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
曲目推荐:
奥运号角声未远去,残奥会战火熊熊。上篇讲到“速度与力量”。那些技巧艰深的钢琴曲成为人类不断超越自身极限的最佳注解,其实,存在于人类理想中的,远在“超人”之上,早有诸多神勇的英雄,成为艺术作品不厌其烦渲染的主题。甚至歌剧诞生之初,便是以神话故事开始的。
这一列表应该只能算抛砖引玉,古往今来的音乐作品中,多少英雄豪杰跃然纸上。然而,那些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和《圣经》中的半人半神的征服者、力士、勇者、先知……却大多没有出现在这个列表中——显然,巴洛克时期那些阉伶主宰的舞台艺术令人颇感为难。而且,我更倾向于凡界、“草寇”,或是普罗米修斯这样为平民而搏的勇士。
历史纷繁复杂,有多少所谓“英雄”今天饱受争议,艺术家们在取材的时候也多少或有偏颇,或有局限。作为反抗西班牙统治的英雄埃格蒙特,曾经拼命捍卫新教的存在和传播,却在后期镇压加尔文教徒的起义。事实上,矫枉不必过正。虚浮的英雄形象是一回事,历史的角度和局限是另一回事。无论贝多芬的第三号交响曲是最初题献给了拿破仑,还是最后在扉页上抹去了那个名字,我们都可以在那部交响曲中找到真正的英雄。
贝多芬最重要的作品都是在失聪后完成的,斯美塔纳后期也不得不在寂静的、几乎与声音隔绝的世界中进行自我探索。亨德尔和巴赫晚年都承受失明的痛苦,却仍然笔耕不辍。他们都可谓精神世界的英雄。贝多芬作品中的英雄们则是最好的自我注解。
随着一个个时代的结束,光彩照人、美轮美奂的宗教和神话中的英雄们走下历史舞台,退出艺术家们的视线。物极必反,我们的时代不再相信神话、不再相信伟大、高尚和英雄,通俗蜕变为庸俗,一个个人物必须卑微(甚至卑鄙)、萎靡(甚至猥琐)、自私、苟且……才显得真实?似乎凡尘中的人们只要食五谷杂粮,有一丝凡心未了,便无权心向圣洁、高尚和英雄。
傅雷先生于1937年在其译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献词的开头这样写道:“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这一对于英雄的定义仍然是如此经典和深刻,这不止是在说贝多芬、约翰·克里斯朵夫,这是对所有虽然并不完美,却不断努力超越自我、创造未来的人的鼓励和肯定。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
看看残奥会上的那些健儿们,他们的身体并不完整,可是他们每一天都在创造着奇迹。他们忍受着疼痛、各种因身体残缺而带来的不便,他们忍受着意志和肌体的双重折磨,却在赛场上、在关键的时刻奋力一搏……他们的很多成绩甚至逼近正常人创造的世界纪录,谁又能说他们不是真正的英雄呢?
(写于2008年奥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