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创业的重要意义
(一)知识经济时代创业的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赋予创业非常重要的意义:
1.推动社会的创新
创业意味着创新。创业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性地整合资源的过程,包含着许多领域的创新元素,比如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等。因此,创业活动可以推动社会的创新。
2.实现生产力发展
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成为一国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更需要一个完整的创业体系的支撑。从某种程度上讲,创新的价值在于将潜在的知识、技术和市场机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社会财富增长,造福人类社会,而实现这种转化的根本途径就是创业。通过创业可以实现创新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将创新的价值转化为具体、现实的社会财富。因此创业可以使创新带来的高科技潜在的价值市场化,使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解决社会问题
创业伴随着大量新价值的产生,它是促进就业质量提升、改善人民生活质量、调整社会生产关系的有效途径之一。创业可以使社会资源在竞争状态下达到有效配置,从而实现人、经济与社会的科学、可持续、和谐的发展。
(二)知识经济时代创业的关键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经取代传统的有形资产成为支撑竞争优势最关键的资源,“科技创新”因此成为这一时代创业活动的大趋势。在动**复杂的竞争环境中,知识要比其他资产具有更快的更新和淘汰速度,因此优秀的创业者还需要及时而有效地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价值”,如此才能在多变的环境中保持持续的优势地位。知识经济时代创业的关键:
1.持续创新,拥有自主技术
在全球化环境下,信息、技术和人才成为新创企业的关键因素,也是企业间竞争的焦点,特别是通过对技术和知识产权的占有,使其在市场上获得竞争地位并控制市场。根据统计,目前全世界有86%的研发收入、90%以上的发明专利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里,凭借科技优势和建立在科技优势基础上的国际规则,发达国家及其跨国公司形成了世界市场高度的垄断,从而获取大量的超额利润。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转型和资源重组为知识经济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实现跨越式反超提供了机遇,创业者唯有勇于承担风险,进行持续创新,才能获得核心竞争力和后续发展的动力。
2.技术引领市场,挖掘潜在需求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创业者需要学会利用独创的知识来开发新产品、挖掘“潜在需求”而不是仅仅为了生存而瓜分和扩大现有市场。潜在需求中的“需求”是企业通过“技术引领”所创造的。比如苹果公司在推出iPad之前,大多数人不知“触屏电脑”为何物,更别说“需求”。而苹果公司依靠其先进的技术、一流的设计,跟踪用户需求,推出了更便于携带与使用的全触屏电脑iPad,并迅速引发需求狂潮。挖掘潜在需求要求创业者必须兼具敏锐的洞察能力和强大的创新能力。从个体角度看,挖掘潜在需求的创业者在这一新领域避开了对手,很容易成为引领者并获得创业成功;从整体角度看,挖掘潜在需求能够开发更大的市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3.兼容并蓄,快速变革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存在着信息量大和淘汰速度快这两大特点。单个创业者很难拥有所需的全部知识。面对全球化进程下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唯有兼容并蓄,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广泛的知识合作,才能获得创业前进中所需要的源源不断的动力。创业者还需要拥有乐观积极的态度,视变化为机遇,把握市场方向和需求,抓住变革的方向和节奏并予以快速响应,才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取得成功。
4.全球化的胸襟与眼光
我们身处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一旦选择创业,那么无论愿意与否,客观上都不可避免地被卷入一场全球化的竞争。正因如此,拥有全球化的胸襟与眼光显得尤为重要,具体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融入全球化的勇气。即使处在创业初期,这份勇气也尤为重要,因为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拥有全球化的勇气才能抓住全球化的机会;第二,全球布局的思维。如今,通过网络手段,来自全球的潜在顾客都有可能成为目标顾客,而各地的资源也有可能成为自己的创业资源。创业者需要运用全球化思维,对不同市场采取不同战略整合全球资源。
扩展阅读
华为的成长
中国电信设备生产销售企业华为的成长故事可以说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创业典范。华为模式的成功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成功,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对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的看法:坚持自主研发,掌控核心技术,华为得以在国际市场叫板诸多发达国家的百年企业;坚持可持续发展,关爱回报社会,华为顺应了企业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知识时代的主旋律。
华为1987年创立于一间破旧的厂房里。创立伊始,中国电信设备市场几乎完全被跨国公司瓜分,初生的华为只能在跨国公司的夹缝中艰难求生。一开始的华为只是代理香港一家企业的模拟交换机,根本没有自己的产品、技术,更谈不上品牌。但志存高远的华为义无反顾地把代理所获的微薄利润,点点滴滴都放到小型交换机的自主研发上,利用压强原理,局部突破,逐渐取得技术的领先,继而带来利润;新的利润再次投入到升级换代和其他通信技术的研发中,周而复始,心无旁骛,为今后华为的品牌战略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而这场在交换机市场的第一场胜仗也将“坚持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的基因深深烙进了华为的血液中,正是此后20多年坚持不懈的自主研发和创新,成就了今日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历史的大型跨国企业。
1995年,已在国内市场取得不俗业绩的华为启动了拓展国际市场的漫长旅程,而它从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自主品牌出口。自主品牌出口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技术,这要求华为每年投入巨额的高科技研发费用,对企业的生存提出了极高的挑战。目标既定,风雨兼程,纵然一开始在国际市场近乎一无所获,华为依然坚持每年将企业营业额的10%左右投入研发,而华为的海外销售人员也是不分假期与平日地奔波于电信设备采购商的门前。凭借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华为的解决方案最终以与西方老牌企业匹敌的核心技术、更高的响应速度、贴心的解决方案赢得了客户的青睐。
现在,已经拥有14万员工、产品触角遍布全球的华为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自2007年开始,华为每年发布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其在2012年5月公布的2011年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里,华为公司在消除数字鸿沟、关爱员工、公平经营、绿色环保、社会公益、供应链CSR管理、利益相关方沟通、安全运营八大方面的理念、承诺及实践成效。报告显示:在消除数字鸿沟方面,华为公司智能城市解决方案已在全球超过50个城市得到应用。在关爱员工方面,2011年华为全球员工保障共投入人民币45.34亿元。在绿色环保方面,华为2011年在全球共回收处理了403吨废弃物。
选编自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355733.htm?fromId=14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