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学院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

美国大学教育学院自成立以来就一直饱受指责。这些来自教育学院内部和外部的批评使教育学院的教授、学生和课程等受到了激烈的抨击。这些批评声中轻蔑的语气给教育学院带来了莫大的打击,致使“ 教育学院地位低下”或“ 教师教育地位低下”这一“ 阴影”一直笼罩在教育学院的上空。于是,许多学者如古德拉得(John Goodlad)、毫威(K.R. Howey)等人对如何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地位进行了研究,许多学术团体如霍姆斯小组等纷纷提出提高教师教育的地位的建议。

同时,学者们也在反思是什么原因导致教育学院处于高等教育学术科层结构的底层。对此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克尔那(James Koerner)从学术学科的要求出发,认为教育作为一个学术学科的条件依据不足。它在理论方面依赖于其他学科,尤其是心理学,它本身还没有发展出一套核心的知识和技术,这些内容是证明一个学术学科(academic discipline) 身份的要求。[1]齐默非(Nancy L. Zimpher)等人把教育学院的地位与教学职业的地位联系起来,认为由于教学职业地位低下而导致教育学院的地位低下。[2] 沈剑平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认为教育学院在录取、课程和毕业要求等方面缺乏学术的严谨性,由此致使其地位不高。[3]《教育学院之困境》呈现出一种新的研究视角,使人们对这一问题产生了新的认识。

与其他学者不同的是,拉伯雷采用了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对教育学院地位低下的历史根源进行了历史分析和功能分析。拉伯雷从社会学的视域出发,把教育学院作为一种社会组织来进行研究。于是,社会组织、地位、角色、功能、社会分层、社会流动等构成了拉伯雷研究的概念框架,功能主义的社会分层理论和专业社会学的权力分析理论为他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拉伯雷对教育学院地位低下的历史分析是从师范学校的起源开始的。在19世纪中叶的美国,从雇佣者即学区对教师的质量要求和数量需求来看,学区需要大批量的教师,而在质量方面没有严格要求。从师范学校的起源来看,培养大批量教师是主要目的,而培养质量没有放在首位。拉伯雷从专业社会学的权力分析理论出发,认为专业教育要在教育市场中获得较高的地位,必须满足两个前提要求:一是垄断;二是择优。但是,当霍拉斯· 曼和皮尔士(Cyrus Peirce)在建立师范学校的时候,他们忽略了市场情境的影响,只是考虑建立教师培养机构以满足教师需求。换句话说,在师范学校建立之初,师范学校并不是唯一进入教学职业的通道,所以当时并没有对教师教育实施垄断。对于择优师范学校更是无能为力。南北战争以后,市场对中小学教师的需求越来越大,给师范学校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师范学校所考虑的是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来培养教师,于是师范学校选择了迅速扩大规模的方法,这意味着师范学校关注的是教师培养的数量而不是质量。其结果是,“师范学校终于成为培养教师的工厂,大批量地生产市场所需的实践者即教师”。拉伯雷的研究告诉我们,师范学校因为在垄断和择优方面的失误而失去了在教育市场中的较高的地位。本书把此观点称为教育学院地位低下的“历史因素论” 。

在拉伯雷的功能分析中有两个核心概念,即师范学校的“社会效率功能”(social-efficiency function) 和“社会流动功能” (social-mobility function)。前者是指在社会需求的压力下,师范学校不得不把“效率”放在第一位,而把社会地位和专业教育的效果置于次要位置。后者是指师范学校提供某种教育机会,这种教育机会能够最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使学生能够获得他们所期待的社会地位。师范学校不得不通过成为“培养教师的工厂”来履行社会效率功能。从这一点来看,拉伯雷把教师教育受到歧视的历史原因归结于“师范学校努力培养市场所需要的所有教师”。19世纪后半叶的师范学校对许多家庭提供了获得社会地位的机会,在这些家庭成员的眼里,师范学校不仅仅是培养教师的场所,还意味着能实现社会流动的目的。因此,师范学校开始履行社会流动功能,成为“大众学院”。拉伯雷总结道,在市场压力下,师范学校扮演着“教师工厂” 和“大众学院”的角色,于是把教师教育变得简单、灵活、便宜。也就是说,在由雇佣者和消费者所带来的职业市场和文凭市场的影响下,教师教育被边缘化、简单化、一般化。本书把此观点称为教育学院地位低下的“社会功能论”。

从拉伯雷的“历史因素论”和“社会功能论” 来看,在强大的市场压力下,为履行社会效率和社会流动功能,师范学校放弃了垄断和择优的策略,致使其处于高等教育学术科层结构中的最底层。这一结果对美国教师教育的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给美国教师教育留下了无法弥补的缺憾。拉伯雷的研究揭示了师范学校创业时期的艰难历史,丰富了人们对教育学院地位低下的历史认识。

[1] Koerner,J. D. The Miseducation of American Teachers[M]. Baltimore: Penguin Books Inc.1963:17.

[2] Zimpher,N.L. & Sherrill,J.A. Professors,Teachers,and Leaders in SCDES[M]. In: Sikula,J.,Buttery,T.J. & Guyton,E. (eds.).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2nd eds).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Macmillan. 1996:281.

[3] Shen,Jianping.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Its Mission,Faculty,and Reward Structure[M]. New York: Peter Lang. 199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