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什么是教育

本章概述

本章主要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介绍教育是什么。在理论层面,本章区分了教育的词源含义,明确了教育的本质,探讨了教育的现代意义。在实践层面,本章分析了教育的要素,介绍了教育的“四要素说”,提出了教育形态的不同分类和教育的存在形态。

结构图

学习目标

学完本章,你应该能够做到:

1.明确关于“教育”的中西词源及教育的本质。

2.知道教育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3.知道教育有哪些形态,具体表现形式是什么。

读前反思

学习本章之前,请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教育?

2.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各起着怎样的作用?

3.为什么说在一个人的发展过程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是不可或缺的?

引导案例

“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机器!”这是我到省内某所名校私下了解到的不敢公开的治校格言。该校一位老师偷偷告诉我,此乃该校成为名校的法宝之一。

“不过,这里的升学率就是高!”这是当地百姓的口碑。老百姓的口碑好就说明学校办学水平高,社会的认可就是学校的成功。然而这个地方穷啊,问问当地其他学校的教师工资,问问百姓收入,真的难以启齿。有老百姓说:“让娃好好学,考上大学赶紧走出这个穷地方,一辈子不要回来!”由此看来,被上级重视和被人们奉为“法宝”的,被老百姓认死理的,依然是坚不可摧的“高升学率”。

作为一名草根教师,我读了些书,便有一种“位卑未敢忘教育”的情怀,在这里要不客气地对这种所谓名校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我坚决反对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

“把学生培养成学习的机器”,说白了就是“把学生培养成考试的机器”!中国的老百姓似乎都认可了这个传统观念,对教育的这条弊端早已默认并已达成共识。而那所学校正是基于这个共识,在教学管理中抓住了重中之重。“靠!拼!豁!”是手段,“天天(考),周周(考),月月(考)”是法宝,用不着丝毫的遮遮掩掩。毫无疑问,这应该是一所实事求是的学校,一所能“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学校!为了升学率,目前还有多少学校在把高升学率当成学校的生命线?

一下子想起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来,用陶老先生的言论来诠释他们的做法吧:

“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育要培养一棵棵有个性特点的麦苗而不是工业化流水线上千篇一律的产品。”那所学校的作为呢?教师不过是一群热衷于设计生产流水线的技师而已,根本不是“汗滴禾下土”的辛勤园丁。

学生是人,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灵魂有个性的人。而那些地方的教育者却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填食的鸭子,探物的机器人。即使学生全都升入高中,考上大学,将来又有什么大用呢……

教育真的没有那么复杂。把你感兴趣的事情尽着才能做好,把你喜爱的人尽着力气爱好,把你喜欢吃喝的东西尽着热情吃好,把你讨厌的人事尽着宽容躲好。虽然我们外在的躯体渐渐衰败,我们内在的生命却日日更新。这应该就是教育的意思了。

让我们仔细反思一下200多年前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的一段警告:“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资料来源:王文格.2013,我对教育的一份担忧.http://www.21ccom.net/articles/gsbh/zw/2013/1225/97614.html,2013-12-25

“教育是什么”是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问题,教育活动中的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所有这些都与如何看待教育是直接相关的。对于要当教师的人来说,首先要明确的问题就是“教育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