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为理论模型提供载体:量表编制
(一)编制目标
编制在信度、效度等方面符合测量学要求的,且能体现上述理论构想的亲子沟通模式量表。
(二)程序与方法
(1)根据理论模型中的维度界定,确定典型的体现该维度的若干行为描述项目,编制出初步的量表;(2)通过专家(5名此领域专家)讨论、当事人(父母、孩子各10人)讨论确定项目内容与表述的适宜性。
(三)量表结构与项目
在上述理论思想的指导下,我们编制了相应的测量工具——亲子沟通量表。量表从元素、关系和系统三个层面测量亲子沟通状况。以下将简单说明该量表结构、维度及项目。
1.量表结构
量表所涉及的三个层面的测量内容为:
(1)元素层面:测量亲子沟通中各沟通主体(父亲、母亲、儿童)的沟通能力及倾向(见图3-1中①);
(2)关系层面:分别考察父子沟通质量和母子沟通质量(见图3-1中②);
(3)系统层面:两种亲子沟通(父子、母子)之间的关系(见图3-1中③)。相应地,量表也由三个分量表组成。
图3-1 亲子沟通量表结构图
2.量表维度及项目
分量表1:沟通能力分量表
主要测量参与亲子沟通的个体的沟通能力和倾向,分为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相应量表也由表达和倾听能力两个维度,共20个项目组成。每个维度又包含2~3个成分,例如,表达能力包括表达的主动性、清晰性和策略性,倾听能力包括开放性和人际敏感性。每个成分的含义及在量表中的对应项目如下:
(1)表达主动性,指沟通者积极主动地发起话题、参与谈话的倾向,对应项目如“对讨论的话题,积极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等;
(2)表达清晰性,指沟通者清晰、明确地阐述自己观点的能力,对应项目如“能准确地阐明自己的观点”“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图”等;
(3)表达策略性,考察沟通者表达的技巧、间接达成目的的能力,对应项目如“在提及某些棘手或敏感的话题时很有技巧”“在说服别人时,富有策略性”等;
(4)沟通开放性,测量沟通者容忍、接受不同看法的倾向,对应项目如“虽然不赞成对方的观点,但充分尊重对方”“允许对方表达不同想法和感受”等;
(5)人际敏感性,主要指沟通者的谈话应对能力和善解人意的倾向,对应项目如“能毫不费力地觉察到对方的感受和意图”“根据当时的气氛,选择插话和表达的时机”等。
分量表2:亲子沟通质量分量表
这一分量表主要测量家庭中父亲、母亲与孩子沟通的质量,共包括12个项目,由两个维度组成:关系指向和问题指向,每个维度包括6个项目。两个维度分别描述(1)亲子沟通在增进亲子情感、维持和发展关系方面的质量,对应项目如“我和爸爸的交流让彼此更加亲密”;(2)亲子沟通在解决家庭和儿童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等方面的有效性和质量,对应项目如“我和妈妈的讨论能够加深对问题的理解”。维度得分越高表示亲子沟通情感和任务解决质量越高。
分量表3:亲子沟通系统分量表
描述父亲—儿童沟通与母亲—儿童沟通二者之间的关系,即测量两种沟通之间的关系。两种沟通可能是相互加强的,也可能是彼此削弱的。量表包括6个项目,具体项目如“在讨论某个话题时,我爸爸和妈妈的观点不一致,往往让我无所适从”“在促使我做出或改变某个决定时,爸爸和妈妈会相互配合来说服我”等,项目得分越高表示两种沟通之间的相互促进和补充功能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