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序

教育即发现

——基于广雅和谐教育理想的教育主张

为改变晚清以来中国所面临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于1888年创建了广雅书院,致力于培养“上者效用国家,次者仪型乡里的有用之材”。书院定名“广雅”,取“知识广博,品行雅正”之义。作为官办书院遗珍,广雅具有典雅的书院气息,浓郁的岭南文化,学校“德育智育体育并举”,教学内容“讲西学存中学”。学问与人格并重并举、中学与西学和谐交融。和谐教育思想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启迪着历届广雅人思考如何让教育更和谐。

当前教育改革立足课程重构,关注学生发展,贴近教育本真,成果也振奋人心,为科教兴国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我们为之欢欣鼓舞的同时,也深刻意识到教育是关乎人类灵魂的伟大事业,教育改革是一程永远没有句点的“发现之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而时代的发展也给教育者不断提出了新的问题。

长期的观察和思考使我们意识到:教育就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唤醒另一棵树。发现学生的禀赋,学生才有无限发展的可能;发现教师的潜能,教学才能百花齐放,学校才能成为师生幸福的乐园。

教育即发现。“发现”的英文是discover,其前缀dis-意为“分离”“去掉”,cover意为“遮盖”“掩蔽”。这个简单词汇对教育有诸多启示——“发现”,本质是解放,是唤醒,是去除功利表面后的教育本真。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广雅第23任校长梁漱溟先生在《我的人生哲学》中也谈到:“每个人都蕴蓄着一团力量在内里,要藉着活动发挥出来。”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这样一笔财富,它可能是涓涓小溪,可能是郁郁森林,可能是金黄水稻,可能是滚滚麦浪……教育,就是要创设环境与条件,引导学生发掘这笔财富并以独有的方式呈现出来。

回归教育本真,发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成长。这正是广雅教育基于当前教育改革,以实现和谐教育为理念,以培育“品重学成、冠冕群论”人才为导向,促成师生全面发展,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己的和谐”教育目标所提出的教育主张。

以“发现”的教育主张,实现广雅的和谐教育,这是对素质教育的一种校本解读,这种解读源于广雅的历史文化传承,也体现了对当下教育和未来发展的思考。为此学校在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和环境优化三个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

1.基于广雅文化的博雅课程体系

课程是学校文化的载体,是学校教育理念的表征。学校近年来推进实施的课程改革,在学术领域、特长领域、成长领域、实践领域四大核心领域形成了具有鲜明广雅特色的博雅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知识广博、品行雅正”的拔尖创新型人才。2013年,博雅课程被评为广州市首批重点立项特色课程。经过近年来的实践发展,博雅课程体系日渐完备,开设课程总数超过500门,每年均有3000多人次参与课程学习,广受赞誉。

(1)构建“课程套餐”

博雅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培养目标,精选相关模块,组合相应内容,构成了面向不同培养对象的“课程套餐”。每类“课程套餐”均由“基础课程”+“高阶课程”+“特色课程”组成,通过不同类别的课程套餐因材施教,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发展途径。

(2)做好课程衔接

2013年广雅初高中一体化课程和高中高校一体化课程正式启动,其中博雅班实行与中山大学深度合作的方式,实现了资源共享、课程先修、人才联培。博雅班根据学生的学习层次、兴趣爱好和发展诉求,率先在全省高中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引入高校研习方式,引导学生以学习小组形式自主备课、自主讲课、集中反馈,共同成长。

(3)整合课程内容

学校尝试以专题为统领,整合语文、历史、政治、哲学、生物、地理、艺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主干知识,探索跨学科、跨领域的融合课程建设,开发出了“伟大的大航海时代”“人类文明史”等广受学生追捧的融合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了广阔空间。

(4)拓宽课程资源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学校整合校友资源,开设“杰出校友寒暑假博雅课程”,利用寒暑假邀请在知名大学就读的校友回母校给高一高二学生开设选修课程,自2003年开设至今,课程总数超过1000门,参与学生超过20000人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校友们以课程为载体,将所学回馈母校,一届一届接力传承,成为“广雅情怀,直到未来”的感恩教育典范。

(5)引领课堂改革

学校于2015年启动了基于云教学系统的交互式教学改革并举办了全国高中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现场研讨会。教学力求把课堂还给学生,以提出和解决问题为主导,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微课或导学资料,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后自主巩固,师生交互灵活自如,个性辅导及时有效,提升了课堂时间价值和学习效益。

(6)提升学生素养

学校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德育实践课程,其中“成长三礼”广受关注——“入学礼”以“立志与成才”为主题,校长带领新生执笔书写“人”字,正冠佩徽、击鼓明志、行拜师礼和同窗礼;“成人礼”以“理想与奋进”为主题,知礼仪、赠家书,引导学生承担责任、追求理想;毕业生“冠冕礼”以“感恩与责任”为主题,穿礼服,戴礼帽,走红毯,授证书,谢师恩,教育学生感恩母校、回报社会。这些活动课程让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深刻认识到明志修身、知恩明义、自强强国的教益,进而奠定终身发展的基础。

2.和而不同的教师发展

教育即发现,不仅在于教师发现学生,也在于学校发现教师,不仅在于教师使学生成长,也在于教师实现自身的成长。“发现”教育主张,关注“教”与“学”和谐统一、双向互动、共同发展。

发现教师,就要相信教师,顺性而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为此我们有如下的思考与实践:

(1)教学即思维

学生就像一棵树,成绩只是暴露在地表外的枝桠,思维模式才是深埋地下的树之根本。教学就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广雅教师的课堂,要体现“尊重之道、引导之法、激发之术”,要在课堂的“发现”之旅中成为学生的引领者。

①研究“学习学”。这是基于学习本质的科学。教师要研究知识、研究学生、研究学习。对于事实性知识,要引导学生学会“记”中学;对于方法性知识,要引导学生学会“做”中学;对于价值性知识,要引导学生学会“悟”中学,引导学生从“如何学”向“为何学”转变。经过多年实践,广雅的课堂教学逐渐形成了“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交流探究→教师释疑→评价反馈”的基本范式。

②倡导“发现教学法”。教师要重视问题的创设与解决,教学不但要以问题为起点,而且要以进一步的问题来推进。为此,我们提出三个“要”:要做一个会提问的教师,要设置引导高阶思维的问题,要用问题推进教学进程。

③生成“学习场”。课堂教学要构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学习环境,必须重视提供“教育性模拟”的情境,重视设定“必须思考、促进思考、验证思考”的情境,重视创设基于话语与行动的对话情境,形成师生为交互主体的新型“关系场”。

我们始终坚信:教学之所以深刻,就在于教师善于搅动学生思维的涟漪,把课堂的温度建立在思维的深度上。

(2)教师即课程

学校鼓励教师在融合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发展诉求和教师的个人文化底蕴、兴趣特长,自主开发具有鲜明特色的课程,这一举措有效激发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脑洞大开的融合课程”,以专题为主线,横跨多个学科,融合多个知识内容,由多个教师、从多个角度解读热点话题,受到了学生们的高度评价和热烈追捧,也让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3)名师即资源

名师是广雅的珍贵资源和核心竞争力,学校重视借力名师资源,引领青年教师发展,为此,学校成立了由省内高校专家、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市教研员以及广雅首席教师组成的“广雅名家工作室”,深入课堂实践,指导教学改革,引领教育科研,有力地促进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4)学习即发展

学校成立教师综合发展指导中心,为教师成为名师创造了各种学习条件,丰富和优化了教师培训形式。例如,以工作坊形式开展教学研讨;借助高清视频进行异地同步备课;重视深度阅读,开展基于经典作品的分享与研讨活动;打造名师名课,大范围开展“多元互动”公开课研讨,鼓励教师成为学生的导师、教学的名师。

“你必点燃我的灯。”教师其实就是“燃灯者”,要活得有诗意、有尊严,活得优雅从容,就要用真诚和勇敢的心,让智慧回归教育,让思维激**课堂,在学习中享受快乐,在课堂中体验成功,在教育中感受幸福。

3.丰富多彩的交互环境

环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优质精神和美好物质两部分构成。丰富多彩的交互环境,会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自我教育。

(1)优化信息交互环境

广雅校园随处可见是景致,信手拈来是文化,一花一石的摆设,一台一室的营造,无不是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环境。此外,学校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打造智慧校园:光纤到班,同步视频、高清直播贯通全校,交互网络平台让各种资讯实现实时共享,图书查阅系统更为师生创造了一个可以随时、随地、随处学习的交互环境。

(2)提升发展指导环境

早在2011年,广雅就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学生发展指导中心,开展了以“全人教育、和谐发展”为目标的生命教育,以“品重学成、冠冕群伦”为目标的学生领导力培养,以“美丽心灵,幸福生活”为目标的心理健康教育;挖掘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建立了30多个学生发展实践基地,组建了由教师、校友、家长组成的导师团队,为学生量身定制了“生涯指导”“升学指导”“模拟招聘会”等专场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社会需求,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发展,进而更好地明确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

(3)创设多维发展环境

给学生一个平台,他们就会涌现无限的潜力。例如,跳蚤市场上学生设计出创意十足的物品——穿着广雅校服的吉祥物、印有广雅十景的明信片、印有广雅校徽的学霸笔等;“雅·咖啡”是广州市中学中第一家由学生自主经营的咖啡屋,学生们在财务管理、款式研究、活动策划等方面的创新让人惊讶;同样由学生自主管理的广雅电视台倾力打造的《雅闻天下》新闻短课成为全校每周班会必看的节目……

实践证明,重视学生发展,倾听学生心声,创设发展环境,让不同才华的学生在不同的舞台上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就会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选择,在选择中成长。

“发现”教育实践以来,学校悄然发生改变,师生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校园活力得到充分激发。

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课程改革,学生们找到了符合自己学习水平的课程套餐,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极大地改善了学习效果,激发了进一步探索世界的兴趣和好奇心。

我们欣喜地看到,通过环境建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培养了他们对生活的自信,他们对未来有清晰的目标、有系统的规划、有科学的方法;他们在广雅的舞台演绎了自己的精彩,提升了自己的能力。

我们还欣喜地看到,通过协作发展,广雅教师团队具备了深厚的专业涵养,教师锐意改革,主动创新,为思维而教,为未来而教,起到了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广雅成为省市基础教育改革的“窗口式”学校。

“发现”教育主张,植根于和谐教育思想的沃土之上,是践行广雅和谐教育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它的指引下,广雅师生踏上了“发现之旅”,绕开了看似快捷却暗藏荆棘的小径,绕开了看似直接却无法扬帆的浅滩,走向了光辉闪亮的坦途,驶向了“海阔凭鱼跃”的汪洋大海,最终实现了师生的双赢:除了拥有广博的知识,还拥有生命的智慧、人文的关怀、艺术的品位、科学的素养、审美的感动、创新的**、儒雅的风范、诗性的世界。

“不为彼岸只为海”,由“此岸”到“彼岸”是一个修习过程,修行者乘筏航行于汪洋大海,在天光云影间享受洒满星辉的旅途。诗意的过程就像无声的细雨滋润着诗意的大地。教育过程的诗意也正是成长过程的诗意。诗意的过程淡化了看似十分重要的目的,“此岸”何尝不是“彼岸”?享受“此岸”即享受“彼岸”!

教育即发现,发现让教育更和谐。

叶丽琳

注:本书出版也得到广州市重大课题2015zdkt003“‘广州好学校’类型特征、品牌形成路径及发展策略研究”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