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活动中构建有“温度”的同伴关系
我所任教的年级为一年级,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校园生活,孩子们已经适应了小学的生活。但随着相处时间的增多,同学之间也相互熟悉了。我发现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他们经常会因为小事而闹矛盾,什么你碰了我一下,他挡了我的道,有些孩子一旦别人触及自己的利益就不依不饶。这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成长规律,在人际交往方面他们表现为同伴之间有矛盾时,通常使用“告状”的办法。或依赖成人处理矛盾,将责任推到他人身上。我校的核心价值选择是“做最好的我”,但它绝不仅仅只是做好自己,我们希望学生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同时也要学会合作、学会沟通。这样,一个个“最好的我”形成合力就会成就一个“最好的集体”。作为老师要基于低年级学生的成长规律,选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让我们的孩子愿沟通善交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丰富的活动是最好的教育渠道。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往、获得参与、获得发展,让孩子在活动和游戏中经历与人交往的过程,从中构建有“温度”的同伴关系。让他们彼此建立信任感,逐步形成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
故事一:小小文明棋,快乐你我他
我们共同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文明礼貌地处事待人,是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一课。小学阶段是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关键时期。礼仪知识比较枯燥,一年级学生不容易理解和记住。怎样让这些一年级的小孩子了解文明礼仪知识,同时又能在玩中学会合作,懂得谦让。
处在儿童时期的孩子,玩无疑是他们最热衷的活动,如果能让孩子在玩中学习礼仪不是更容易让他们接受吗?于是我和班里的孩子聊天:“你们平时都爱玩什么游戏呀?”“我爱玩抓人。”“我爱玩大富翁。”孩子无意间的一句回答点醒了我。是啊,我的孩子也上一年级,上学前她经常缠着我和她一起玩大富翁(一种棋类游戏)。一段时间下来游戏里的几十个国家名称她都了如指掌。如果设计一个文明礼貌棋,想必孩子们一定会很喜欢。于是我开始着手去做。我从互联网上搜集各种游戏棋,最后经过修改加工设计出了一付“文明礼貌火车棋”。我把学校、家中、社会生活中的文明礼貌知识融入到彩色的图案,充满童趣的场景中,我想这一定会吸引孩子们。在家长的支持下我为班里印制塑封了几张棋盘,发给孩子们玩。这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课间经常有孩子三五成群地玩“礼貌棋”。看着他们玩棋时一会儿哈哈大笑,一会儿皱起小眉头的可爱样子我心里暗暗窃喜。没想到这样一个小小的“礼貌棋”竟然引发了学生这样大的兴趣。
当然,我也不能让孩子们只停留在玩的基础上,班会课上我特意拿出“礼貌棋”让孩子们一起了解熟悉棋里所介绍的文明礼貌知识。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到更多知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当然只靠游戏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是远远不够的。文明礼仪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通过不断的教育训练,持之以恒,学生才能逐步形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我经常提醒孩子见到老师要主动问好。现在不论是在楼道里、操场上我们都能听到学生甜甜地叫一声“老师好”。我还坚持正面教育,注意树立典型,评选班级“文明礼仪小标兵”让礼仪榜样去影响带动其他学生。现在,我班学生逐步形成了主动问好、排队进出、文明课间、慢步轻声的文明礼仪好习惯。
英国教育家斯宾赛说:“礼仪修养是一个人全部品德的基础。”不礼貌不文明的行为,既不利于孩子自身的发展,也将严重危害孩子的品性。在生活中受欢迎的人,往往是那些有礼貌有教养的人,他们也有较好的发展机会与人际关系。因此,我们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礼仪修养,让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友善,为我们的学生在有“温度”的同伴关系中快乐成长。
故事二:爱我你就抱抱我
又到午休的时间,一(3)班的孩子们安静地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认真地看着课外书,教室里安静极了。我批阅着收上的作业,突然一个尖细的声音打破了这份宁静:“你干嘛拿我的笔!”“我没有!”又是一声带着“火药味”的稚嫩声音从教室里传出来。全班同学都把目光投向了小高和小陈。我也马上抬起头循着声音看去,唉,又是这两个“小冤家”。这两个小姑娘坐前后桌,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斗嘴。她们在家都是被宠坏了的“小公主”,所以一闹矛盾就谁也不让谁。我看着这两个小姑娘,轻声说:“不管因为什么,你们这样影响其他同学看书都是不对的。”两个孩子都噘着小嘴低下了头。教室又恢复了安静,我继续批改着作业。但回想起刚才的那一幕,我停下了手中的笔,陷入了思考。
开学已经将近两个月了,孩子们已经适应了小学的生活。同学之间也相互熟悉了,为什么孩子们经常会应为小事与同学闹矛盾。细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中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习惯了娇生惯养。因此,他们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吃一点亏。其次,这些刚入学的孩子,他们离开了熟悉的幼儿园,进入到一个新的集体,还不知道如何与人交朋友,如何维持友谊、化解矛盾,如何在恰当的时候表达好感、爱心。既然这样,老师就要帮助他们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让孩子们建立信任感,给他们一个表达情感的机会,让他们在友爱的集体中快乐的生活。
作为班主任要怎样做才能让这些既可爱又自我的小家伙们能够友好地与人相处呢?一次两个孩子的一个拥抱给了我启发。那是一个午休,我照例带着孩子们来到操场上进行活动。孩子们三两成群地在做游戏,突然我的目光被两个孩子所吸引。只见两个调皮的小男孩紧紧地抱在一起跳着笑着快乐极了。我走到他们身边亲切地说:“你们两个怎么这么高兴呀?”一个孩子仰起头笑着说:“我们是好朋友,我最爱和他抱抱了。”“我也是,我喜欢和他玩,他抱我我就很开心。”另一个孩子一边抱着同学一边说。是啊,孩子们拥抱的时候是多么开心与快乐呀!为什么不让孩子们用拥抱来拉近彼此的距离呢?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赫洛德·傅斯博士曾说过:“拥抱可以消除沮丧——能使体内免疫系统的效能上升;拥抱能为倦怠的躯体注入新生命使你变得更年轻,更有活力。在家庭中,每天的拥抱将能加强关系及大大地减少摩擦。”学生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同学老师一起度过的,班级就是他们的第二个家,何不让拥抱来传达自己对他人的关爱,让他们懂得爱与被爱是多么快乐。
于是我把课间操结束后的时间定为“拥抱时间”。在这一刻,孩子们可以尽情地和同伴拥抱。又是拥抱时间了,班里最瘦小的潘司晨笑着对我说:“老师我要和赵博文拥抱。”看着班里的小胖子赵博文一下子把瘦小的潘司晨抱起来,全班同学都大笑起来,有的孩子还打趣说:“赵博文是大力士!”教室里充满了笑声,看到孩子们拥抱时那天真灿烂的笑容,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是多么享受来自他人的关爱,此时一定是孩子们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当然,得到快乐的不仅仅是学生,我也享受着来自学生的爱。一次,一个平时总是犯错误经常被我特别提醒的女孩小声对我说:“我想和你拥抱。”我笑着说:“来吧孩子,老师也想抱抱你。”于是我给了孩子一个深深的拥抱。其他孩子看到也纷纷过来和我拥抱。最让我感动的是有些小女孩在拥抱的时候还会送我一个甜甜的吻。不仅如此,每天放学时都会有孩子和我拥抱告别。拥抱不仅拉近了学生间的距离,也让我和孩子们的心贴得更近了。当我抱着一个个幼小的身体时感觉就像抱着自己的孩子。试想,每一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每天生活得快乐幸福,作为老师要疼爱学生,就要把他们看作是自己的孩子,每天都要问自己一个问题:“今天孩子们快乐吗?”
“拥抱时间”成了一天中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渐渐地孩子们相处融洽了,即使有了小矛盾也会在拥抱中化解。每天孩子们都在充满了爱的集体中享受着爱与被爱的快乐与幸福。我们经常会告诉孩子要爱别人,但对于这些幼小的孩子来说“爱”太过抽象。老师就是要给“爱”一个表达的方式,拥抱就是建立在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爱的桥梁。在一个个拥抱中让每个孩子用行动去真心地关爱身边的人。除了一些班级特色活动,我还设计了符合低年级学生身心特点的小游戏。如课间我会和孩子一起玩“老鹰捉小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快乐,学会保护弱小;下雪了,我带着孩子们打雪仗堆雪人,孩子们齐心协力打造出一(3)班的小雪人。孩子们在与伙伴合作中尽情享受童年的快乐。中关村一小的学生文化是“品德成人,学习成才,做事成功”。后两者要在“品德成人”的基础上得以实现。“品德成人”的内涵很丰富,可能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修炼。但我们清楚地知道,当下,我们要引领学生们用真心去爱身边的人,这样他们必定会无比的幸福与快乐。爱是简单的,只要伸出你的双手将它纳入你的心怀,爱就会在你的心中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