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农庄”诞生记
在中关村二小百旺校区操场的西南角,有一块菜地,地里那紫色的茄子,绿色的青椒、韭菜、小白菜,红色的西红柿,它们以各自的姿态向人们尽情展示着自己旺盛的生命力。
曾经,这片土地,仿佛被这美丽的校园和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所遗忘。两年前,杂草丛生的土地上,两张石头砌成的乒乓球台孤零零地立在那里,偶尔会有几个孩子在这里捉螳螂、逮蚱蜢的身影。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个小男孩儿的提议,改变了这块土地的命运。
2013年,校长号召各班学生给学校提意见,三(15)班的刘老师将班里的孩子们聚集在一起,大家七嘴八舌地为二小发展建言献策。“老师,我觉得操场上那个乒乓球台,荒着有点儿可惜,应该充分利用起来,做个游戏区什么的。”小海同学兴奋地发表着自己的观点。会后,刘老师让班长把大家的提议写成文字,共三条,上交给了学校。
学校领导将孩子们的提议进行了梳理,大家围绕小海的提议召开了好几次讨论会。考虑到有些老师自己花钱租地,周末去享受种地的乐趣,又考虑到现在的孩子对农作物的生长过程缺少了解等情况,最终决定将这块地开辟出来种菜。这样既可以满足老师们的需求,又可以让孩子们亲自感受亲近自然的乐趣。
说干就干,2014年春天,这块荒芜的土地被开辟成农田,成了各个年级组老师们自己的责任田,并由老师们自己命名为“快乐农庄”。
如今“快乐农庄”已经快三岁了,它成为师生们亲近自然、放松休闲的好地方。学校还聘请了专业的农民师傅来管理一部分土地,另外一部分则是师生们的“自留地”,而这些农民师傅们就是师生们最好的老师。在师傅们的指导下,师生们也体验一下劳动的乐趣,感受一下田园生活,并分享收获的喜悦。尤其让老师们惊喜的是,孩子们在这个“快乐农庄”里也在学习和成长。
五年级组的责任田里,一群孩子正蹲在那里,在老师的带领下拔草。他们一边拔草一边听小海传授拔草经验:“看清楚再拔,这样细长叶子的是草。”他将自己拔下的草高高地举过头顶。“这样的长着椭圆叶子的是‘人情菜’,也要拔掉。最后只留下辣椒苗,千万别拔错了,否则就前功尽弃啦!”“老师,‘人情菜’不能拔,我妈妈她们就专挑‘人情菜’拔回家吃。”小旭大声说。
“你说的对,‘人情菜’是可以吃,而且很美味,但是长在这里……”“会妨碍辣椒苗的生长,这你就不懂了吧!”小海抢着说。
“小海,你怎么懂得那么多呀!”叶子问。
“这你们就不知道了吧,我已经帮老师拔过好几次草了!”小海自豪地说。
“你臭美什么呀!你是不是因为不认真做操,被刘老师叫来拔草的?”小旭打趣地说。
“才不是呢!我都是利用休息时间来的!”小海有力地回击着。
刘老师连忙制止了他们:“好了,别说了,抓紧拔草,拔完还要浇地呢!”“老师,以后您就把浇地的任务交给我吧,保证按时完成!”小海抢着说。“算我一个呗。”叶子也随声附和。
从此,这两个淘气包就成了这块地的常客,他们在这里挥洒着汗水和智慧。一个小小的提议,带来了“快乐农庄”的诞生;一个小小的提议,带来了孩子的满足与愉悦。这样的改变,二小每天都在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