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专业化和教师教育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都不能不关涉教师职业道德问题。而从一般意义上的“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转换等问题是我国当前教师教育、教师伦理等研究领域必须直面的现实课题。
本书是本人承担的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重大项目“师德现状与教师专业道德建设研究”(项目批准号:04JJD880002)的最终研究成果。由于对于课题意义的高度认可,课题立项(2004年)后,课题组十分认真地开展了文献检索、比较研究、实证调查和理论分析工作,于2006年完成实证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于2007年完成各专题研究报告。现在呈现给读者的就是全体课题组成员三年多的心血。我们感到自豪的是,在国内教师道德及其建设研究整体滞后的情况下,我们的研究基本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而且具有十分鲜明的特色。
我们认为,本研究的主要特色是:第一,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应当向“专业道德”转换、教师专业道德建设应当考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等理论分析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成果除在国内发表之外,还曾经在国际德育学会(AME)年会(Fribourg,2006)、澳门大学“教师人格发展与品格建构”专题论坛(2006)等场合宣讲,获得过许多国内外同行的肯定。第二,关于师德建设中如何正确理解中国大陆地区的师德现状,如何解决师德建设中的制度、规范、评价问题,如何理解和处理媒体中的教师道德形象及其影响等师德建设最突出的现实问题,我们也基于自己的研究作出了积极、正面和富有建设性的回答。第三,十分重要的是,本研究采取了理论分析与实证调查紧密结合的方式。各专题研究主题的确定是依据调查结果而非只考虑理论逻辑;具体研究中我们不仅考虑了我们自己的实证调查,而且也考虑了许多其他同行的实证研究成果。从研究设计到最终成果的完成,我们基本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
本研究是合作研究的结晶。课题整体研究的设计人为本课题负责人;第一篇专题研究部分,第一章至第七章的作者分别为:檀传宝、李敏、蔡辰梅、张宁娟、林宇、班建武、杨启华;第二篇调查报告为集体成果,其中参加实地调研以及数据处理、分析工作的同仁有:张宁娟、廖英、徐萍、王玉杰、蔡辰梅、班建武、李敏,报告主要撰写者为李敏。李敏、张宁娟、冯婉桢还协助本人完成了书稿的统稿及编校工作。
合作研究的成果不仅表现在科研成果的产出,更重要的收获也许是人生的机缘与情谊。有印度谚语曰:“伟大的人物讨论思想,中等的人物讨论事件,小人物讨论人。”茫茫人海,一帮有缘的青年学人聚集在一起讨论有关“师德”及其建设的思想与实践问题,的确为人生之大乐事也!成果的出版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责任编辑郭兴举更为本书出版提供了高质量的服务。作为课题负责人,我谨向他们的辛勤劳动致以诚挚的谢意。
檀传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