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教育之美,美在过程
——访王志泽
贺春兰 陈曦
国际教育
国际教育打开了一扇窗,让我们有机会学习人类在市场经济中发展教育的全部精髓。不能将国际教育仅仅理解成出国教育。
教育在线:国际化是时下教育界一个热门话题,汇佳很早就走上国际化道路,现在看来,你的想法很超前。现在好像很多学校都在搞国际教育,甚至很多公办名校也都参与进来,你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王志泽:起初选择国际化道路是出于生存发展的需要——作为一所历史、名气、地理位置都不占优势的私立学校,要想在名校林立、教育发达的北京拥有一席之地,只有提供差异化、特色化教育,别人才能选择你。
而现在很担心大波轰会将一直以来我们致力的国际教育给走样了。国际教育不是出国教育,如果这样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国际教育是一扇窗口,让我们体验、了解到国外教育,全面学习人类教育中的精髓。学习完全市场环境下如何办教育。我国入世已经多年,教育作为服务业,既要尊重教育规律,又要尊重市场规律,在这两个规律的掌握上,全人类的智慧是相通的。
教育在线:在教育界,似乎有相当的声音抵触市场规律?
王志泽:在我国教育界,在市场与公益的争论中,两重规律都被我们扭曲了。我们口口声声说教育是公益,不能被市场践踏,但我们却严重无视学校的招生和办学自主权——这一教育者天经地义的权利。其实家庭主妇也要遵循收支规律,作为一个实体存在于市场中,不遵循市场规律怎么可以持续?
守住本真
基础教育是一个养成的过程,创新是一种习惯,很多美好品质都是从小养成的一种习惯。教育并不神秘,就是要从小陪伴孩子们养成这些习惯。办教育,真正要认真经营好“办”的过程。
王志泽:国际教育对我而言,就是打开了一扇窗。出国只是1%,99%是教育的过程。汇佳通过加入国际文凭组织(IBO),引进国际文凭(IB),对孩子进行完全教育,在教育过程中吸取国外先进教育成果,对孩子进行各种习惯和能力的训练和养成。
教育在线:IB是一套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呢?
王志泽:IB不仅仅是一种课程,它是一套教育理念,是一套体系,它提出了作为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人的基本素养。比如探究、反思、包容、正义等品质,其实在人应该具有的基本素养上,全世界并没有太多争议,但我们往往忽视了达成这些美好品质的过程。
在IB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研究一套系统的培养方案帮助孩子们养成创新、探究、勇于冒险等品质和习惯。很多习惯的养成靠教科书没有用,需要在日常教学、生活中训练。比如,让孩子从两张相似的图中捕捉细微变化,来培养他们敏锐的观察力;通过不断地给孩子们提出新问题、新环境和新要求,培养孩子的冒险精神;通过马术课程,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关心和驾驭的能力;通过各种各样的聚会,培养孩子们的沟通能力;结合日常作业和活动,帮助孩子们养成反思意识。善于反思是一种习惯,创新是一种习惯,坚守也是一种习惯,善于观察和思考是一种习惯,勇于冒险、探究还是一种习惯。教育其实并不神秘,就是手把手地教孩子养成好习惯。
教育在线:但现实中,老师和家长常常被裹挟着,很少真正注重孩子习惯的培养。比如,奥数本来是对数学感兴趣的孩子开放的,现在为了加分所有孩子都跑去学,这对提高分数固然有帮助,但对一些为了加分而应付性追赶的孩子成长很不利。
王志泽:对。中国孩子很苦很累,待优生想进入中等,中等生想挤入优等,于是家长也帮他们找方法。很多孩子从小就知道方法的重要性。目前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分数、升学率给很多学校和家长带来很大的压力。一些教育机构则成为应试教育的推手,加剧了教育的急功近利。而这些急功近利的教育行为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对孩子个人和对这个民族都非常不利。现在很多成人应试还要找枪手,就是从小养成的应付心理。教育需要坚守,要对得住自己。希望广大同行一起来改变这些现象,守住教育最本真的东西。
教育在线:中国教育改革没有家长参与不行,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引领家长。当学生、家长都理性的时候,教育就会回归人的本身,回归教育本身。
王志泽:对,是这样。
教育在线:IB这套教育体系在现实教育环境中,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王志泽:是师资。在这点上我体会很深很深,老师们受原有的按照框框规定的应试教育模式影响太深了,这些意识同样渗透在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间,导致我们在按照新的理念进行教育教学时的中间过程很艰难。但最后你发现老师开始改变了,老师开始享受探究的乐趣、创造的乐趣。一些家长也开始改变,不再追牛津、剑桥,学生、家长都趋于理性。
走出国门
2006年,汇佳集十余年的积淀,将自己理解的能够传递中国元素的教育搬上国际舞台,去新加坡办从幼儿园到高中的国际学校。这是第一所中国国际学校,王志泽说,她将用中国文化去阐释大家都认同的教育规律。
教育在线:汇佳是国内基础教育中最先走出去的机构,当时是基于什么考虑?
王志泽:汇佳从幼儿园到大学办的都是国际化学校,经过14年积淀,我们也想把基础教育拿到国外去展示,接受国际检验,看看基于国际标准的双文化——特别是中国文化,别人能否接受?
汇佳首家海外分校“汉合学校”2006年成立,目前在校生近400人,80%是洋娃娃。走在校园里,看到金发碧眼的孩子和中国孩子一起学习、玩耍,特别激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希望学习中国的语言和文化,我们准备在日后的教学中融入更多中国元素。未来也打算在欧美等地区设立分校,但还需要一段时间,先把新加坡分校办出个样子来再说。在对外扩张方面,我比较保守,更看重品质。
教育在线:新加坡办教育的环境与国内有何不同?
王志泽:在新加坡办学很简单,半天就完成了学校注册。新加坡有一套私人办学的详细操作手册,很多教育信息都在网上,很具体,详细言明了你所具有的各项权利,但前提是你不能把陶瓷说成是金子,否则,会有严格的惩罚制度。
与国内不同的是,新加坡政府只字不提收费问题。国内对民办学校限价其实没必要,收费高低取决于市场需求,消费者会根据你所提供的教学产品做出选择。对大家很担心的各类风险和类似问题,新加坡政府有这样的制度规定,学生去私立学校就读,需要上保险,一旦学校出现意外,将由保险公司负责。
政府负责设计制度,而且目的不是防范,而是帮助企业运转顺畅,尽快做好做强,同时建立信誉体系保驾护航。金融危机时我在北京,新加坡政府打电话过来,同时特别提醒,企业可能遭受损失,并且特别给了补贴。而我们这里政府给的帮助太少了,简单的管制多了一点,特别是百年老校的保证型制度就更没有了。
教育在线:对于教育的未来,你有何期待?
王志泽:教育应该多元化,不拘一格,公办教育应该均衡发展,让全体国民都可以受到教育。对于民办教育,希望政府更加开放,给民办教育更多宽限和空间,形成一个选择教育的氛围,对于国民的教育选择要一视同仁,给予民办教育办学自主权。
(文章原载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2011年5月25日C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