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创业精神的本质、来源、作用与培育
(一)创业精神的本质
创业精神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具有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等重要行为特征的高度凝练,主要表现为勇于创新、敢当风险、团结合作、坚持不懈等。
1.创新是创业精神的灵魂
创新表现创业精神。创业活动中的创新包括从产品创新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形式创新,等等。
2.冒险是创业精神的天性
没有甘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就不能成为创业者。中外无数创业者虽然生长环境、成长背景和创业机缘各不相同,但无一例外都是在条件极不成熟和外部环境极不明晰的情况下,敢为人先、勇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3.合作是创业精神的精髓
社会发展到今天,行业分工越来越细,没有谁能一个人完成创业需要完成的所有事情。真正的创业者都是善于合作的,而且还将这种合作精神扩展到企业的每个员工。面临困境时,团队成员能团结一心,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4.执著是创业精神的本色
创业的过程必然伴随着各种艰辛和曲折,因此创业者必须坚持不懈、咬定青山不放松,做到不抛弃、不放弃。百度的李彦宏认为创业要坚持,“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
总之,创业精神既是创业的动力源泉,也是创业的支柱。没有创业精神就不会有创业行动,也就无从谈起创业。即使有创业,也往往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创业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总是充满困难和荆棘。因此,创业精神对创业至关重要。
(二)创业精神的来源
创业精神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文化环境、产业环境、机制环境、生存环境等方面影响。
1.文化环境
创业行动者是生活于现实文化环境中的学习者。作为学习者,其生活所在区域的文化价值观就是其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在一个商业文化氛围浓厚的地方,潜在的创业行动者容易培养创业精神。以温州为例,早在南宋时期,温州的商业就十分发达,据时人戴栩《江山胜概楼记》所载:“市声澒洞彻子夜,晨钟未歇,人与鸟鹊偕起。”程俱《北山集》载:“其货纤靡,其人多贾。”这种独特的区域文化传统孕育了当今温州商人的创业精神。
2.产业环境
不同的产业环境会对创业精神产生影响。对于垄断行业而言,企业缺少竞争,就容易抑制创业精神的产生。而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由于企业间优胜劣汰、竞争激烈,往往能激发创业精神。
3.机制环境
创业精神产生于特定的机制环境中,竞争的机制环境有利于创业精神的产生。
4.生存环境
在资源贫瘠的地方,人们为了改善生存状况而寻求发展机会,整合外界资源,更需要激发和形成创业精神。比如我国历史上徽商、晋商的形成,最初都是源于生存环境的艰难。
(三)创业精神的作用
创业精神能够激发人们进行创业实践的欲望,是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是否敢于投身创业实践活动,支配着人们对创业实践活动的态度和行为,并影响着态度和行为的方向及强度。
创业精神能够渗透到三个领域产生作用:
其一是个人成就的取得,即个人如何创建自己的企业;其二是大企业的成长,也就是大公司如何使其整个组织都重新焕发创业精神,创造更高速的成长,从而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其三是国家的发展,也就是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国家更富强、人民更幸福、社会更和谐。
创业精神的力量能够帮助个人、企业,乃至整个国家或地区在面对错综复杂的竞争环境时走向成功和繁荣。当前,世界产业结构正经历着转变,创业精神有利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创业精神的培育
创业精神的培育常常从培育创业人格、培养创新能力和强化创业实践等方面去进行。
1.培育创业人格
个性特征对创业者个体来说非常重要,尤其是“独立性”、“坚持性”、“敢为性”等。所以,人格塑造与创业精神培养相辅相成。大学生要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心理素质,增强适应能力,自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此外,还可以采用创业案例剖析创业者的人格特征、进行心理训练等,掌握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与人格特征的途径和方法。
2.培养创新能力
创新是创业精神的核心。大学生要通过保持个性发展和好奇心、求知欲,勇于突破前人,突破书本,突破难题。自觉培养科学精神,训练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3.强化创业实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参加一定的创业模拟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对企业的了解和对社会的认知。通过在校内外参加创业竞赛活动和实习见习等,在实践中磨炼自己,培育创业精神。
扩展阅读
创业与创新
基于创新的创业有利于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也更有可能为顾客创造和带来新的价值。创业和创新有以下关系:
创新是创业的动力和源泉
创新是创业的动力和源泉,是创业的本质。创业通过创新拓宽商业事业、获取市场机遇、整合独特资源、推进企业成长。要进行创业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创新能力、技术、资金、创业团队、知识和社会关系等都是重要的创业资本,但其中创新能力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创业资本。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需要有持续旺盛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需要独特、活跃、科学的思维方式,这样才可能产生富有创意的想法或方案,才可能不断寻求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模式、新的出路,最终获得创业成功。创业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必须依靠持续创新。纵览世界,绝大多数工业巨擘之所以能够取得今天的辉煌,其根本原因在于以创新开始创业,以不断的创新追求卓越,从而推进了企业持续快速发展。
创新价值体现于创业
从某种程度上讲,创新的价值就在于将潜在的知识、技术和市场机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社会财富增长,造福人类社会。否则,创新也就失去了意义,而实现这种转化的根本途径就是创业。
历史上每次划时代的创新成果往往都是通过创业进入市场,进而催生出一个或若干庞大的产业,为社会、企业和创业者带来巨额财富。如1876年发明的电话成就了全球通讯产业的一大批跨国公司;1885年发明的汽车造就了一批世界级汽车业巨头; 1903年发明的飞机开创了一批航空公司辉煌的业绩;1946年研制出的第一台计算机使得一批计算机公司成了IT界的霸主;1995年前后电子商务投入市场,使得一批网络企业应运而生。
创业精神的本质是创新
长期从事创业研究的美国学者加特纳曾调查了36位学者和8位商业领袖,归纳出90个创业属性,最终发现对创业活动强调最多的属性是创新。诸如新事业的创造、新企业的创建与发展、新事业附加价值的创造、通过整合资源和机会的产品或服务创新、为了把握机会的资源筹集创新等。很多创业者依靠创新的产品或服务而创业,并努力将创新产品或服务推向市场,创造财富,造福社会。从这一点来看,创业实际上是一种不断挑战自我的创新过程,正如彼得·德鲁克所说:创业精神是一个创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产品或服务机会被确认、被创造,最后开发出产品并创造新的财富。
可见,创业精神的本质是创新,就是将新的理念和设想通过新的产品、新的流程、新的市场需求,以及新的服务方式有效地融入到市场中,进而创造新的价值或财富的过程。缺乏创新,就不会有新企业的诞生和小企业的成长壮大,所以创业的本质就是创新。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第一,创新与创业两者间互不等同。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引进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而创业则是这种“新组合”的市场化或产业化的实现过程。
第二,创新与创业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创业的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创业的源泉,持续创新必然推动和成就创业;创新成果的商品化、市场化依靠创业,因而创业使得创新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得以实现。
第三,创新和创业相辅相成。二者的动态融合以及相互影响对于创业成功和企业成长至关重要。
第四,创业和创新的融合伴随整个创业和企业成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市场意识始终是创业成功和企业持续成长的内在动力。
选编自李时椿、常建坤主编:《创新与创业管理:过程·实践·技能》,77~79页,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