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 认识我的学校

·学习成果

我知道小学和幼儿园是不一样的。

我了解并喜欢我的新学校。

在新的学校,我有主人的感觉。

·课前准备

(一)教学场地及材料准备

课前确定足够宽敞安全的场地;准备好教学课件;准备好学生合作探究所需的大白纸与彩色笔。

(二)教学组织与实施准备

本节课是社会情感学习系列主题活动的第一课。面向一年级的新生,教学内容不宜多,重在创设一种安全、友好的氛围,并在活动中树立集体意识。

(三)教学组织方式概览

热身活动:介绍我自己。

导航活动: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

探究与体验:画出学校导游图。

总结与反思:我对新学校的期望。

·学习过程

(一)热身活动:介绍我自己(5分钟)

学生围成不同的圆圈(根据场地大小和人数多少,由教师指定,可以10人左右或20人左右围成一个圈),然后手拉手依次说:(其中一个就行)

“我是一个(有长头发……戴眼镜……女生\男生)”“我是一个喜欢(绘画……打篮球……唱歌……)的人”

“我的家住在……”

“每个小朋友都是世界上最可爱的精灵,分别来自不同的家庭,老师很开心能够迎来各位可爱的精灵们,我们一起成为了××小学一年级××班这个新家庭的成员。欢迎你们!作为家人,我们会慢慢地熟悉起来,今天,让我们来简单地认识一下,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请每位小朋友依次介绍自己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可以是你的外表、你的性别、你的爱好、你的家庭……任何你想要跟班上其他小朋友分享的特点都可以。但是,请注意,我们有两个小要求。一是每位小朋友在每次轮到自己时,只说自己的一个特点就可以了;二是在其他小朋友描述自己的特点时,大家要仔细听,善于听别人说话,从中获取信息也是善于学习的小朋友的特征。如果大家都理解了规则,让我们现在开始游戏。”

第一,圆圈活动的组织,建议围成一个圆圈。教师可以在圆圈的中间,也可以和学生一起坐在圆圈中。

第二,进行圆圈活动时,确保所有学生都熟悉活动的目标和基本规则。必要时教师需进一步解释和重复。

第三,圆圈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要表扬学生的表达、创意等,注意突出对能力的表扬,而不是对个人的表扬。

(二)主题导航:幼儿园与小学的不同(20分钟)

“同学们,你觉得跟上幼儿园有什么不一样吗?”

引导学生思考小学与幼儿园在情绪情感、授课方式、环境、设施和布置等的不同之处。

“哇,通过听你们的发言,老师有一个特别的发现,那就我们一年级××班的小学生都是特别有观察力的学生,也特别会思考,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对比出小学和幼儿园的不同。刚才我们一起发现了幼儿园和小学有这么多的不同,现在请各位小朋友再次开动脑筋,思考一下:与幼儿园的小朋友相比,小学生需要哪些不同的能力呢?”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在经历这样的转变时,心态需要怎样变化,帮助学生做好幼小衔接的心理准备。

第一,在这个活动之前,教师可以讲一个以“成长变化”为主题的例子。例如,蝴蝶的成长变化,突出开始转变的时候,我们会遇到挑战,但是这也证明着我们的成长。以此让学生感受到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是经历变化的,会遇到不熟悉的教师,上课方式也会发生变化,但是这证明着他们长大了,他们过去表现很好,所以顺利进入了小学。之后他们虽然会遇到困难,但是也会有教师陪伴解决问题。

第二,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对其思维能力和情绪能力进行表扬,不必要时不突出某个人的优秀。

(三)探究与体验:画出学校导游图(10分钟)

“同学们,如果你的爸爸妈妈来咱们班找你,你愿意给爸爸妈妈画一幅学校导游图吗?也就是告诉爸爸妈妈从校门口怎么到咱们班,把一路上你喜欢的事物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

学生用彩笔描画学校的边界,画出从校门到教室的导游图,以及一路上自己喜欢的景象。

请学生两两交流自己的作品,并请3~5个学生在全班分享他们的导游图,教师可以说明——这个导游图可以给同学们的爸爸妈妈看,也可以给班上的新同学使用。

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绘出的校园导游图。

这两个活动可以根据时间和学生的实际表现,分开进行或整合为一个活动实施,此次活动可以让学生有一种主人的感觉:这是我的学校,我也是学校中的一员。

(四)总结与反思:我对新学校的期望(5分钟)

在学生对新学校有了基本的了解以及对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有了基本的认识之后,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角色从新生转变为学校的小主人,可以以班级交流的形式进行,学生自由发言。

“同学们,你们都是小学生了,也是咱们××小学的主人翁。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愿意为这个新的集体贡献力量,让它变成快乐的大家庭。”

教师把学生对学校的期望在黑板上板书出来,并提示其对学校的期望需要自己去实现。

·主题资源

准备一些学校校园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