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高校辅导员专职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也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校辅导员专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辅导员似乎一夜之间都要变身为全能高手,既要懂政治,又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知识,还要经常深入学生中间,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特别是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行为问题日益增多,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新形势对辅导员提出了新要求,辅导员还需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要能识别和处理学生的心理危机。然而对大多数刚毕业的辅导员来说,自己都还没有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转变,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训练,在面对学生的各种心理行为问题时常常无所适从,束手无策。
辅导员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时,首先需要用学习和参加培训来武装自己,而不是盲目地去工作,否则不仅做不好工作,而且会给自己造成巨大的伤害。多次与辅导员交流和做培训时,教师们反映急需一些具体操作性的教材,帮助他们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案。由此,《大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案例集》就应运而生了。
全书共收录北京师范大学班主任、辅导员近几年处理的大学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个案25例。这些案例是高等学校班主任、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经常遇到并通过各种方法业已有效解决的常见问题。这些案例反映的心理困惑大多是现代大学生在生活、学习、求职和就业中比较集中的心理行为问题。每个案例包括当事人的基本信息介绍、问题分析、处理策略与过程、结果与思考以及心理咨询中心教师的专业点评等。从内容上看,全书可以划分为适应篇、学习篇、人际和情感篇、生涯篇、心理疾病篇和危机篇六个部分,既有成功的案例经验,也有虽然未成功解决问题但经过反思后很有借鉴意义的案例。
案例编写者均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班主任和辅导员,他们根据自己在学生工作中的实践与经验心得,力求通过“解剖麻雀”的方式,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所述内容真实生动,行文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可读性强,对新入职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心理疾病篇和危机篇有四个案例的编写者为经验丰富的咨询师,呈现这几个案例的目的在于让班主任和辅导员了解心理咨询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咨询师与班主任、辅导员的联系和配合。这些案例取材于班主任、辅导员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事例,案例鲜活生动,有一定的代表性,所有案例都经过加工,并非真人真事,请不要对号入座。这本案例集可以说是一线大学生学生工作者智慧的结晶,为广大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和有益的启示。阅读、思考、借鉴和整合这些各具特色的案例,可以帮助新入职的班主任和辅导员全面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从而有效识别并及时处理这些问题。由于心理干预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同样的心理行为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种方法又可以解决不同的心理行为问题,因此,本书各位作者采用的方法仅是一种思路,不可简单模仿,而应创新性地灵活应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各地各学校如以本书作为高校班主任和辅导员培训的辅助教材,也不违背我们的编写初衷。
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罗晓路老师策划、组织和设计,并和夏翠翠老师共同通稿、定稿。北京师范大学学生心理咨询与服务中心的胡志峰、张继明、宋振韶、王东升、夏翠翠、申子姣老师对所有案例进行了点评。同时,在编撰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田辉、心理学院分党委书记乔志宏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衷心感谢。
鉴于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心理辅导工作在我国高校仍处于探索阶段,对案例的研究也有待深化,我们深感经验不足、水平有限,加上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挂一漏万。好在“抛砖”的目的在于“引玉”。恳请兄弟院校的专家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案例编写者名单:
刘姗姗 吕晓慧 武玉红 倪佳琪 魏炜
冉欣
郭智芳 冯伟光 张红
张行
魏天经 王颖
鲁妩媚 张新颖 王秀丽 曹路曼 李力
刘虹
王培
严帅
罗晓路
201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