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 欣慰 感谢[1]
——在“余映潮语文教育研究”研讨会上的演讲
余映潮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各位同仁:
我这些日子的心情,可以用幸福、欣慰、感谢三个词来形容。
幸福的感觉来自于这一次的聚会。
欣慰的感觉来自于大家对我的热情。
“深深感谢”则是我发自内心的、要对各位反复表达的四个字。
本来我已经写了一篇《我和我的语文教育研究》,作为这次大会上的发言。但这篇由100个句子组成的文章已经编入了大会的论文集,大家都已经读到和看到。于是我就不想用它了,我想讲讲自己生活中感受最深而又有益于青年教师成长的三个话题。
第一个话题,“时间”。
有人说,如果我们没有了今天,那我们什么都没有了。我还想这样说,我们曾经走过很多“今天”,但在曾经的很多“今天”中,我们却什么也没有。
在生命的长河中,我就曾经损失过整整10年的时间。似水流年,无可逆转。所以一切都晚于人家,一切都需要时间,一切都脚步匆忙。
我将我的感受写入了我在教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与学生一起写的诗中:
假如生活重新开头,
新的美景在向我招手,
我欣喜地拥抱我的时光,
把两步当作一步走!
我将我的感受也写入了短文《立即》:
“立即”,就是让自己快点做起来。
“立即”,就是简洁,就是快速,就是极有自制力。
“立即”因此而给了我们以最最宝贵的财富:时间。
与时间同步的,还节省了我们最最宝贵的另一种财富:精力。
“立即”应是一种生活习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立人方式;“立即”带来的是效率;而我们生活中的休憩、愉悦、浪漫,并不会因此而逊色。
因此,如果从时间的角度来评价,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几十年来基本上没有享受过尽情休息的人。我的绝大部分成果,都是在休息日、节假日和业余时间中创造出来的。
我给我的弟子章登享写过一首赞美诗,同时也表达着我自己的感受。其中有几句这样写道:
一盏灯,
一个痴情笔墨的人,
还有一张书桌。
秋冬春夏都在寻觅、思考与提炼中走过。
韧性就是**,
精华只能在严谨中收获。
清苦虽然是一个特别的词,
但天天都有快乐。
……
我还从一个更深刻的哲理层面感受时间与人生的关系:投入事业的早晚与事业的成果并不能形成比例。关键在于要智慧地走在时间的前面。
我这个在事业上起步很迟的人,却早在1993年就开始了中学语文案例研究,写出了中学语文教例品评100篇。这比一般人的案例研究早了10年,所以当现在人们热情地进行案例研究的时候,我则是在不断地创造着案例。
可以说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中还有无数个空白无人问津或者涉之不深,任何时候进入这种研究都不能称为“迟”。
哪怕你到100岁的时候,只要你有兴趣,还有研究的空白在等着你。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珍惜时间,早早地用“研究”二字来丰富自己呢?
第二个话题,“工作”。
我对工作的态度是:珍视,珍爱。
可以用瞻前顾后、苦心孤诣、全力以赴、始终如一这些词语来形容。
对工作的这种态度来源于我对生活的热爱。
而不管命运将我抛向何方,而不管生活给我什么样的地位。
即使我在当知青农民的时候,我都可以在万般无奈中创造着自己的生活。
如果要用一句什么样的话来概括我所坚持进行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工作,那就是十个字:“实实在在的非常规手法”。
如:
连续许多年的中学语文主题式研究活动,
课堂教学艺术研究小组等五支教研队伍的建设,
对青年教师读书笔记与论文写作的严格要求,
对年轻教师的关爱呵护和尽心的辅导,
绝不保留地将自己的研究心得介绍给青年教师,
将非常多的年轻教师推向赛场,推向报刊,
以身示范,
一定将事情做到精致甚至尽善尽美的程度,等等。
非常的劳累,但换来的是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的进步。
当然也就有自己的提升与长进。
工作精神与工作水平就是这样在坚持中磨炼出来的;没有这样的工作精神,就没有这样的工作水平。如张水鱼老师在她的诗中表扬我时所说的一样:
[1] 余映潮:《幸福 欣慰 感谢》,载《中学语文》,2007(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