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读书价值的比喻解读

读书的价值是一个抽象的哲学话题,但我们宁可用形象的比喻方式来概括其意义和效用。因为比喻不仅是一种妙笔生花的描述手段,而且是一种无所不在的思维方式,它充斥在我们的语言和思维中。人类的概念体系往往是以比喻为根基的,比喻不仅能折射人类诗性智慧的光辉,而且能揭示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睿智。它是一个哲学文化学的问题,所以,我们将借比喻来概括、揭示、彰显读书的价值。

读书是一眼快乐的泉

阅读快乐吗?让我们看一看古今文人学者的逸事和观点。陶渊明隐居之时,除了农桑稼穑之外,就是“时还读我书”。他在《读山海经》中写道:“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这就是读书的境界和快乐的写照。宋代苏舜钦以读书为下酒菜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足见此中有足乐。林语堂也说过:“读书是至乐之事。”当今时代,一些学者更是视读书为一件幸福的事。北大陈平原教授说:“有时间、有精力、有心境‘自由自在’地读书,确实是很幸福的事。”高万祥校长则认为:“优秀教师一辈子就做两件事:读书和教书。读书是利己的,教书是利人的,而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就在于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试想,读书可以使我们与先贤圣哲交流,与文学大师对话,与科学巨匠亲近,这样的交流、对话、亲近无疑是分享精神盛宴的过程,能不快乐吗?而且只要你愿意读,读书的快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它是快乐的泉眼,始终流淌着具有补给功能的“源头活水”,它是教师的生命之泉、发展之泉。

读书是一架登高的梯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就是借梯登高的过程。“梯”就是书,登高超越是读书的目的。荀子说:“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读书登高也是为了取得荀子所描述的这种“博见”“见远”和“闻彰”的效应。借梯登高须以“借梯”为手段,“登高”为目的,而不是以读书本身为目的、为旨归。读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实现自我发现、自我超越,在于读出自己的东西后的那种创造快感。它能使我们拾级而上,登上思想的巅峰。读书的目的就是成全人的发展和进步,使人观念不断开悟,精神不断丰盈,不断超越自我。借梯登高是一种渐变的过程。别指望通过读书一下子就能提高多少,也不应有太多直接的功利念头。如读书进仕、读书评职称等,这种杂念太多的读书不符合渐变提高的规律,很可能会在希望越大、失望越多的巨大落差面前,击碎功利梦想,使读书落入“短命”的陷阱。

读书是一扇远眺的窗

人不仅要追求站得高,还要追求看得远。站得高是基础和立足点与众不同;看得远则是洞察、预见比别人超前、准确。读书就是拓展我们眼界的一扇窗口。人是需要拓展眼界的。因为眼界即边界,世界的大小均在我们的眼界之内;眼界决定境界,它成就我们思想上所达及的深度和高度。不读书,就难有足够的视野和足够的视域看事物、看问题,就会寡见少闻、目光短浅、视野窄陋,更遑论境界。而多读书,则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从书中汲取知识、智慧、力量,看问题全面、高远、准确。这就要求我们在人生的旅途中多读书。要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层面,丰富自己的头脑,积蓄自己的才气,夯实自己的根基,超越自我的边界,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使自己成为一个眼光高远的人、视野开阔的人、有远见卓识的人。

读书是一副医愚的药

人类由愚昧颟顸走向文明开化,靠的就是读书学习。汉代刘向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人类渴望知识,因为知识充满力量。它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这一点即便是那些最“草根”的人群也能认识到。他们知道读书可以使人有文化,可以改变贫困、劳碌的命运,改变愚昧无知的状态,使人变得更加聪明、智慧,适应现代生活方式。人类是万物的灵长、宇宙的精华,需要通过读书告别愚昧无知、粗鄙浅俗,需要通过文化的濡染来启迪智慧和灵性,认识世界和人生,陶冶情趣和德行,获得思想上的教益和内在精神的满足,使我们成为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文明人、现代人。

读书是一把启智的钥匙

读书使人明智。原本不明的东西,通过读书可以明白;原本缺乏理性和智慧的主体,通过读书可以变得理性、智慧。读书是一把开启人的智慧和理性的钥匙。智慧是什么?英国剑桥在线词典的解释是:“利用知识经验做出好的、善的决策和判断的能力。”知识经验是“源”,智慧是“流”,离开了知识和经验,智慧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书之所以能启迪和开发人类智慧,是因为它是思想的结晶、文化的载体、智慧的凝练、精神的营养。我们要用好读书这把启智的密钥,通过读书吸纳知识精华、充盈思想内涵、提升心灵境界,让生命充满智慧的灵光。

读书是一首生命的歌

生命如歌,是对美好生命的一种憧憬和赞美。但如歌的生命并非无一例外地眷顾人生,生命中也有非歌、非诗,而如怨、如泣的人生。杨澜劝人拼搏时说:“辛辛苦苦过舒舒服服的日子,舒舒服服过辛辛苦苦的日子。”但她还漏失了“辛辛苦苦过辛辛苦苦的日子”的组合群体。这类人就是那些没有文化或没有机会读书的最底层的人,他们只能靠出卖苦力来艰窘谋生。所以倘不读书,生命之歌就会喑哑,人生琴弦就难奏响。只有读书,才能塑造生命、改变人生,才能赋予生命知识的旋律、智慧的音符,奏出人生的岁月之歌、生命交响。

读书是一盏启明的灯

作家张文质说过,阅读是一种自我启明,是在“不停地寻找一盏灯”。人不能生活在黑暗的危机中,人应该打开自己的“天灵盖”,与天光、万物相融,与知识相遇,与阅读相拥。这样我们才能完成脱离黑暗的自我救赎,窥见既是在我们身上又始终召唤着我们前行的未来的远处的光明。作家哈扎拉尔说,有些拯救只在阅读中产生,这是人类最好的宿命之一,他必须学习,要不然只能日渐粗鄙和怯懦。只有通过阅读,他们的世界才能敞亮和通达。人生最大的努力就是不停地寻找这样一盏照亮自己的灯。“这不仅是为了获得确切的依赖,而是这样的寻找本身就是至大的快乐。”