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德建设的影响因素分析

当前的社会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人们的道德标准已由单一性走向多元性,道德行为也由规定性走向了选择性。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奉献遇到了多重**和挑战。这些是学校师德建设必须面对的社会背景。在具体的师德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校园文化、教育教学的制度传统等等一些影响因子。这些因素对教师的师德究竟存在多大程度的影响,又究竟对师德建设工作带来了多大的挑战,都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系列研究。

1.市场经济的挑战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教师队伍出现了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国家教育委员会在1997年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通知中就已经严肃、审慎地指出近几年新出现的师德问题与现象: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下,一些教师也存在体罚、变相体罚学生和以罚代教、以教谋私的现象,以及热衷于“有偿家教”,影响正常教学工作的问题,甚至有个别教师道德败坏,违法乱纪,触犯刑律。对于这些问题和现象,我们认为,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情,必须从教师队伍建设,从师德建设的高度入手进行整体诊治。因而,在市场经济宏观大环境中,立足现实,探索与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富有时代特色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模式,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

对于当前市场经济给师德现状和师德建设带来了怎样的冲击力这一问题,有关调查情况如下:

(1)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广大教师对中国传统师德的认同度

表9-1-1 “您认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降低广大教师对中国传统师德的认同度吗?”(教师问卷)在各选项上的频数分布和百分比(%)

调查结果显示(表9-1-1),认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广大教师对中国传统师德的认同度的教师高达近六成,占59.5%,认为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的占11.7%,两者总计71.2%。认为不会降低的教师有18.8%,认为会因为市场因素有所提高的占10%。从中不难看出,市场经济的快速崛起事实上已对教师的师德面貌造成了很大程度的冲击。虽然还不能简单地对此进行定性,但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当前的师德建设遭遇了新的挑战,需要我们积极地反思和应对。

表9-1-2 “您认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降低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吗?”(家长问卷)在各选项上的频数分布和百分比(%)

从家长问卷的调查结果看来(表9-1-2),在趋势上与教师问卷的结果有很大的相似性,但在某些评价上却存在一些出入。有54.4%的家长认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平,有2.2%的家长认为会在很大程度上有所降低,两者共计56.6%。与教师问卷的调查结果相比,认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会降低广大教师师德水平的人数有很大提高,持这种观点的家长占33.1%。认为教师的师德水平会有所上升的家长占10.3%,这与教师问卷的结果也相一致。由此可以看到,市场经济对传统师德的冲击和影响也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人们的观点和看法基本一致。

(2)欠发达地区受市场经济影响更大,师德水平会因此普遍有所降低

教师问卷中,对“您认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降低广大教师对中国传统师德的认同度吗”这一问题的回答,存在着地区间的差异。从下表9-1-3中可以看到,发达地区和中等发达地区间的差异微乎其微,发达地区教师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和“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的共占67.4%,中等发达地区教师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和“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的共占66%。欠发达地区在这道题目上的回答与前两个地区存在较大差异,欠发达地区的教师选择“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和“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的共计高达82.6%。可见,在经济落后地区,教师对市场经济的看法和感受更加处在矛盾和困惑之中,这深深地影响了教师对中国传统师德的认同度。当然,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也受到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

表9-1-3 “您认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降低广大教师对中国传统师德的认同度吗?”(教师问卷)各选项与地区的相关分析(%)

(3)相比较城市和县城而言,乡镇受市场经济的影响最强烈,师德水平会因此普遍降低

从下表9-1-4中可以看到,在乡镇,认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降低广大教师对中国传统师德的认同度的教师比例最高,为86.0%。而县城为77.8%,城市为66.8%。不同区域的学校教师的看法还是存在较大差异。由此看来,越是落后的地方,市场经济对师德的负面影响就越大。

表9-1-4 “您认为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会降低广大教师对中国传统师德的认同度吗?”(教师问卷)各选项与学校所在地的相关分析(%)

(4)在学生面前,教师偶尔会表现出对职业的不满和失望

表9-1-5 “你的老师曾经在学生面前将教师职业与社会其他职业进行过对比,并流露出不满情绪吗?”(学生问卷)在各选项上的频数分布和百分比(%)

这道题目设置的目的是想通过学生,考察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的言行,进而考察市场经济等社会因素对教师职业是否存在影响。调查结果表明,有47.2%的学生表示没有老师在学生面前流露出对职业的不满,但也有40.1%的学生表示极个别老师偶尔表现出对职业的不满。此外,6.7%的学生反映有极个别老师经常将教师职业与社会其他职业进行对比,并流露出不满情绪,4.0%的学生指出有很多老师偶尔出现这种情况,2.1%的学生反映很多老师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整体来看,在学生面前,教师偶尔会表现出对职业的不满和失望。社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对职业的评价和认识。

(5)欠发达地区教师的职业信念相对薄弱

从下表9-1-6中不难看到,发达地区和中等发达地区对这道题目的选择情况相当,但这两个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异。在发达地区和中等发达地区,认为“没有老师涉及过”的学生分别为58.8%和55.0%。而在欠发达地区只有15.1%的学生认为“没有老师涉及过”。按照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的顺序进行统计,“极个别老师经常涉及”“很多老师偶尔涉及”“很多老师经常涉及”三者选择结果相加后的情况分别为10.5%、9.2%、22.6%;“极个别老师偶尔涉及”的选择情况分别为30.6%、35.9%、62.2%。由此可见,欠发达地区教师在教师职业信念上要薄弱许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在这一地区教师中间相对比较尖锐。经济落后地区的教师职业更容易受其他职业的冲击。

表9-1-6 “你的老师曾经在学生面前将教师职业与社会其他职业进行过对比,并流露出不满情绪吗?’(学生问卷)各选项与地区的相关分析(%)

2.社会诸多宏观影响因素的比较

表9-1-7 “在以下三组矛盾中,您认为学校师德建设工作应首先解决哪组矛盾?”(教师问卷)在各选项上的频数分布和百分比(%)

从调查结果看,在三组矛盾中,有51.5%的教师认为学校师德建设工作应当首先解决社会对教师的期望与教师的实际地位之间的矛盾;还有35.8%的教师认为应当首先解决教师的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之间的矛盾;仅有12.7%的教师认为应当首先解决教师群体的职业声望与教师个体的职业意识之间的矛盾。前两组矛盾主要描述的是社会期望与教师实际待遇,以及教师的奉献精神与物质利益之间的冲突与抉择。选择这两组的教师共计87.3%,也就是说在师德建设工作上,教师较多地担忧自身以外的影响因素,而很少有教师受困于自身与教师职业要求之间的冲突或矛盾。这一结果从教师需要的角度为师德建设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

3.学校内外诸多微观影响因素的比较

表9-1-8 “请您对以下制约学校师德建设工作的五个影响因素按照由强到弱的顺序进行排序”(教师问卷)在各选项上的频数分布和百分比(%)

从以上的数据看,排在第一位的影响因素选中率最高的是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的制约,为38.8%,其次为市场经济等社会因素的冲击,这一因素所占的比例为34%,与前一因素基本处于同等重要位置。剩余三个影响因素中,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漏洞被排在第一位的比例是12%,学校人际关系方面的制约和教师群体在职业认识上的偏差两个因素排在第一位的比例均为7.6%。可见,师德主要由教师自身素质决定的传统教育认识受到了市场经济等社会因素的强烈冲击。师德的高低不在单向度的取决于教师自身,教师身处的社会环境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过从目前看来,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的制约仍被认为是制约学校师德建设工作的首要因素。相比之下,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漏洞虽然对教师的师德影响力要小一些,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师德建设。与预先的设想有较大出入的是,原先认为学校人际关系方面的制约会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但调查结果显示,它与“教师群体在职业认识上的偏差”的影响力均较弱。

从每一个影响因素在第一位到第五位的横向序列中出现的概率看来,数据也同样显示出“教师自身素质方面的制约”和“市场经济等社会因素的冲击”两因素的重要影响力。两者在第一位的选中率远远高于其他四位。“学校管理工作方面的漏洞”在第三位出现的比率最高,“学校人际关系方面的制约”则在第四位出现的比率最高,“教师群体在职业认识上的偏差”则在第五位出现的比率最高。这一分析方式同样说明了“学校人际关系方面的制约” 和“教师群体在职业认识上的偏差”两个因素的影响力最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