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
重视师范教育 提高师资质量[1]
科学技术现代化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关键,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但是如何才能办好教育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哪里?我们认为,关键就是要有一批既热爱教育事业又懂得教育规律的人来办教育,要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建立这样一支教育干部和教师队伍,毫无疑义,师范教育肩负着重要的任务。所以,有人把师范教育比作教育事业中的“工作母机”,不是没有道理的。师范教育质量的高低,也就是培养出来的师资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中小学教育的质量,进而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和提高,也影响到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人才的培养。
世界工业化国家都十分重视师范教育,对中小学教师有严格的要求,并且采取措施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质量。拿日本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小学教师和中学教师分别在中等师范和高等师范学校培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模仿美国教育制度,自1947年以后,这些学校都升格为高等教育机构,在各都、道、府、县设置了国立教育大学或在综合性大学中设教育学部,要求学生学完非教育学科的课程后,再学习教育专业课程。这样,小学教师至少需要受过两年或两年以上的高等教育,中学教师必须受过四年的高等教育,并且要由各级教育委员会对学习合格的人颁发“教育许可证”,然后才能当教师。法国和德国对教师的要求更为严格。法国的小学教师要由师范学校培养。这种师范学校招收中学毕业会考及格的学生,进行两年师范专业教育,毕业考试合格以后,在小学教学一年。在此期间,评审委员会进行观察和考试,合格者授予小学教学能力证书,获得正式小学教师资格。初中教师一般是师范学校毕业或取得大学普通文凭的二年级毕业生,再到教师培训中心学习三年,经过考试,取得证书。高中教师则需要大学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并通过教师资格考试,才能取得中学教学能力证书,成为正式教师。
资本主义国家把教育当作一种投资,目的是追求高额利润,他们很讲究投资的效率。提高教师的质量,就是为了求得教育投资的较高效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国家的性质与他们不同,我们培养的人不仅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有共产主义的高尚品质,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为了发展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发展国民经济。如此就要培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人才,就要讲求教育效率。提高师资质量,就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我国,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都比较薄弱,本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7年,由于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加强了师范教育,教师的质量不断提高。但是“**”的不良影响还没有肃清,有些人看不起教师这个职业,不愿报考师范,不肯当教师。其实教师应当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人,因为教师是启蒙者,是塑造人的巨匠,他们曾为每个人才的成长打下必要的品德、知识、情趣基础。教育水平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快或慢的标志之一,教育落后必然拖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后腿。因此,我们应该肃清“**”的影响,纠正轻视教师的错误思想,树立当教师的责任感和光荣感。
有的人认为,教师不需要高深的学问,只要能把课本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就可以了。因此招生的时候,师范院校被放在最末等,师范院校新生的质量就比别的院校要低一等。表面看来他们重视理工,不重视师范。其实,轻视师范,人才不能大批培养出来,理工也就很难搞上去。他们是教育上的“近视眼”。还有些办教育的人,对师范教育有一种偏见,认为师范院校用不着搞什么科学研究,它的学术水平可以低一点。你要想搞成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他就说你是好高骛远,“向综合性大学看齐”。这完全是一种误解。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师范院校不搞科学研究,也就不可能提高其教育水平,就不可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中学教师,以适应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再说,在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上向综合性大学看齐,又有什么不好呢?当然,师范院校的科学研究,除了开展基础科学的研究以外,还应该着重开展教育科学的研究,总结我国教育工作经验,把它提高到教育理论上来,再去指导实践,这体现了师范院校的特点。
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没有必要办师范院校。他们认为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水平高,底子厚,当教师比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有后劲,因此,他们主张师范院校中不讲教育学科,不搞教育实习,以便腾出时间来教授专业课。这也是一种偏见。教育是一门科学,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只有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才能办好教育,提高质量,多出人才,快出人才。总的来说,学过教育理论的人总是比没有学过的人更懂得教育的客观规律。当然,教育规律就像其他学科的知识一样,不是说非在学校里学习才能获得。但是正如不能因为有人能够业余学好数学,就可以在学校取消数学课一样,师范院校也不能取消教育学科。我们要培养教师自觉地掌握教育的客观规律。至于过去确实有些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如综合性大学的毕业生的知识宽厚,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就是因为对师范教育的学术水平不够重视。有的同志还引用了有些国家近年来取消师范学校的建制事例,认为可以不要师范教育。殊不知,有些国家取消了师范学校,但并没有取消师范教育。他们要求学生从综合性大学毕业以后再上1~2年的教育学院,学习教育学科知识,参加教育实习,再经过考试才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可见他们取消师范院校是为了提高师范教育的水平。我们国家人口众多,中学发展很快,教师数量不足,不可能用延长学制的办法来提高教师的质量,最现实的办法就是努力把师范院校办好。
为了办好教育,我们认为,第一,教育要有立法,不仅我国的教育制度、各级各类学校的结构和任务要用法律定下来,而且对教师的要求要立法。法律要规定,达到什么水平才能担任那一级的教师,规定教师的考核制度和晋升制度。
第二,招生时要特别注意师范院校的新生质量,要动员优秀的中学毕业生报考师范院校。师范院校要像重点学校那样优先录取。
第三,各级教育部门要重视师范教育的建设。在经费上、设备上,要把师范院校放到和综合性大学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特别在当前师范教育已经落后的情况下,更要采取措施,改善师范院校的各种条件。
第四,可在综合性大学中开放教育学科。因为中学教师光靠师范学院来培养是不够的。从过去的经验来看,综合性大学有一部分毕业生将来要当中学教师,因此,要对他们进行师范专业教育,使他们掌握教育规律和艺术。中等专业学校的教师要由专业师范学院来培养,以保证专业教师的质量。
第五,加强现任教师的在职培训工作,使他们逐步达到法定水平。
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需要教师;为祖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培养科学技术人才,需要教师;人类的文明进步,需要教师。让我们共同努力,办好师范教育,培养更多更好的教师,为从根本上提高我国的普通教育质量而努力。
[1] 原载《人民教育》,1979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