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什么是国际新闻?
英语中常见的说法有“Foreign News”“World News”“International News”“News from Abroad”等。
国际新闻,简单地说,就是通讯社、报刊、电台和电视台等新闻媒介将所在国以外的世界其他地方的不同类型信息,通过不同载体传播给受众,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国际间的新闻信息传播。
由此可见,国际新闻是一个相对于国内新闻的概念。它不是对新闻事实的影响范围和价值而作出的界定,不是就新闻的传播方式而作出的界定,或是就受众的国际性作出的界定,而只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地域而作出的界定。
从中国媒介实际操作的层面看,国际新闻和对外新闻是有根本区别的。国际新闻包括国外或境外发生的新闻事件或其他信息。而一个国家新闻的对外传播,只是其国内新闻的延伸。对外新闻只包括中国新闻的对外报道,因此不应该包括在国际新闻的范畴之内。
界定“国际新闻”这一概念,是为了便于从专业的角度研究国际新闻的采写,明确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概念的差异。
国际新闻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刘笑盈认为刘笑盈:《国际新闻史的历史分期和研究课题刍议》,载《现代传播》,2005(2)。,在印刷革命到来之后,国际新闻以外国消息的形式存在于早期的新闻书或不定期的报刊中,政治制度方面,正在强化的欧洲各专制主权对国内消息的严格控制和国际方面欧洲民族主义与民族国家的兴起,构成了两个主要特征……就国际新闻而言,它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信息沟通和环境监测,影响到了当时近代国家的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形成。
他指出,20世纪80年代之后,国际新闻的传播出现了三个特点刘笑盈:《国际新闻史的历史分期和研究课题刍议》,载《现代传播》,2005(2)。:第一,全球新闻(global news)或世界新闻(world news)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第二,国际新闻不仅品种增加了,而且报道方式和理念也在发生变化,发展到了“NN”(现在的新闻现在报)和“读图时代”。媒介商业化对国际新闻的表达方式和内容产生冲击;“软新闻”比例在上升。第三,不同的国家出现了国际新闻的提供与需求之间的矛盾。在发达国家,国际新闻在新闻中的比重在下降;而发展中国家对国际新闻的需求在上升的同时,却面临着发达国家掌控着国际新闻源的窘境。
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国际新闻在国际信息流通中的作用在日益增大,但是,这种流通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状态文中有关国际信息流动不平衡问题的历史资料,见[美]迈克尔·埃默里等:《美国新闻史:大众传播的解释史》,709~712页,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张巨岩:《权力的声音:美国的媒体和战争》,289~295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1953年,国际新闻学会在对世界新闻流通进行研究后,得出“新闻流通是单向的”结论——从发达国家流向“第三世界”。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全世界报刊、电台、电影和电视进行调查所提供的资料再次证明上述结果。该组织因此制定鼓励亚非拉国家建立国家和地区性的通讯社的计划,在1970年全体大会上开始讨论“传播权”这一用语并于1972年以前发表了有关为信息的自由流通而使用卫星广播电视的指导性原则宣言。之后至20世纪80年代早期,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主要平台,发展中国家为争取新闻“自由流动和更广泛及更好地均衡传播新闻”,与发达国家展开激烈辩论。
但是,同建立世界经济新秩序的努力一样,世界新闻新秩序实现起来困难重重。美国在1985年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使问题陷入僵局。尽管20世纪80年代末柏林墙的倒塌结束了东西方政治对抗,但在基于财富的说话声音大小上,富裕国家与贫穷国家之间的“信息鸿沟”似乎更深了。
虽然“信息的自由流动是人类实现普遍自由,社会取得进步的一个必须条件,但这种自由的实现很少是由抽象的道义上的追求来推动的,而往往是以经济利益及政治意识形态斗争为动力”。美国蒙默斯大学教授张巨岩认为“信息流动本质上是资本流动的一部分,但同时,它往往表现为文化和政治的争论和冲突”……“‘信息自由流动’是和对世界通讯的控制权紧密联系的,而控制世界通讯则有利于跨国公司占领全球商品和服务市场”。由于“富裕国家掌握着绝大部分的传播工具和机构,信息在国际间不平等地流动,落后国家在富裕国家媒体中的形象被扭曲,它们的文化被核心国家的霸权文化所主导。”
因此,发展中国家迫切要求实现信息的平衡流动,重建国际传播体系,反对发达国家垄断性的跨国公司享有毫无限制的自由,认为国际信息流动应该是平衡的、双向的。同时,他们主张在全球传播中的独立自主,建立国家传播政策及参与性的传播体制;促进本土文化产业等。
根据上述国际新闻传播的特点及信息流通中存在着的严重不平衡现象,本书在总结吸纳国内外采写国际新闻的理论成果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梳理了许多国际新闻报道的经典案例和个案,并就国际新闻的概念等一些基本理论、报道方法与技巧以及国际新闻报道中出现的新问题做出了剖析,力图从国际新闻采写实务的角度,探索中国高等院校在国际新闻报道的教学实践中如何培养更多的具有国际视野和职业水准的高层次新闻人才,以此为进一步缩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信息鸿沟”作一点有益的尝试。
作者
2009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