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创业教育不仅仅是教人怎样当老板。著名的教育家、耶鲁大学校长詹姆斯·安杰尔(James Angell)曾经说过:“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教你如何挣得面包,而是让你每一口面包吃得更香甜。”应用在创业教育中,应该说,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教你如何开公司,而是为了让你拥有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使你可以乐观、积极地生活。

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的转变,让每个人都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创新创业是应对诸多不确定的主要手段和方法。虽然创业是小众的事,并非每个人都能当老板,但是,每个人都需要具备企业家精神,即创新、承担责任、敬业与团队合作。

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学生职业选择主要为三个方向:升学,就业(其中多数以民营企业为主),自主创业。相比较而言,应用型本科(独立院校)学生有着创新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擅于沟通等特点,其对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相对更侧重实操应用,毕业后自主创业率相对较高。“创业教育”能让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相关训练,拥有创新思维,树立创业心态,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美好人生。近年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并取得积极进展,对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创业就业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书以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为目的,围绕创业的三大核心要素——机会、资源和团队,以创业过程为主线,将创业要素和创业过程结合起来,从创业行为的视角揭示创业活动的发展过程及其关键要素的作用。课程中:邀请企业创业导师走入课堂,讲授相关知识和案例。结课时:以创业计划报告替代书面试卷,以项目路演替代期末考试,以企业导师授课、教授评价替代授课教师评分。结课后:与所在学校双创中心、地方孵化器对接,对优秀项目进行后期跟踪或孵化。无论项目最终是否成功,学生从中得到的创业体验对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至关重要。

教材编写引入模块化教学理念,将社会及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境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指导相结合,突出情境的真实性。教材活动设计及案例选取具有创新性,自主开发相关教学活动内容,活动贴近学生生活,适合课堂教学,紧扣教学目标,更具针对性。案例的选取以身边大学生创业案例为主,贴近学生真实生活,原创与共创相结合,具有本土化、目标化及实用化的特点。

教材内涵多元化,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突出能力训练。为每个模块设计相应的互动性小组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模拟中掌握知识,培养素质,训练能力。2.穿插大量案例。为每个模块精心挑选大量的实际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创业中的问题,总结创业经验,吸取失败教训。3.课外延伸活动。每个模块的结尾部分,都嵌入了课外学习的实践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团队活动、问题探讨、资料收集、课题研究、实地调研、创业者采访等延展性学习,增加学生对创业者以及创业活动的深入了解。教材建议采用基于体验式培训的创业教育教学方法,鼓励运用分组讨论、角色扮演、技能演练、商业模拟游戏等多种形式来设计教学实践环节,推进学生创业实践能力的发展。

本书共分为六章,具体分工如下:第一章“大学生与创业”由王大将负责编写;第二章“创业者与创业团队”由毛传雨负责编写;第三章“创业机会与创业风险”由温长秋负责编写;第四章“创业资源”由吴飞霞负责编写;第五章“创业计划”、第六章“新企业的开办”由张思康负责编写。全书最后由王大将统筹定稿。

本书的编写要特别感谢志同道合的同济大学浙江学院华雪君老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廖海鹏老师,他们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者和教育者,以自己的经验、精力和才华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同时,本书的编写得到了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党委副书记嵇小怡、浙江工业大学创业学院院长王卫红等领导、专家的指导与鼓励。本书的出版得到了浙江省创业学院联盟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力争充分反映我国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实践的最新经验。编写过程中借鉴、参考了国内外大量创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一些创业教育专家、学者的理论和观点,书中引用的案例与材料部分来自期刊、网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王大将

201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