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进展事件及描述

为全程再现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的发展过程,以给其他地区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和智慧校园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笔者特将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事件以年度方式描述如下:

2.4.1 2009年

2009年6月,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实验目标、要求,明确职责分工和实施步骤。

2009年7月,北京市教委启动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项目,召开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启动会,鼓励区和学校积极参与数字校园实验探索。

2.4.2 2010年

2010年9月,北京市教委召开数字校园建设方案评审会,遴选出第一批实验校候选学校。

2010年11月,北京市教委完成第一批29所数字校园实验校的认定工作,数字校园实验工作进入具体落实阶段,并多轮次地开展培训与指导等工作。

2.4.3 2012年

2012年5月,北京市教委召开第二批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工作启动会,各区学校积极参与。

2012年12月,北京市教委联合北京市财政局颁布了《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管理办法(暂行)》(京教财〔2012〕32号),为实验工作推进提供政策依据。

2012年12月,北京市教委完成第二批38所数字校园实验校的认定工作,数字校园实验工作进入“模式生成”的发展阶段。

2.4.4 2013年

2013年4月,北京市教委召开第一、第二批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方案培训会,指导各校编制建设方案,与此同时,成立了跨专业背景的市级专家咨询团队。

2013年7月,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验收细则》(京教办函〔2013〕35号),进一步明确市、区、校三级验收要求,健全数字校园项目管理制度体系。

2013年9月,北京市教委召开第三批实验校工作启动会,再掀数字校园实验项目浪潮。

2013年11月,北京市教委完成第一批数字校园实验校验收工作,完成第三批数字校园实验校的认定工作。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进入“深化推广”阶段。

2013年12月,北京市教委召集第二批实验校工作会,针对数字校园建设规划、项目管理等方面进行培训。

2.4.5 2014年

2014年1月,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工作的指导意见》(京教基二〔2014〕2号),强化以人为本、应用导向、机制创新、深度融合、集约推进的工作原则和注重业务导向等建设要求。

2014年3月,北京市教委召开第一、第二批实验校工作会,引导实验校围绕办学理念、特色,聚焦课堂开展并深化实验工作,强调市区集约推进数字校园工作。

2014年6月,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学校评估)》,引领中小学从注重数字校园建设向注重规划、应用、效益等方面转变。

2014年7月,北京市教委启动第一批实验校建设与应用评估,以评促建,以评促用,全面带动全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工作。

2014年10月,北京市教委召开第一批实验校建设与应用评估现场会,向全市直播学校汇报和专家点评过程,产生良好的引领、培训和示范效应。依据数字校园项目评估指标体系,完成了对第一批数字校园实验工作的评估。

2014年11月,北京市教委发布“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成果展示交流平台”和《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实践》《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优秀成果集锦》等成果宣传材料,带动全市中小学信息化全面发展。

2014年12月,北京市教委完成“数字校园星级学校”的评定工作,使星级学校的优秀成果得以在全市推广。

2.4.6 2015年

2015年初,北京市教委对第一批实验校优秀成果进行总结提炼,对数字校园实验成果进行提炼与宣传推广,并通过编制各类图文、视频宣传材料在全市范围内宣传推广。在对第一批实验校成果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围绕“教与学、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校园管理、教学互动、校际协同、资源建设”等多个方面形成了19种典型创新教育教学模式,这些创新模式为我市基础教育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北京市教委把这些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发挥了实验校的示范带动作用。

2015年3月,北京市教委召开“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应用成果阶段总结暨交流研讨会”,对第一批数字校园实验工作成果进行了总结和表彰。北京市教委李奕委员出席会议,北京市教委相关部门、区教委、百所数字校园实验校参加了会议。北京市教委会上总结了数字校园工作建设历程、取得的成果以及下一步推进思路,并依据第一批实验校评估结果对实验校进行年度数字校园星级学校评定。表现突出的星级学校在会上分享了各自的优秀成果及经验。李奕委员在会上发表讲话,充分肯定了数字校园实验项目5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并要求各校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总结经验,转变思路,强化创新,强调数字校园发展要重点关注学生作为教育消费主体的实际获得。

2015年3月,北京市教委召开“第三批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工作启动会”。大会邀请第一批优秀实验校代表分享了数字校园建设经验,并对第三批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工作进行了细致安排,开展了相关业务培训。

2015年6月,北京市教委开展第三批实验校的任务书评审工作,对第三批实验校的建设内容及建设方向给予了明确的指导,帮助实验校提取出建设重点及建设亮点。

2.4.7 2016年

2016年3月,为发挥实验校成果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效应,北京市教委开展第二批实验校成功征集活动,组织专家开展了系统性成果提炼梳理和总结凝练,形成了一套能够充分彰显首都教育信息化特色的数字校园典型案例体系,促进了经验成果的交流共享,充分展现了数字校园的集成效益。第二批实验校成果凸显出“混合课堂模式助力信息技术生根教与学”“教师研修和资源建设逐步融入教与学”“协同办公推动集团校管理效率大幅提升”“多元协作成为数字校园领域的联合军”“大数据分析、数据体系建设先行”五大特点。这些成果为全市基础教育改革信息化成果积累形成了宝贵的经验。

2016年5月,北京市教委在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组织召开“2016年度中小学数字校园星级学校评估工作部署暨应用培训会”,全市各区教委中小教科及区信息化主管部门以及全市100所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校长参加本次会议。会上,北京市教委发布了《2015年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并对2016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了部署。会议重点对全市数字校园实验校自2015年取得的新一轮阶段性成果进行了总结、分享,凸显了各学校在围绕教与学、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等几个方面产生的丰硕成果。同时,会上正式启动了2016年度数字校园星级学校评估工作,并部署了相关要求。

2016年6月,为进一步巩固数字校园实验项目成果,北京市教委启动了“2016年度实验校应用评估与星级评定”工作。评估对象涵盖第一、第二批共61所实验校,分六个环节开展,经过前期学校自评、区级选送、专家预评,以及现场评估、师生满意度调查后,由专家组综合评议形成最终结果。共评定五星级学校21所、四星级学校21所、三星级学校19所。评估工作以《北京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实验校信息技术应用水平评估指标》为依据,围绕信息化与“教与学”核心业务的深度融合,从信息化“应用情况”“实际效益”和“持续发展水平”三个视角切入,以常态化支撑水平和融合创新能力为核心考察点,开展对31类指标的量化打分和综合考评。

2.4.8 2017年

2017年,北京市教委开展第三批数字校园验收及验收后的推广工作、数字校园实验校工作总结以及数字校园实验项目后续规划工作。

[1] CMIS,Content Management Interoperability Services的缩写,意为内容管理互操作性服务标准协议。

[2] OA,Office Automation的简称,即办公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