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 教育人自当倾听孩子心灵之声

——访王卫佳

陈曦

期待教育更人文化

王卫佳认为,人文思想至今尚未在我国教育层面很好落实,她期待未来教育更人文化,真正以孩子为本。

教育在线:启元自2004年成立以来发展迅速,快速发展主要靠什么?

王卫佳:一家教育机构要想获得长足发展,必须有一个好的理念。我们基于大量国内外调研,提出“聆听其心声,顺势而教育”这一中西合璧的理念。

“聆听其心声”,吸纳了西方人文教育思想。孩子和成人一样,有很多需要,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主体人格,研究、掌握他的天性,“蹲下来”聆听他的所思所想。“顺势而教育”,则继承了我国古代圣贤孔子的“因材施教”和老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它提出教育要遵循孩子的心智发展规律,遵循多元智能教育理论,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当下,儿童教育过于成人化,孩子内心诉求无人聆听,个性难以张扬,这正是很多教育问题的症结所在。

教育在线:“聆听其心声,顺势而教育”实际上体现了“以孩子为本”的姿态。

王卫佳:对。这一姿态赋予教育很大的思考空间,它彰显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是落实人文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说起人文教育思想,并不新鲜。但长期以来,这一思想并未在我国教育层面得到很好的落实。大家在呼吁的过程中仍然在迷失它。眼下,依然存在很多孩子不喜欢学校、对学习不感兴趣等不和谐的情况。所以,我强烈呼吁新人文教育时期尽快到来。提新人文教育时期,旨在引起大家更多关注,激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重新审视和思考。

课堂不仅存在于教室

在王卫佳看来,教育存在于与孩子成长相关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此,她联合家委会,实行家园共育、家校共建。

教育在线:活动课程是启元的一大特点。但活动过程中常常存在安全隐患,很多学校为此放弃了不少活动。你不怕风险吗?

王卫佳:人生任何时候都充满风险,关键是要具备规避风险的能力、承担风险的勇气和应对风险的措施。我们一直坚持开展活动,因为孩子是大自然之子,需要在大自然中增长见识,磨砺成长,这样才能为日后形成能力打好基础。所以,我们要努力为孩子提供全面发展所需要的课程,不会因风险而打折扣。我们开展活动的频率非常高,可以说是顶着很大风险去做的。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引导家长,并在规避风险方面做足功课。无论是幼儿园还是小学,一旦开展活动,整个集团都会全力支持。我们会从集团调拨大批人力以加强安全力量;而且会提前踩点,了解活动场所的地貌,分析隐患;为了降低路途风险,我们会与司机签订警示合约,以避免酒后驾驶、超速驾驶、情绪驾驶等不良行为,每辆车上还配备一名安全员……总之,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把风险降到最低。

教育在线:据了解,启元实行教师会、学生会、家委会“三会”治校,很有意思。

王卫佳:我们主张一种大课堂观,即课堂不仅存在于教室,而且存在于与儿童成长相关的学习、娱乐、活动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校内、校外资源相结合,教育才是立体、丰满的。

其中,家委会主要发挥家庭在孩子教育中的作用,实现家园共育、家校共建。家庭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孩子都是小精灵,家长言行不统一,他们很容易觉察,时间长了会给他们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家长要修身、修性,做好示范。我们对家长做了很多引导,他们也很认可学校的理念。教师会、学生会则及时反映师生的意见和诉求。“三会”治校,让我们听到了不同层面的声音,更有利于开展教育教学。

焕发孩子的野性与张力

王卫佳主张为孩子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多亲近自然,以焕发其野性与张力。

教育在线:教育机构创始人的某些性格,往往会给这家机构打上烙印。你的性格对启元产生了哪些影响?

王卫佳:童年时期,利用暑假我在乡下度过许多美好的时光。大自然的神化作用让我身上具有一种野性和张力。父母宽松的教育方法,使得这份野性与张力保留了下来。

我认为,野性是一种无拘束的,来自儿童思想、性格、行为等天性的自然释放。张力是儿童在保持野性状态下的能力体现,表现在对自身、他人、外界等方面的认知与思考力、表达与交往力、动手与行为力、自省与抗挫力、探究与创新力等自然能力。野性强的儿童,张力相对比较大。当下,儿童的野性和张力正在渐渐弱化,甚至受到排斥和压抑。合理焕发儿童的野性和张力,使其充满生机和灵气,是确保儿童身心和谐、快乐人生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人才必须思考的问题。据调研,不少成功人士都保留着自身的张力和野性。

教育在线:毕竟孩子还小,焕发其野性和张力,会不会被认为是对他们的放纵呢?

王卫佳:任何事物都讲究“度”的把握。焕发孩子的野性和张力也是如此。它绝不是放纵孩子的不当行为和错误思想,而是在科学引导的前提下,让孩子多亲近自然,鼓励孩子思想自由,大胆地说、做和尝试,赞许他的积极表现,尊重他的交友和玩耍权利,允许他犯错误及对成人说“不”。

教育在线:你是学管理出身,管理学背景为你办教育带来怎样的学科意识?

王卫佳:管理学对我办教育影响很大。教学和管理犹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启元创立伊始,就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这为我们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

具体来说,我们将全体员工、全部教学与管理流程、全层次地纳入管理模板,细致到月、周、日。我们还设立了干部和教职工两套评价体系,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方式。除了硬性的制度管理外,更具有软性的人文管理。

我们成立了一个专业的学习共同体,由全体教职员工组成,没有职务之别,人人平等。启元是一个情感大家庭,她赋予员工许多参政议政的权利,每年员工的建议采纳率高达83%;我们还为每位员工建立了专项健康档案,持续跟踪员工的健康状况……这些年,我们通过科学的管理为教师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增强了他们的凝聚力。所以,启元的教师流失率很低。

教育在线:你的人生愿景是什么?

王卫佳:我希望不仅做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且要做人民称赞的教育。具体来说,我希望将来建成一所国际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常春藤学校。

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中国要立足国际,面向未来,教育也要有国际化定位,注重吸纳、融合多元文化,培养国际化人才。我们很早就引入了朗文英语和美国母语SSRW课程,同时引进国外的节日、风俗,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国际化视野与素养。

我们一直主张孩子要热爱大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早在2004年我们就坚持教育科学发展观,提出“节约点滴资源、爱护地球母亲”的口号,教孩子学会珍惜资源。在教学中,通过让孩子与动植物亲密接触,培养他们对动植物的爱心,并将这种爱心迁移到人身上。

国际化、生态化、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学校发展的方向。

(文章原载于:《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2011年10月26日C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