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国教育学家福茨(Fouts)在新近修订的《教育改革研究》(第四版)一书中重申:“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始有研究以来,合作学习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加之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倡导,合作学习越来越被赋予实际意义和更高期望,逐渐形成研究及实践的热潮。与国外合作学习的研究相比,我国的合作学习研究起步较晚,偏重理论研究,实践层面的研究较为薄弱,特别是对合作学习具体教学策略的研究还比较欠缺。本书的出版,似可以填补这一空白,是一次将合作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结合的有益尝试。

统观书稿,有以下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一是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本书虽然侧重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探讨,但同时也注意兼顾了每种教学策略的理论阐述与深入分析。特别是在前三章,就合作学习的基本理论及国外、国内合作学习研究动向做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为后面章节具体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分析与探讨做了理论上的铺垫。本书对每一种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介绍与分析,都包括基本要义、教学流程、简要评价、教学实例四个部分,简单明了,便于把握,有理论,有实例,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二是体现了国外、国内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融合。国外对于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的研究行之有年,成果丰硕,本书编写充分吸收了当前国外最有影响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研究成果,以使广大学习者们对国外合作学习的主流教学策略有一个比较客观的了解。同时,本书作者也注意编入了我国关于合作学习的一些典型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大都是20世纪以来,我国合作学习研究者在借鉴国外合作学习相关理论基础上,在我国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升华而成的,具有较强的本土特色和适用性,值得学习和借鉴。

三是体现了国外、国内合作学习学者的研究共识与成果的时代特点。本书很重要的篇幅是向读者介绍国外、国内合作学习的最新研究动向以及体现出来的研究理念,进一步拓宽了学习者的研究视野。在研究方法上,国外合作学习引入了情境研究方法,其目的是走出在实验室里对合作学习的研究,注重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发挥出合作学习应有的作用与功效;而合作型学校的建构,将合作学习的方法从课堂教学延伸到了学校管理,将合作的理念从课堂渗透到了整个学校。国内合作学习研究动向中,作者基于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基础,从教学伦理的角度来深度反思合作学习的价值与意义,分析合作学习的有用性与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倡导全员合作学习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外合作型学校的建构与国内全员合作学习模式的提出是殊途同归的,即彰显了合作学习自身的深厚理念,也赋予了合作学习更深的理论内蕴。

本书作者刘玉静教授、高艳教授与吴仁英副教授是长期从事合作学习研究的学者,从事合作学习研究十余年来,发表过诸多有影响的专著与论文。三位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所长,在充分尊重学术、体现学术公平的基础上,互有分工,互有侧重,共同完成了此书的撰写。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本书是三位学者集体智慧的结晶。

当然,由于对某些问题研究得不够充分,本书有些观点还有待于继续探讨。真诚欢迎专家作者、同行及读者批评指正。

王坦

2014年11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