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合作学习与合作教育
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是一个有着特定含义的概念。在我国,不少教育工作者经常将“合作教育”“合作教学”“合作学习”以及“合作的教育学”等概念混同起来。
在欧美教育实践中,合作教育是一种产学合作的制度,是由社会与学校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方式。加拿大教育部曾于1988年在一份文件草案中将合作教育描述为“将学业学习和课堂理论与实际工作经验统合在一起而构成的教育、商业、工业和劳动力之间的伙伴关系”。[27]
一般认为,合作教育制度是20世纪初首创于美国中部的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之后在欧美国家广泛流行,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和完善,现已成为许多国家高等教育制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美国,政府对合作教育一向采取积极支持的态度,在过去的30年中,联邦政府共投资2.75亿美元支持合作教育的发展。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在一篇关于高等教育的讲话中,对合作教育倍加赞扬,并表示采取积极态度支持合作教育的发展。另外,美国合作教育领域内的学术研究和交流也相当活跃。全美合作教育协会定期召开会议,并出版专业刊物。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的合作教育在世界许多地方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许多国家中,合作教育都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目前,有关合作教育的世界性组织已经成立,这个组织每两年召开一次会议。[28]
由此可见,欧美等国的合作教育不同于我们本书所研究的合作学习,应当说,它们属于不同的研究领域,处于不同的研究层面,不可同日而语。但在我国,由于我们对欧美等国的合作教育缺乏了解,因而出现了将合作教育与合作教学等混为一谈的情况。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做法是不妥的,值得我们在从事合作学习的研究时加以关注和区分,特别要注意区别对待欧美等国的合作教育与我国的合作教育。因为在我国,合作教育与合作学习在某种意义上是相通的。
[1] Vermette, P.Four Fatal Flaws: Avoiding the Common Mistakes of Novice User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The High School journal ,1994(3).pp.225-260.
[2] Ellis,A.K.&Fouts, J.F.Research on Educational Innovations .Larchmont, NY: Eye on Education,Inc.1997.p.165.
[3] 盛群力.对美国中小学兴起的“合作热”的拙释.教育评论,1990(3):68.
[4] 吴文侃.当代国外教学论流派.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120-121.
[5] C.H.雷先科娃,B.Q.沙塔洛夫,Ⅱ.A.阿莫那什维利,等.合作的教育学——关于实验教育教师会晤的报告.朱佩荣,译.全球教育展望,1987(2):3.
[6] 吴文侃.当代国外教学论流派.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122.
[7] 吴立岗,夏惠贤.教学原理、模式和活动.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501.
[8] 杜殿坤.创立中国式合作教育理论的良好开端——评上海市重庆北路小学的合作教育实验.小学教学,1991(9).
[9] Slavin,R.E.Cooperative learning.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80(1).pp.315-342.
[10] Johnson,D.W.,Johnson,R.T.&Holubec,E.J.Circles of learning: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 .Edina,MN: Interaction Book,1993.p.5.
[11] 沙伦,S.合作学习论.王坦,高艳,译.山东教育科研,1996(5):59.
[12] 嘎斯基,T.R.合作掌握学习的策略.王坦,译.山东教育科研,1993(5).
[13] Davidson, N.(Ed.) Cooperative Learning in Mathematics: A Handbook for Teachers .Menlo Park, CA: Addison-Wesley,1990.
[14] Light,P.H.&Mevarech, Z.R.Cooperative Learning with Computers: an Introduction.Learning and Instruction , 1992(3).pp.155-199.
[15] Winzer, M.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the Canadian Classroom .Scarborough, ON: Allyn and Bacon, 1995.p.679.
[16] 王红宇.合作学习的理论与实践.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1993:2.
[17] 王坦.合作学习:一种值得借鉴的教学理论.普教研究,1994(1):63.
[18] 林生傅.新教学理论与策略.台北: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9:178-186.
[19] Schulz, J.B.& Carpenter, C.D.Mainstreaming exceptional students: A guide for classroom teacher.Boston: Allyn and Bacon.1995.p.406.
[20] Lang, H.R., McBeath, A.& Hebert, J.Teaching Strategies and Methods for Student-centered Instruction .Toronto: Harcourt Brace,1995.p.346.
[21] 陈燕.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杭州:杭州大学硕士毕业论文,1997:4.
[22] Bauwens, J.& Hourcade, J.J.Cooperative teaching:Rebuilding the Schoolhouse for All Students .Austin Texas:Pro-Ed.1995.p.7.
[23] Hazelip,K.Outcome Interview: Tom Guskey.Outcomes ,1993(1).
[24] 盛群力.小组互助合作学习革新评述(下).外国教育资料,1992(3):26.
[25] 王坦,高艳.合作教学的互动观及其启示.教育评论,1996(3):28.
[26] 王维.合作教学与实验在山东开题.中国教育报(教育科学版),1993-12-09.
[27] Nichols, E..Cooperative Education:Coming of Age .1990.p.2.
[28] 傅维利,李英华.合作教育及其在当代美国的发展.比较教育研究,199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