的。但是,这样的报道都可以产生客观、非客观或介于两者之间的多种结果。正确的理性渗入有助于报道中客观性的体现。这是因为,如果主体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前三种因素的影响,那么理性的渗透会更有利于认识事物的本质,从而更客观地叙述报道的对象。

如前所述,记者应该力求在报道国际新闻中体现这种客观性。但是,这种客观性并不是一些新闻媒体推崇的所谓超然的“客观报道”。国际新闻报道的主体——记者、编辑都是社会中的人,附属于社会中的某一个阶级、集团或群体。因此,他们对于所要报道的事实不可能采取完全超然的态度。美国新闻界人士弗兰克·卢瑟·莫特也承认,“新闻是由人采集、写作和发行的,而人总是有思想、感情、态度和偏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