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序列呈“几”字形分布,寒暑假为舆情高发期
如图1-1-1所示,2017年教育网络舆情事件数量从时间序列上呈现“几”字形分布,上半年舆情事件数量总体递增,下半年舆情事件数量波动递减,上半年、下半年的数量基本持平,分别为178起与179起。上半年的舆情高峰期出现在1月和6月,二者均为36起,舆情事件数量达到全年第二;上半年的舆情低谷期是2月和3月,均为26起。下半年的舆情高峰期出现在7月和8月,其中7月的舆情事件数量为全年最高值,有49起;下半年的舆情低谷期是10月和12月,其中12月的舆情事件数量为全年最低值,仅23起。第三季度是教育网络舆情事件的高发期,舆情事件数量达到全年的最高值,有110起。第一季度与第二季度的舆情事件数量较为平稳且数量接近,分别为88起和90起。第四季度全年舆情事件数量最低,仅69起。
图1-1-1 2017年中国教育网络舆情事件数量月份分布走势图
数据来源:湖南大学舆情数据采集系统
1月,中国教育网络舆情课题组共统计到教育网络舆情事件36起,约占全年舆情事件总数的10.1%。1月以涉及非正常伤亡和师德师风的舆情事件为主,各8起,均约占本月舆情事件总数的22.2%。1月较典型的舆情事件包括陕西西北工业大学附属中学一学生举报学校信息遭泄露、多地取消省级优秀学生保送以及广西凭祥一男子砍伤12名幼儿等事件。
2月,共收录教育网络舆情事件26起,约占全年舆情事件总数的7.3%。2月以涉及教育改革的舆情事件为主,为11起,约占本月舆情事件总数的42.3%。2月较典型的舆情事件包括杨振宁与姚期智放弃外国国籍、教育部规定不得擅自以在家学习替代国家统一义务教育、17份证明换不回女大学生学籍等事件。
3月,共收录教育网络舆情事件26起,约占全年舆情事件总数的7.3%。3月以涉及非正常伤亡的舆情事件为主,为8起,约占本月舆情事件总数的30.8%。3月较典型的舆情事件包括河南“三无体检队”进几百所学校、吉林市春芽幼儿园学生鼠药中毒以及河南濮阳第三实验小学发生踩踏事故等事件。
4月,共收录教育网络舆情事件27起,约占全年舆情事件总数的7.6%。4月以涉及校园管理的舆情事件为主,为8起,约占本月舆情事件总数的29.6%。4月较典型的舆情事件包括四川泸县太伏中学一学生坠楼、河北衡水中学浙江开分校以及107篇中国医学论文被国际期刊撤稿等事件。
5月,共收录教育网络舆情事件27起,约占全年舆情事件总数的7.6%。5月以涉及教育改革的舆情事件为主,为7起,约占本月舆情事件总数的25.9%。5月较典型的舆情事件包括中国高校网络成勒索病毒重灾区、俄死亡游戏潜入中国煽动青少年自杀、2017年起不再从普通高中毕业生中定向招收国防生以及广西一3岁男童被遗忘在校车内暴晒致死等事件。
6月,共收录教育网络舆情事件36起,约占全年舆情事件总数的10.1%。6月以涉及校园管理的舆情事件为主,为13起,约占本月舆情事件总数的36.1%。6月较典型的舆情事件包括清华为一残疾高分考生提供免费宿舍、北大女硕士赴美国交流时失联以及山西临汾为艾滋病感染者高考考生单设考场等事件。
7月,共收录教育网络舆情事件49起,约占全年舆情事件总数的13.7%。7月以涉及维权诉求的舆情事件为主,为16起,约占本月舆情事件总数的32.7%。7月较典型的舆情事件包括四川凉山“格斗孤儿”、安徽霍山县一学生中考志愿被改、国防科技大学150名大四学生奔赴前线抗洪以及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学分不达标将转专科等事件。
8月,共收录教育网络舆情事件33起,约占全年舆情事件总数的9.2%。8月以涉及维权诉求的舆情事件为主,为7起,约占本月舆情事件总数的21.2%。8月较典型的舆情事件包括韩春雨团队申请撤回《自然·生物技术》关于基因编辑技术的论文、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身陷传销组织死亡、河南一高职新生南京高铁站猥亵女童以及黑龙江一大学贫困生贷十几万打赏主播等事件。
9月,共收录教育网络舆情事件28起,约占全年舆情事件总数的7.8%。9月以涉及教育成就、校园管理和意识形态的舆情事件为主,各6起,均约占本月舆情事件总数的21.4%。9月较典型的舆情事件包括“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南大给新生按生活习惯“归类”以及浙大将“10万+”作为优秀网络文化成果的认定指标等事件。
10月,共收录教育网络舆情事件23起,约占全年舆情事件总数的6.4%。10月以涉及校园管理的舆情事件为主,为6起,约占本月舆情事件总数的26.1%。10月较典型的舆情事件包括小学生用统计学分析苏轼诗词、河南一中学销毁学生手机以及北大商科高才生放弃保研仍立志投身媒体等事件。
11月,共收录教育网络舆情事件25起,约占全年舆情事件总数的7.0%。11月以涉及校园管理的舆情事件为主,为9起,约占本月舆情事件总数的36.0%。11月较典型的舆情事件包括豫章书院体罚学生、携程亲子园虐童、北京红黄蓝幼儿园虐童等事件。
12月,共收录教育网络舆情事件21起,约占全年舆情事件总数的5.9%。12月以涉及维权诉求的舆情事件为主,为5起,约占本月舆情事件总数的23.8%。12月较典型的舆情事件包括河北曲阳多所乡村小学尚未供暖致学生被冻伤、香港学生毕业典礼上不尊重国歌被校方轰出现场、南昌大学国学老师被指性侵女学生以及网传考研数学辅导视频泄题等事件。
2017年收录事件的时间分布体现了教育舆情发生时间上的规律性。第一季度正处于新学期开学阶段,有关教育的各项政策新规集中在这段时期发布;同时,地方和全国两会也在本季度举行,教育议题相对集中,容易引发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的密集讨论。第二季度,教育部等相关部门相继出台多项重要文件,对教育领域产生巨大影响;此外,高考等各类升学考试集中进行,如试题变化、考试作弊等事件容易触动网民的神经,通过考试呈现出来的社会现象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第三季度恰逢期末考试、暑期实习、毕业和新学期开学等阶段,这段时期相关问题凸显,容易发生教育舆情事件;并且第三季度突发性事件频发,导致本季度教育舆情事件总量迅速升高。第四季度,公务员考试及研究生考试等密集进行,如试题变化、考试作弊等议题容易引发社会关注,考试呈现出的社会现象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课题组对样本事件进行影响力指数排序,自高到低取前20起收录到2017年中国教育网络舆情事件影响力指数排行榜中见下表。总体来看,2017年负面的教育网络舆情事件多于正面事件,虽然大部分的负面事件能被控制在较小的影响范围内,但仍有一定数量的舆情事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轩然大波。例如,中国高校网络成勒索病毒重灾区、“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被电信诈骗案”一审宣判等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讨论,也引起了教育部门甚至中央的关注。教育部门与中央除了积极参与到舆论引导的过程中去,也出台了相关政策从源头上杜绝相关事件的再次发生。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中涉及留学生和幼童群体的舆情越来越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7年中国教育网络舆情事件影响力指数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