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供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机构
(一)提供高等职业学校教育的机构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之后,中等职业教育迅速的恢复与发展推动了高等教育阶段短期职业大学的兴办,这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兴起的先导。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经过多年的讨论,在1996年的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高等职业教育的架构正式确立,对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和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进行改革、改组和改制,并将部分符合条件的中专构建成高职院校。[28]
相比于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的起步较晚,但发展很快,发展情况比较稳定。参考表1-30和图1-23,1998—2016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数量始终保持稳定增长,1998—2008年,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数量增长较快,2008年较1998年增长了约174.7%;2008—2016年,数量方面的增长趋于平稳,2016年较2008年增长了约14.8%。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数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比例从1998年的42%上升至2007年的61%,尽管2007年后这一比例有所回落,但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占普通高等学校的比例仍然超过50%,所以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1-30 1998—2016年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数量情况
图1-23 1998—2016年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情况
在办学主体方面,2016年公办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数为317所,占全部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23.3%,公办学校构成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主体部分。
(二)各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情况
2016年,全国各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共计1359所,各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数量之间也存在差异。江苏省共有高等职业教育学校89所,位居全国第一;而西藏仅拥有3所,位居全国末位。整体而言,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在全国各地区的分布呈现出与中职学校相似的“东、中多,西少”的特点,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在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分布较为密集。
表1-31 2016年各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数量情况
续表
2012年,全国1297所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中,设置在地级市及以下地区的超过630所,近200所在县级行政单位办学,布局上比较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尤其是三线城市和县域经济发展的需要。[29]
(三)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业设置情况[30]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2015年,教育部对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进行了修订,调整后的专业目录共包括19个专业大类,专业类由原来的78个增加到99个,而专业总数由原来的1170个减少到748个,对超过60%的原有专业进行了更名、合并或淘汰,并新增了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专业。在结构上,新修订的目录还增加了“衔接中职专业举例”和“接续本科专业举例”等项目,体现出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各层级教育之间衔接体制的完善。[31]
各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也在专业设置方面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2012年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新增1318个专业点以应对产业升级的需要,让学生能从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建设。[32]2014年,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新增专业点数3265个,主要集中在互联网经济新业态及服务民生的领域。[33]
(四)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情况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主要是指开办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所必需的各种物质资源,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校舍与资产等条件。
2000年,教育部发布了《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提出了高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条件方面的参考标准。在校舍面积方面,该文件要求“建校初期,生均教学、实验、行政用房建筑面积不得低于20平方米”。在学校资产方面,要求“适用的教学仪器设备的总值,在建校初期不能少于600万元;适用图书不能少于8万册”。该文件还提出了新建高等职业学校必须满足的基本要求,要求除位于边远地区的、民办的或特殊类别的高等职业学校可适当放宽要求外,其他高等职业学校必须达到规定的基本要求,其中包括“与专业设置相适应的教学仪器设备的总值不少于1000万元,校舍建筑面积不低于6万平方米,适用图书不少于15万册”。
2016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委托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对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学校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明显增加,近400所院校超过1万元。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带宽在100Mbps以上的院校比例为93.5%。但是仍有个别地区30%以上院校的生均教学、辅助及行政办公用房面积未达到教育部的最低标准。[34]所以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整体的基础办学能力提升,但是仍然存在地区差异。
(五)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经费情况
如表1-32、图1-24所示,2005—2014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生均财政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呈上升趋势,相较于2005年,2014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生均财政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增长了约266%。2005—2013年,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生均财政预算内公用部分教育经费支出也呈现上升趋势,增长了约439%,但是2014年略有回落。
表1-32 2005—2014年全国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育经费情况
续表
图1-24 2005—2016年全国高职高专学校教育经费情况
2014年,我国高等本科学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18575.99元,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约1.89倍;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内公用部分教育经费支出为8932.59元,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2.05倍。所以,公共财政在高等职业教育学校和高等本科院校方面的投入差别较大。
2005—2016年,我国高职高专学校生均财政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呈上升趋势,相较于2005年,2016年我国高职高专生均财政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增长了约381%。2005—2016年,高职高专学校生均财政预算内公用部分教育经费支出也呈上升趋势,增长了约584%。
2016年,我国本科学校的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20998.13元,是高职高专学校的约1.63倍;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内公用部分教育经费支出为8967.53元,是高职高专学生的1.56倍。所以,公共财政在高职高专学校和本科院校方面的投入存在差异。
(六)各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经费情况
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教育经费在不同地区之间也有比较大的差异。2014年,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为45671.50元,居全国第一,约为居全国末位的安徽的7.8倍(见表1-33、图1-25)。
表1-33 2014年各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育经费情况
续表
图1-25 2014年各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教育经费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