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纯正的语文——第一版《麋鹿》课堂实录及评析

计建华

跳出语文教语文,拨正语文课的非语文化倾向,语文课要有语文味。不管人们对语文新课程的理念怎样阐释与演绎,语文课要把根留住的信念,对于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语文老师来说,应该是永恒的。理论是灰色的,教学实践之树常青。蒋老师《麋鹿》一课的教学在我眼中成了新课程实施至今一道特别亮丽的风景线,甚至可以成为许多语文老师的教学典范。

一、透过创生性语段看,认知技能目标已经不留痕迹地落实于语文实践活动

课程改革中,语文课堂容易出现这样的倾向性:注重了探究性,丢失了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丢失了教师的有效指导;注重了课外拓展,丢失了文本内涵。反之亦然。知识技能目标如何与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不同维度有机统一在同一坐标中,是语文新课程留给我们的新课题。蒋老师的课作出了响亮的回答,他的教学设计水乳交融,天衣无缝,让人感觉到教学居然可以如此惟妙惟肖。

教师富有智慧性地编辑组合成的带生字语段是本课的一个亮点,也是最具课程创生价值与推广意义的地方。细细悟来,的确一箭多雕。首先,生字在新语境中的再现遵循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语言习得规律。新语境的出现使学生学习生字有了新的生长力量,在鲜活的语境中,学生不断接受语言的视觉反应并形成语感。其次,字词理解的基本功训练形式生动,在反解释中让学生感悟到新词的意思。而本课真正出彩的地方是蒋老师的新编语段把课文的行文线索作了纲领性的提挈,提前对于课堂结构作了方向性的引领,学生有了把握课堂步骤的思想准备。课中学生对于主要内容的概括(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其实已经站在了统领全文的高度,学生不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由于教师的指导无形地、隐性地为学生增加了内功,所以学生回答时难度系数并不大。课堂教学从要求学生抽象概括到现在只求学生感悟,语文学习更符合学习规律与学生心理规律了。

二、透过三个剪辑来看,自主、合作、探究已经理智地增强了有效性、针对性和灵活性

以合作来说,结课时老师要求语文课代表把同学们帮麋鹿写的竞选报告片段拼起来,进行调整(或增补或裁减),整理后打印出来人手一份,再一起修改。丰富多彩的个体智慧一旦聚集,就产生了综合效应,集体财富又通过学习委员个体努力实现增值。比之许多课堂上泛滥成灾的四人小组讨论,蒋老师赋予了合作以新的意义,使它的内涵与外延更丰富了。专家所倡导的学习型组织的核心修炼之一就是团体学习,而蒋老师布置的课堂任务完全是在全新的组合方式上促成了学习型班级的形成。

探究学习是现代西方学校日常教学方式,但在一些语文新课堂上却被用得形似神不似,有识之士提出探究学习已被泛化与神化的警告。出路何在?现在需要一批有敏锐思考力的语文教师站出来用实践拨乱反正。从现实的课堂教学来说,探究学习应该根据文本特点、学生特点,进行具体化、个性化的操作。说明文难上,曾有网友戏语:纠缠文字太枯燥,搞表演太浮躁,读起来又没有情调。但在《麋鹿》教学中,蒋老师没有简单枯燥地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来探究麋鹿的特点,而是借助形象化的驯鹿图来作比较,学生在观察、辨析中潜心体会文本。这样的探究很形象,操作性又强,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探究深深地植根于文本语言的沃土中。五位同学的五种不同理由,无一不来自于对驯鹿图的细心审视,无一不来自于对文本信息的选择性提取,无一不来自于比较性探究中睿智的发现。

众所周知,自主学习容易走进放任自流的误区。同样写竞选报告,可能有的老师采用全放的方法,不指导,先写了再说,但这样过于发散的课堂容易造成收效低微。提倡自主学习,教师的指导作用不能丢,该出手时就要出手,我想教师一定要提前预设好指导方案。蒋老师让学生帮《麋鹿》写竞选报告,其妙笔生花之处正在于提供了全新的、多元的、科学的参照系并及时交流了写作角度。中国虎与藏羚羊当选奥运吉祥物的几大理由为学生作了活生生的范本,学生得到了写作角度的暗示与材料组织方式的感悟,教师组织的交流更让他们明确了方向,写起麋鹿的竞选报告来有板有眼。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学生在这一广阔的空间里正因为有了跳跃的力量,所以才情感迸发,灵感闪现,语感充实,语言与精神同构共生。

三、透过课堂结构看,教学过程的逻辑发展链呈全方位推进态势

学生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依赖于有效的活动形式。课堂中的活动安排不应该是随意撷取、任意组合的,而是需要对活动进行系统的规划设计并进行科学组合,在教学过程中构成一个逻辑环,使分散的活动有机组合,平板的活动循序渐进,孤立的活动互涵共振。透过课堂结构看,蒋老师的《麋鹿》一课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依据文本材料安排,重组了学习的科学里程,使分散的活动有机组合。全课从整体感知课文结构入手,到部分解读,再回归整体提升,依次学习了麋鹿的传奇经历、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本身容易分散的教学组块统一在了一条主线上。

其次,设计了不同阶段的活动,使平板的活动循序渐进。教学活动要按照教学规律和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以及学生认知和身心发展情况,有次序、有步骤地进行,以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蒋老师的课其实分成了五大部分:1.借助组合语段,整体把握文章结构。2.个性情感体验,解读麋鹿传奇经历。3.观察寻找辨析,把握麋鹿外形特点。4.游客提问互动,探讨麋鹿生活习性。5.交流写作角度,撰写竞选报告。针对不同教学要求与操作特征,五个阶段的活动分别设计了互不雷同的语文实践活动方式,使整堂课中原本容易平板的活动循序渐进。

最后,融入超学科设计,使孤立的语文活动充满生活气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是课程的综合化,语文课首当其冲应该与其他学科甚至非学科课程糅合起来,共同铸造为学生生命奠基的“语言精神合金”。《麋鹿》一课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人文精神的培养,许多地方可能已经超越了学科界限,而直抵学生的生命领域。当蒋老师在多媒体上打出一个卡通的麋鹿头像时,学生会心地微笑了,语文课原来也可以这样生动有趣!

语文课程改革需要走学习、批判、实践、反思、重建的革新之路。当改革出现一些误区的时候,蒋老师的课犹如扑面春风,定能催生语文界更多含苞欲放的花蕾。

附:《麋鹿》课堂简录(刊于《人民教育》)

师:同学们,我觉得这篇课文的生字挺多,而且很难认。所以这节课,我先要检查一下你们这篇课文的生字是不是认识了,会读了,你们有信心通过检查吗?

生:有。

师:我把生字结合到这段文字里了(指多媒体),请你自己读一读。

麋鹿俗称“四不像”,其角、尾、蹄、毛等独具特色。

麋鹿胎生,孕期长,生长慢,喜欢生活在气候温和、林茂草丰的湿地环境中。

麋鹿曾因在战乱中惨遭杀戮,在故土销声匿迹。后来,在颠沛流离并几乎要灭绝于欧洲时,英国的贝福特公爵深明大义,收养了世界上仅存的18头麋鹿于自己的私人别墅——乌邦寺,由于饲养得法,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1986年8月,39头麋鹿结束在海外的漂泊生活,经过长途跋涉,回归故土,回归自然。至今,麋鹿总数估计已逾千头。

师:能读下来吗?这里有一个字特别难读,它的意思是“超过”。

生:这个字念“逾”。

师:你在平时看到过这个字吗?

生:年逾古稀。

师:同学们,年届70就是“古稀之年”“年逾古稀”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年龄超过了70岁。

师:还有两个字经常“山”和“水”一起用,这两个字念什么?

生:跋涉。

师:“跋山涉水”简缩一下,就是“跋涉”,爬山水的意思。

师:这里有一个词,和“漂泊不定”意思相近,但又强调了“生活艰辛、无家可归”的意思,这个词读什么?

生:颠沛流离。

师:一起读一遍。

生:颠沛流离。

师:我再继续检查,我在黑板上写一个词,请一个同学读和这个词相对应的段落。(师板书:外形)

生:(读第一段)

师:谁来读和这个词对应的段落。(师板书:传奇经历)

生:(读第三段)

师:请你们一起来读和这个词对应的段落。(师板书:生活习性)

生:(读第二段)

师:你们觉得整段话和这篇文章有什么关系?

生:我觉得这段话是整篇课文的浓缩。

生:我觉得这段话概括了整篇课文。

生:我觉得这段话是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从你们的回答来看,你们已经掌握了“主要内容”的概念,那么谁可以把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得再简洁一点。

生:……

生: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传奇经历。

师:是啊,同学们,这是一篇说明文,读这样的说明文,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知道麋鹿的外形、生活习性和传奇经历。但是,我们仅仅知道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读出隐藏在这些知识背后的情感。所以,蒋老师建议你们再用心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你们是否高兴了,悲伤了,痛苦了,忧虑了,愤恨了,同情了,生气了,感动了,惊讶了?

(多媒体呈现高兴、悲伤、痛苦、忧虑、愤恨、同情、生气、感动、惊讶等词)

生:(用心读课文)

师:你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生:我有点悲伤,因为我从课文中知道,麋鹿这种动物差点灭绝都是因为人类破坏环境以及战争造成的。如果麋鹿真的灭绝了,那也是人类自己惹的祸。

生:我有点感动,因为我发现麋鹿在国外相继死去,而英国的贝福特公爵对生活在自己庄园里的麋鹿精心饲养,所以麋鹿生长良好,迅速繁殖,最为可贵的是,他无私地将麋鹿向各国输出,我很敬佩他。

生:我很高兴、自豪,因为只有祖国富强了,麋鹿才能回归祖国、回归故乡。

生:我也很高兴,因为书上说:“据科学家考证,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就有麋鹿”,这足以证明,麋鹿是我国特有的物种。

生:我很悲伤……

生:我很生气……

师:看来,你们都读懂了麋鹿,如果我们的教室里出现一头“鹿”,你能辨别出它是否是麋鹿吗?

生:能。(齐声)

(多媒体出现“驯鹿”图)

师:你觉得它是麋鹿吗?

生:(有学生说是,有学生说不是)

师:请举手说“是”的同学解释一下,你为什么认为它是麋鹿?

生:因为图上的这种鹿“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

生:……

师:我首先要表扬你们善于抓住事物最主要的特点进行辨析,但是你们认错了,图中的这个动物,人们也称它为“四不像”,角似鹿非鹿、面似马非马、蹄似牛非牛、尾似驴非驴,但它不是麋鹿。请你再仔细观察一下这头鹿和读一读这篇课文,请你从文章中寻找它不是麋鹿的理由,找到一条,请简要地记录一条。

生:(开始读、寻找)

师:老师建议你们不要讨论,自己独立观察、寻找、辨析。

师:可以交流了吗?

生1:书上写着“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其他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而这头鹿的角就是指向前方的,所以我认为它不是麋鹿。

生2:书上写着“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而这头鹿的尾巴像兔子尾巴一样几乎没有,所以它不是麋鹿。

生3:书上说:“麋鹿蹄子宽大,行动轻快敏捷。”但这头鹿的蹄子好像并不是很大。

师:你能注意到这一点很不容易,由于麋鹿蹄子宽大,横渡长江,易如反掌。

生4:麋鹿的生活环境是林茂草丰的湿地环境,但是,这幅图里,林不茂,草也不丰。所以,这不是麋鹿。

生5:书上说:“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不管是冬季还是夏季,毛总是偏棕色的,但是图上的这头鹿却是灰色,因此它不是麋鹿。

生:……

师:同学们,你们所说的这些理由,都是麋鹿区别于其他鹿的显著特点,作者紧紧抓住这些特点来写了,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们,这头很像麋鹿的鹿叫“驯鹿”,想看真正的麋鹿吗?

生:想!(激动)

师:可以给你们看,但有一个交换条件,你看了以后,要像一个讲解员一样上台来介绍麋鹿的主要特点,行吗?

生:行!(跃跃欲试)

师:这就是麋鹿,请你们在座位上练习一会儿。

生:(在座位上练习。)

师:谁愿意上来试试。

生:各位游客,欢迎你们来英国,更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贝福特公园,来贝福特公园,就一定要看看麋鹿,你们看,那就是麋鹿,它的体形很大吧,一般雄麋鹿体重可达200公斤呢!它的角也很长,站着的时候,角的各个枝尖都指向后方,这是它独有的特点哦,因为其他鹿的角尖都指向前方……再次感谢你们来贝福特公园参观,谢谢。

师:掌声鼓励,讲得真好,但是现在讲解员很难当啊,因为很多参观者要提问,如果面对参观者的各种提问,能从容应对,那这个讲解员算得上是高级讲解员,谁愿意当高级讲解员?

生:纷纷表示愿意。(一男生上台)

师:先生,你贵姓?

生:姓李。

师:李先生,听说麋鹿喜欢生活在湿地环境中,那么它身上哪些身体特征和湿地环境相适应?

生:这位先生,麋鹿的尾巴比较长,长尾巴用来驱赶蚊蝇,以适应沼泽环境中的生活。麋鹿蹄子宽大,因此它可以水中游泳和寻找食物,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冬季脱毛后变成棕灰色。

师:小姐贵姓?

生:蔡。

师:蔡小姐,听说麋鹿身上有许多鹿中之最,你能为我们介绍介绍吗?

生:麋鹿的角型是鹿科动物中是最独特的,它站着的时候,麋鹿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而驯鹿的角尖指向前方;麋鹿的尾巴是鹿科动物中最长的;麋鹿蹄子也可能是鹿中最宽大的,行动轻快敏捷,它们常在水中站立、跋涉、潜游和觅食。

师:各位讲解员,如果我现在问你们,麋鹿和驯鹿的区别在哪里,你能说吗?(能)是啊,读书不能死读书啊,要活学活用。

师:现在,如果教室里出现一头鹿,你能辨别出它是不是麋鹿吗?

生:能!(很有信心的样子)

(多媒体出现一个卡通的麋鹿头像)

生:(笑)

师:跟大家开个玩笑,这是一个卡通的麋鹿图像。为什么要画这么一个卡通头像呢?因为有人推荐麋鹿参加奥运吉祥物的竞选。麋鹿的竞争对手不少啊,你们认为它会有哪些竞争对手?

生:孙悟空。

生:藏羚羊。

生:熊猫。

生:中华鲟。

生:……

师:所以啊,麋鹿要想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把竞选报告写好。那么麋鹿身上究竟有哪些优势,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写哪些推荐理由呢?请你们研究课文,参考老师给你们的资料,好好想一想。

师:我们一起交流吧?

生:我觉得可以从外形健美(师帮助概括)的角度来说,因为……

生:我觉得可以从传统文化(师帮助概括)的角度来说……

生:我觉得可以从国际合作(师帮助概括)的角度来说……

生:我觉得可以从象征意义(师帮助概括)的角度来说……

……

师:下面请你围绕其中一条迅速写一个片段。

生:(写)

生1:麋鹿在汉朝以后逐渐减少,濒临灭绝,甚至销声匿迹了,但在恢复繁殖后,它被当做友好的动物大使向各国输出,麋鹿结束了他们大半个世纪在海外颠沛流离的生活,回到祖国繁衍生长,不正是象征了我们伟大祖国正在走向繁荣富强吗?

生2:麋鹿的外形奇特,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像驴,而在人们脑海中,鹿性情温和,马善于长跑,牛劳动默默无闻,驴憨厚老实,而麋鹿集中了它们的特点,象征了它们的好处。

生3:麋鹿是世界濒危动物之一,其保护和拯救之急,非常切合奥运环保使命和要求,这对于生态保护具有重大意义……

生4:麋鹿体形奇特,身手敏捷,威仪天成,体现了力与美的结合,与“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高度和谐。

生5:麋鹿可以告诫人类爱护和平。麋鹿可以说是不幸而又幸运的。它曾经因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而惨遭厄运,有的被杀戮,有的被装上西去的轮船。然而最终它们……历经坎坷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生6:麋鹿有一种像“鸡尾酒”那样的精神——博采众长,而我们奥运会也要吸取别人的优点,向其他举办国好好学习,争取做得更好。

师:同学们,蒋老师要问你们,把这些片段拼起来,是不是就是一篇好文章,肯定不是,拼好之后,一定要进行调整,或增补或裁减,这件事就请你们的语文课代表来做。课代表整理好后,再请你们的班主任帮忙打印出来,人手一份,大家再一起修改。

师:同学们,我最后要说得是,同样的内容,不同的用途,文章结构是不同的,写说明文,向大家简单介绍麋鹿的基本情况,可以按照这样的结构来写(指板书),为麋鹿写奥运吉祥物的申请报告,可以按这样的结构来写(指板书),明白吗?不明白,自己去慢慢领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