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专业性、人文性和实践性

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指向培养具有专业性、人文性和实践性的现代教师队伍,因而该体系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设计以确保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

(1)专业性

专业化是现代社会教师发展的必然趋势,而教师的专业化最终要由教师教育来承担,因此教师教育专业化是实现教师专业化理所应当的前提条件。教师教育要由专业化的机构来承担,以大学本科作为学历基础对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教育,并在外在专业制度、专业团体的支持下实现教师培养培训专业化,保障教师的专业利益。

①机构的专业性

教师教育机构的专业性意味着教师的培养要在专业学院中进行,要有专业的标准对专业机构进行审核、长期动态的监督。建立专业学院,凸显教师教育的专业特性。建立专业学院需关注以下几项核心工作:首先,统整目前所有与教师教育相关的工作、人员到专业学院中。这样既有利于人力、物力、财力聚焦于教师教育场域,也是实现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前提。其次,在专业学院中设置不同类型、层次的教师教育专业。如幼儿园教育专业、小学教育专业、中学教育专业(下设语文教育、数学教育、英语教育……)、特殊教育专业、职业教育专业、各类教育硕士、博士专业(教育管理、课程教学论……)。最后,设置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制定教师教育的专业课程,意味着强调专业教育的高水平知识基础。要创建一个全国专业教学标准委员会,认识到教学是一种自动调节的专业,[2]从而使教师教育专业知识不断科学化。

②培养培训的专业性

培养专业化即要在教师教育机构设置教师教育专业,进行分层、分类教育硕士、教育博士等高层次教师的培养;此外,各级各类高等学校预从事教师职业的学生,在接受了文理学院学科专业学习并达到相应要求的基础上必须进入专业学院进行学习,获取专业学历。培训专业化主要指对培训机构、培训人员的专业评估。

③制度的专业性

现代教师教育体系运行的制度专业性是指教师资格制度、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专业评估和质量评估的专业取向。通过这些制度以确保教师专业化。

(2)人文性

专业化实际上是一种现代化和制度化的过程。从欧美各国的经验来看,教师在专业化的过程中,容易陷入一种“能力为本”的标准化取向,即通过大型数据调查抽取出教师最佳的做法,将之分解为具体化、可操作的能力并用于培训教师。这种做法造成的结果即是忽视了处于受教师教育情境中的具体的人,具体的教育情境及教育问题。因此,在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中,除了注重培养教师的专业性外,也要注重教师的人文性和实践性的养成。在人文性的考虑上,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在教师教育内容上注重对师范生进行人文熏陶;此外,在管理制度上,注重以人为目的,充满人文关怀。

①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注重教师人文素养的养成

教育作为一项“养成人格之事业”,除了需要教师掌握教学技能外,也需要教师有高尚的师德和丰厚的人文素养,所以在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中,教师教育项目具有多样、多层次和多序列的课程模块,广泛开设哲学、社会学、文学等人文课程,以培养师范生广阔的视野和综合素养。

此外,培养教师掌握应对多元学生学习差异的能力,关注教育过程的公平性,实际上也是人文性的重要体现。为每个人提供最适切的教育,就是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

②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中的管理制度具有人文关怀精神

首先,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灵活多样,能为每位潜在的教育者均提供受教育和发展的机会,本身就是一种人文关怀的体现。

其次,在管理制度标准化的同时,在制度保障底线的前提下,能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每位师范生从其入学到进入教师岗位的每个管理流程都充满浓浓的人文关怀。受这样熏陶的师范生就能够因此获得关心他人的力量和能力,使之在进入教师岗位后,也能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

(3)实践性

如上述,专业化是一个制度化和标准化的过程,而现实的教育情境则往往是丰富多样的。教育实践本质上是教师的教育实践,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十分关注所培养教师的实践性,注重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以提升其应对真实教育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教师的教育实践智慧。

①教学内容关注培养教师的实践智慧

实际上,教师专业性的重要体现,并不在于教师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和技能,而在于他们如何将这种知识和技能教给多元的学生,使每位学生都能学习。而这种如何教的知识,或者说我们所说的“教学内容知识”是一种缄默的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内心真正信奉的、支配其教学行为的理论,它必须通过实践性课程才能习得。这种实践性不是指学得标准化的操作过程,而是指能够直面真实世界中发生的各种教育问题并进行处理的实践智慧。当前世界各国开始一种以学校为本的教师教育,亦即试图增强教师的实践性。然而,这样培养的教师缺乏学术性与人文性,利用实践培养教师并不必然增强教师的实践智慧,尤其是教师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知识基础。

因此,在我国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时,所强调的实践性是建立在人文性和专业性双重基础上的实践性。在现代教师教育体系的教师教育项目中,有充分的课程及活动设计以培养师范生应对真实教育问题的能力,并引导师范生进行反思,以提升其实践智慧。

②管理制度设计上确保教师的实践机会

良好的课程设计还有赖于制度的保障。在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中,师范生实习要有良好的制度保障,尤其是有良好的机制保障,这需要大学、中小学和地方教育部门协同有效地合作,需要中小学专家教师的实践智慧,还需要为师范生创设多样化的实践形式与机会,以便提升师范生实习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