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从关注一片森林,到关注每一棵树

1.把“关注”送给每一个孩子

现在教育特别强调和谐的师生关系,所谓师生关系有三重境界,最低层次是学生怕老师,中间层次是学生敬老师,最高境界是学生喜欢老师。我坚信,唯有学生喜欢的老师,才有能力把美好人生的种子播种在学生心灵的沃土上,并让它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我一直努力追求师生关系的最高境——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

每个孩子都非常在意老师是否“在乎”他,如果他得到的是肯定的判断,他就会认为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是有位置的,因而对老师就比较亲近,也就容易听进老师说的话。因此,和孩子们相处中,我最看重细小的事情,让学生在那些芝麻粒的小事中,时刻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

每接一个新班,从拿到花名册那一天起,我对孩子们的关注就开始了。一般情况下,学校对班主任的调整,一放暑假就定下了。拿到新班的花名册,首先我会认真地研究两三天。我关注的内容有:学生的姓名中有没有生僻字、多音字,学生的家庭有没有特殊性,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有哪些,获得过什么方面的奖励等。对学生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后,我开始给每个学生的家里打电话,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和家长聊一聊,和孩子聊一聊。如果学生的家住得地方不是太难找,我会和家长约好家访的时间,和学生的家庭做一次面对面的交流。我几乎用大半个暑假的时间来做这项工作,在暑假结束前,我就和新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接触过了。家庭住址实在太远的同学,我一定要和他们在电话里聊聊。

开学了,虽然我接的是新班,但学生却都是我熟悉的面孔。和学生一见面,我张口就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交谈起来,都是针对学生自己的事儿。于是,那种新班的生疏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之间的融洽、和谐、亲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时时留心每个孩子的细微变化,及时送上我的关爱。我会为学生捡起掉在地上的铅笔,会扶起不慎摔倒的同学,遇到学生会热情地打招呼;遇到有的同学肚子不舒服,我会把他叫到跟前,帮他揉一揉;有的同学感冒了,我会用自己的脸贴近学生的额头,试一试他是否发烧;有时遇到同学值日不认真,我会拿起笤帚,和他们一起扫;有的同学进步了,我会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孩子你的进步真大,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我在家里也放了一份学生名单,隔两三天我就会拿出来看看,看看这几天没有和哪个孩子说过话,第二天我就会留意这几个被自己漏掉的孩子,找话题亲近他们,打消孩子们的陌生感、距离感。我不仅把关注直接送给学生,我还经常通过家长,转达我对孩子的关注。哪个孩子进步了,我会及时向家长报喜,哪个孩子情绪不稳定了,我也会打电话告知家长,询问具体情况。每个月,我个人的电话费高达五六百元,我觉得,这个钱花得值!

就在这点点滴滴的小事中,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心中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