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上的金鱼姬:久石让的复古风
《悬崖上的金鱼姬》(崖の上のポニョ)
配乐:久石让
唱片编号:TKCA-73340
《千与千寻》的票房及原声音乐的热卖,标志着久石让配乐的一个巅峰,他凭借其细腻的笔触、优美的旋律及活灵活现的音乐表现跻身世界级电影配乐大师的行列。其后的《哈尔的移动城堡》虽然在音乐制作上更为精致,配器和编曲更为考究,却很难再现《千与千寻》的辉煌。而2008年的作品《悬崖上的金鱼姬》则代表了久石让风格的微妙变化——在日本动漫固有的气质和其个人特有的风格之外,明显地走向“复古”:对以往古典音乐大师作品的借鉴便是这一回溯运动旗帜鲜明的标志。
动画片通常对配乐有着更高的要求,因为即使是最为精细、技术最为先进的动画片,其画面质量、色彩与动态……与真人版电影也还是无法媲美。特别是《悬崖上的金鱼姬》这样的日本动画,在这部2008年的作品中,宫崎骏仍然采用传统的手绘风格,画面似乎回到了20世纪80年代的漫画风。对于日益挑剔的当代观众而言,相比已全面运用3D技术的世界动画潮流,日本的动漫/游戏的2D画面技术和不注重细节及反写实的风格,使得这门综合艺术形式对背景音乐的依赖日趋强烈。
影片开始的场景为神话般的“海底牧场”(第1轨),数目众多的泥盆纪鱼类、三叶虫、水母在瑰丽莫测的大海深处熙熙攘攘,在竖琴和木管声部行云流水般的五声音阶之上,不断上升的弦乐和人声的四音型动机时时刻刻将音调拖入到半音的旋涡,明暗交替的和声色调对应着海中明灭闪烁的光影……音乐是对德彪西的交响音画《夜曲》中的《海妖》乐章的直接引用,久石让的这曲《海底牧场》似乎是在向德彪西致敬,其中象征海面波浪起伏的效果几乎是原封不动的照抄(连动机音型都一模一样),其中也能听到对德彪西的《大海》和拉威尔的《达夫尼与克洛埃》中描写海上日出效果的写意式的借用。有趣的是,德彪西创作《大海》的灵感即来源于日本画家葛饰北斋的浮世绘名作《神奈川的巨浪》,100年后,久石让又回头去借用德彪西的音乐。
当波妞在海底游弋时,出现了象征这位可爱的金鱼仙子的主题,此后这一主题以各种变化形态贯穿于整部电影。第2曲《海洋之母》是一首优美深情的歌曲,女中音的悠然音调配合着介乎水彩画和浮世绘画风之间的动画风景。第12曲《飞翔的波妞》则是半瓦格纳式的,波妞和姊妹们在魔法药水效力下从海底飞向空中,在海面上迎风驰骋,音乐是瓦格纳的歌剧《女武神》中《女武神骑行》段落的翻版(动机是倒影)。——有趣的是,波妞在片中的原名“布伦希尔德”显然是来自瓦格纳的歌剧中女武神。
整部电影配乐都显示出“大海”的背景基调,这在久石让几乎所有的配乐中都有所体现,海洋在日本音乐家的作品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而在“金鱼姬”的配乐中则融入了更多的对于19世纪末的欧洲浪漫主义音乐、20世纪印象派音调的借鉴,与其说是创作时间被迫压缩带来的窘迫,倒不如解读为走向复古的过程性摇曳。而如果我们放眼日本整个商业时代之后的电影音乐,会发现其对于欧洲古典音乐借鉴、利用和吸收的特性轨迹,结合了他们对于大海和生命的独特感悟和细腻情思。不如让我们从头开始《悬崖上的金鱼姬》,脱离影片,只是让音乐——带你走向深海和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